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20年特辑①|与“狼”共舞,江苏企业“蜕变”记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走进位于昆山的好孩子集团展厅,仿佛走进了婴童产品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原创产品背后,浓缩着从一个濒临破产校办工厂晋升为全球领先母婴用品龙头的20年。

江苏是开放大省、外贸大省,随着2000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像“好孩子”这样的一批江苏企业抓紧“出海”机遇,在与全球企业的同台“搏杀”中完成“蜕变”、站稳脚跟,拉动全省对外贸易迅速崛起,确立了江苏在全国开放型经济版图上“重要一极”的地位。

20年来,我省努力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企业实力稳步增强,目前全省共培育421个省级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品牌企业占全省出口比重超过10%。在“入世”20周年之际,记者走访省内多地,回顾江苏外贸企业从自我蜕变到逐鹿世界的历程,为新起点上“再出发”探寻方向。

从“借船出海”到“主导国际合作”

很多好莱坞大牌演员出街遛娃时,被拍到使用的童车,大多是来自好孩子集团旗下的品牌。

早在1993年,乡镇企业起家的好孩子公司,其设计生产的儿童手推式婴儿车市场占有率已经是国内第一。1996年好孩子进入美国市场,1999年就变成美国市场第一。2002年,入世后好孩子正式进军欧洲,4年后雄霸欧洲市场。2009年,入世10周年时,根据美国权威市场调查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调查报告称,好孩子已成为是全球最大的婴儿车供应商,全球每生产1000辆婴儿车,就有435辆来自好孩子。

回首入世后的第一个10年,在好孩子国际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同友看来,好孩子步步为营,从中国冠军走向全球冠军,得益于公司当初提出“走正路、走大路”这“两条路”的理念。

“走正路,就是坚持创新。理解消费者痛点,通过创新为消费者开发合适的产品,而不是靠彼时国内低价劣质、抄袭复刻的‘旧习’去获取利润。而走大路,就是善于跟这些有优势资源的人进行合作,先用别人的品牌‘借船出海’。”刘同友介绍,2000年之后,好孩子先后建设5个研发中心,尤其是在中国香港、日本、荷兰、美国建设4个境外研发中心,做市场研究与产品创新。

和很多中国企业一样,当年入世后进军欧洲市场,抢订单堪称“拼刺刀”,看的就是硬桥硬马的实力。当时欧洲市场有一个品牌叫Quinny,以前由一家台资企业做加工。那时候好孩子照比台企各方面还有差距,但有一款产品该台企搞了3年没上市,原来尽管产品概念很好,但没法通过工程设计使概念转化为实际产品,于是,好孩子决心一试,结果在研发能力的保障下一年就攻关解决了。这个产品一经推出,还成为品牌方最畅销的产品,订单也就顺理成章“拿下了”。

但代工终究不是目标。“其实早在我们进军美国市场的时候就想做自己的品牌,可条件不允许。在销量成为全球第一之后,我们认为时机成熟了。”刘同友说,2014年1月,好孩子并购一个德国品牌,当年7月再次并购一个美国品牌,开始为自己品牌销售打下基础。截至去年,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中,80%以上为自己的品牌,只有不足二成是第三方品牌,终于完成从“隐形冠军”到“品牌冠军”的转型,一辆“国产”婴儿车,就这样从中国真正推向世界。

此时,公司发展也到了“主导国际合作”的新阶段——“在合作关系当中,公司要有自己价值,起到主导作用,让合作伙伴依靠我们。”刘同友道了其中的逻辑:因为我们技术足够强、产品足够好,他们可以因此加强市场地位,所以不得不给我们订单。

数据显示,入世以后,全省各类经营主体共同发展,2020年外资、民营、国有企业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分别为56.2%、35.2%、8.5%,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占全省比重较2001年提升27.9个百分点,越来越多江苏企业正成为国际游戏规则新的“制定者”。

坚持“两条腿走路”,成就“国企改革第一股”

如果说,民企的发展是时代的机遇,国企的转型突围则彰显了政府在对外开放中改革的决心。

20年前,入世成功,举国欢腾,唯有国有外贸企业,这一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成为了彼时“尴尬的存在”。

上世纪90年代末,省委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成立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我省众多专业外贸公司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将这些专业外贸公司组建为综合性大型外贸集团,汇鸿集团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然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汇鸿集团这样的传统国有外贸集团来说,一开始被业界认为是不折不扣的“洪水猛兽”,因为这意味着企业传统垄断资源和地位的彻底丧失。事实上汇鸿也确实遭受了业务流失、人才流失、市场丢失等“阵痛期”。

“但完全开放的国门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随着中国经济全面与世界接轨,我们发现自己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背靠的生产资源更加丰富。”汇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述认为,集团迅速度过“阵痛期”,并在近年来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条腿走路”——内抓改革创新,外抓业务拓展。

现任汇鸿瑞盈公司总经理的王春晓回忆当年不无感慨:入世前,外贸业务只是“一手买,一手卖”,国企业务员仅仅在海外客户和生产企业之间充当“二传手”角色,有时候一单业务通过几个电话和几封邮件就能搞定。在外贸市场完全放开后,业务员工作首先发生天翻地覆变化,要成为相关行业和产品的专家,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变化是方方面面的,“改革”成为汇鸿20年发展的主线——2004年6月,集团子公司“江苏纺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2009年,集团进出口总额首次名列省属大型外贸企业第一位;2010年,汇鸿集团与同属省级外贸集团的开元集团合并重组,成为当之无愧的江苏外贸“排头兵”;2011年,入世10周年时,集团全年营业收入超4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56亿美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外贸行业面临挑战也越来越多,国企再次转型也势在必行。2015年12月,由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汇鸿股份通过向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汇鸿集团股东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汇鸿集团,最终实现汇鸿集团主要资产和业务的整体上市。这一做法不仅在省内是第一家,在全国也属首批。

“集团整体上市后,我们最终确定将自身转型升级为‘现代供应链运营领先企业’的战略目标,依托自身在传统国际贸易中逐步培育出来的优势业务板块,通过进一步的价值链升级、服务集成以及科技应用等多种手段持续创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高效合作、无缝链接。”陈述坦言,这正是为了在全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中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

今年7月,汇鸿集团被商务部等八部门确定为首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汇鸿等国企新的转型之路方才刚刚开启。

跨越“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与龙共舞”的龙头

越来越多江苏企业已经在世界市场站稳脚跟,从被迫适应“大商家通吃”到学会游戏规则、创立自己的品牌,实现与“狼”共舞。

翻开泛黄的报纸,2001年10月28日,入世前夕,围绕中国企业如何与国际对手竞争的议题,新华日报曾刊发报道《与狼共舞,自己先要成为“狼”》。20年过去,这一观点不仅精准预言了江苏企业的突围路径,而且依旧没有过时,有着现实意义。

毋庸讳言,经过20年发展,中国的“政策红利期”也许即将过去。包括江苏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在“闯世界”时将会越来越频繁地遭遇“修昔底德陷阱”,受到发达国家及其企业的“排斥”。

从此次采访中,即可看到企业的谨慎与担忧。尽管我们选取的都是改革的先锋或是细分赛道的领导者,但大家在谈到未来规划时还是有些“讳莫如深”,直言“不便细说”,还有诸如沙钢等世界500强企业婉拒了采访。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前在海外市场,对方一听是中国企业会担心——害怕你是有污染不环保的企业;现在对方一听你是中国企业也会担心——害怕你过来抢他们订单、取代他们的市场地位。”

但发展的洪流浩浩荡荡。受访企业放眼未来时给出的路径也出奇一致:让江苏企业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不断从微笑曲线的底部向两端攀升,着力提升供应链韧性。

“针对外贸行业发生的新形势新变化,一方面要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占领相关行业价值链最高端。另一方面通过‘三自一专’模式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即‘自主设计、自有品牌、自建海外仓+专业团队’。”陈述介绍,目前,集团已在波兰波兹南设立了第一个欧洲海外仓,新加坡服装供应链运营中心等项目也正相继落地。各经营主体相继入驻亚马逊、阿里巴巴国际站两大跨电平台,整个供应链大幅缩短,流通成本也大大降低。

在江苏企业的深度参与下,全球经济链条上的“江苏印记”越来越多。省商务厅对外贸易处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外贸总量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比26.9%,新兴市场出口占比47.3%,较2001年提升18.2个百分点。

来自江苏的“一颗红豆”就是这样扎根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红豆集团董事会主席周海江感慨,从2002年在纽约设立分公司,到如今拥有新加坡、西班牙、缅甸、泰国等境外分支机构,“入世”20年,红豆集团成长为真正的跨国企业。尤其是在柬埔寨王国联合中柬企业共同开发了11.13平方公里的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更成为“一带一路”的“样板区”,截至目前,已有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的166家企业(机构)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共赢发展。

如果说上一个20年,江苏企业要学会主动“与狼共舞”,下一个20年,我们要为世界创造“与龙共舞”的新机遇,甚至成为“龙头”,在互利共赢中获取更多发展的可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付奇 李晞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编辑: 田墨池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