海工《行动计划》降临,南北船两大研究机构有话说

前情提要

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委联合组织编制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正式印发,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亟待扭转困局的海工装备制造业而言,《行动计划》的印发犹如一场“及时雨”,解答了很多困扰企业已久的问题。详情可戳:海工产业迎重要政策!企业“去库存”“债转股”号角吹响?

《行动计划》的正式印发后,船报记者采访了国内主要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和研究机构。上周,中集来福士、外高桥造船、中远海运重工、上海振华重工四家国内主要海工装备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发表了他们的见解。详情可戳:《行动计划》骰子已落,看这四家海工企业如何“血战到底”?

本周,来看看南北船两大研究机构——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怎么说。

增强技术实力

提升海工装备制造国际竞争力

海工《行动计划》降临,南北船两大研究机构有话说

徐晓丽

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海工研究部部长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出,要着力提高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归根结底就是提升技术实力。” 中国船舶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海工研究部部长徐晓丽表示,全球2017年成交的海工装备订单中,有近一半都是浮式液化天然气储运、装卸相关装备,但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建造实力强、经验丰富的海工装备企业并不多,需要补齐技术短板。徐晓丽认为,《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幅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增强关键系统和设备研制能力,突破深水和超深水大型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及上部模块等生产平台设计建造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前端工程设计和总装总成能力,正是针对突破这些技术瓶颈提出的要求和目标。

近年来,面对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急速下滑的态势,韩国船企瞄准高附加值海工装备市场,采取了系列举措加强技术研发,赢得了金额可观的订单。当然,由于很多装备都是全球首制,韩国船企也面临了很多挑战,如出现了因船厂自身原因导致的装备延期交付问题。这种情况发生后,船企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不仅需要退回船东首付款和利息,还有可能面临船东的高额索赔。徐晓丽提醒说,在提升高附加值海工装备建造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我国船企也应循序渐进,结合企业自身能力与水平稳步推进。

海工平台延期交付带来的资金压力令我国海工装备建造企业十分头疼。海工平台首付款低,90%以上的资金需要海工装备建造企业自筹。如果平台无法按期交付,大量的贷款则不能按期偿还,企业就需承担巨额的融资成本。而且项目的延期交付将导致贷款不断展期,而贷款展期和再贷都面临严苛的审核,一旦审核不能通过,企业资金链就可能断裂。加之在建项目的保险费用、信保费用及保养费用激增,企业的费用负担十分沉重。“《行动计划》针对延期交付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应对举措,如加强和完善项目全过程风险管控,减少企业自身违约风险因素;加强与金融机构等的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推动海洋工程装备交付运营。”徐晓丽表示,这些有针对性措施的提出对企业具有指导作用。在风险防控方面,韩国企业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可供我们借鉴。韩国企业在承建海工装备时,加大对企业风险管控的力度,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建造管理办法和一流的风险管理体系,并由专业风险管理团队负责运营。例如三星重工就大力加强合同签订前后的风险管控,注重风险评价以及关键业绩(KPI)管理,同时,为了防止错误重复出现,将现有项目中的经验和改进事项系统性记录下来并应用到未来的项目中,这些措施对中国企业均具有借鉴价值。

补齐短板 主动出击 实现提档升级

海工《行动计划》降临,南北船两大研究机构有话说

刘二森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市场分析师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针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短板,提出了相应对策。” 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市场分析师刘二森表示,其中的大力培育核心优势配套产品,创新优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加强海洋工程项目计划管理,优化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管理系统,提升项目各环节运行效率,提升项目综合决策效率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等措施,将对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指引作用。

当前,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面临诸多挑战,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在浮式生产平台等高端海工装备领域建造经验、业绩不足,面临一定的“业绩壁垒”。韩国企业近年来总包建造了大量以浮式生产平台为主的高端海工装备,已经形成一定品牌效应,而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在竞标中被船东“压价”。二是海工装备总装能力不足,设计、采购、建造一体化的能力及项目管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三是海工装备配套能力不足,目前全球的海工装备配套产品市场由欧美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刘二森表示,《行动计划》的出台将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打破发展瓶颈、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帮助。

刘二森介绍说,在市场开拓、探索智能化船厂方面,韩国、新加坡船企已采取了诸多措施,值得我国船企借鉴参考。例如,韩国船企积极与俄罗斯、中东国家等产油国合作,在当地建立船企,这样一来就在把握市场需求上更为积极主动;新加坡胜科海事积极与DNV GL、新加坡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共同开展增材制造、无人机和数据孪生的应用研究,以提升其在建造、检测、调试等方面的能力。他表示,针对新兴技术发展与应用加速的形势,《行动计划》也提出要积极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构建从基础设计、详细设计到生产设计一体化的三维设计数字模型,开展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逐步建立智能化柔性生产体系等,这为我国海工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明确了方向,有利于我国海工装备业未来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