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首徒遁居佛山,代代相传授徒过万

叶问首徒遁居佛山,代代相传授徒过万

咏春拳传承人郭伟湛教授外国武术爱好者。南方日报记者 王良珏 摄

■编者按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公示名单在去年12月底公示,在这份名单中共有18项来自广东,其中新列入6项、扩展12项。此前,广东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7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0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37人。

这些项目如今发展得怎么样,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即日起,南方日报将推出“风物岭南非遗印记”系列报道,走访那些广东非遗项目代表“大师”,了解非遗项目在广东的传承发展故事、呈现各项目的精髓、发掘各项目背后的文化底蕴。

广东民间习武之风由来已久,明代就有完整的拳械套路,黄飞鸿、叶问等广东武术名人在海外也有广泛的影响力,如今他们的技艺是谁在传承?本系列前五篇将带大家走近岭南武术,敬请垂注。

今年清明假期刚过,在广东佛山市夏北社区的文林里,上海咏春武馆师傅、意大利人白麒柏专程找到佛山咏春拳传承人郭伟湛“进修”。

近80年来,在这个面积只有2.52平方公里的社区,“一代宗师”叶问及其大徒弟郭富、郭富的儿子郭伟湛薪火相传,将咏春拳的技艺及内涵传向国内外,他们的弟子在全球开设数十家武馆,总人数过万。

“学艺一时,化艺一世”,鞠躬尽瘁的叶问、低调遁世的郭富、曾经桀骜不驯的郭伟湛,性格迥异的三代传承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咏春拳不仅是一项实用的武术技能,更是“不骄、不躁、不傲、不欺”的为人处世之道。

▶▶拜师学艺

叶问倾囊相授赠“秘籍”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很多人认为,咏春拳“源自川滇边区,流行于福建,扬名于广东佛山”,而将其扬名的代表人物,无疑是一代宗师叶问。

郭家人在佛山市夏北文林里住了几个世纪,与咏春拳的交集是从上世纪40年代初开始的。

当时郭富在佛山永安路的一家面粉厂工作,上下班经过对面的一家棉纱厂时,总看到有人在里面练武,从小对武术兴趣浓厚的他,每次都不禁停下脚步,隔着栅栏津津有味地看一会才走。

朋友伦佳是其中的学徒,他告诉郭富,教拳的师傅名叫叶问,是整个广州和佛山“最能打”的人,免费在这里教大家咏春拳。

叶问非常谦虚,不喜欢别人叫他“师傅”,所以大家都称他为“问叔”。不过,“问叔”收徒和教徒非常严格,想成为他的弟子并不容易。

郭富请伦佳询问叶问,能否跟随其练武。被拒绝后,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郭富每天下班前来“偶遇”,这份诚心最终打动了师傅。

叶问在广州和佛山共收了7名徒弟,郭富是其中之一。按照拜师顺序,郭富排行第七,却因为进步神速、功夫最强而被大家尊为“大徒弟”。

跟随叶问学武几年之后,郭富回到了夏北老家种田。叶问不久后竟找上门来,继续教他练武。这样的日子大概持续了8个月,郭富感动于师傅的倾囊相授,更加认真学习,功夫突飞猛进。

叶问去香港定居之前,把一本《咏春拳秘本》交给了郭富,郭富知道这本秘籍在师傅心中的分量,从不轻易示人。

对于大徒弟的喜爱,叶问从来不吝赞美之词,在他去世前,他曾在香港告诉身边的弟子们,“要学正宗咏春拳,到佛山找郭富”。

▶▶低调遁世

高手藏身闹市无人知

郭富一生和很多人交过手,从未落败也未伤人,总是点到为止,这在当时动辄比武决生死的风气中尤为难得。

新中国成立后,郭富来到广州南方大厦工作,成为了一名营业员。他从不在同事、顾客面前展示功夫,即便有挑刺的顾客恶言相向,他也总是一笑了之。

在收徒方面,郭富和叶问一样从不张扬。收徒的第一标准,就是考察练武的动机,争强斗狠的绝对不收。因此,徒弟的数量十分有限。单位和村里,很少有人知道郭富会功夫。

上世纪60年代,郭富收到五六封师弟伦佳寄来的信,信中说叶问去香港后,很多人仍慕名到棉纱厂附近求学咏春拳。伦佳及几个师兄弟试着教授拳法,但总感觉不得要领,希望能找到失散已久的大师兄郭富出山教授。

久未联络的师兄弟二人终于通过信件取得联系。不久,伦佳便带着几个弟子来文林里拜访郭富。

▶▶子承父业

从桀骜不驯到潜心研究

此后每周大家都会聚在郭富家切磋武艺。郭伟湛当时只有9岁,负责给大家煲茶。“伦佳师叔开玩笑说,‘你为什么不练武,如果练武,就不用烧水了’。”60年前的场景,郭伟湛仍然历历在目。

在伦佳的建议下,郭富同意儿子加入练武的队伍。郭伟湛开玩笑说,当时自己对咏春拳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练武完全是为了逃避劳动。

郭富经常带着郭伟湛去授课,相互交流手法。那时的郭伟湛只有十三四岁,血气方刚,出手没太多套路,只顾着发力捶打。

“师兄们都比我大,有的大10多岁,一开始他们看在父亲的面子上还让着我,后来看我太不懂事,就开始还手,打得我没有招架之功。”郭伟湛说,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功夫不行。

此后,郭伟湛用心练武,每天放学,他先游泳一个小时,再练武四五个小时,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郭伟湛的功夫越来越好,很少再遇到敌手。

不过,他喜欢找人切磋,出手也比较凶狠。有一次,郭伟湛和对手切磋时,不慎将对方打晕,幸好对方躺了一会便恢复过来。从此,郭伟湛不再好勇斗狠,转而潜心研究咏春拳的内涵。

▶▶以武为镜

研习为人处世之道

在传承咏春拳方面,郭伟湛的思路与叶问、郭富也有区别。

以前的武术门派,招收徒弟都非常谨慎,不仅要考察对方的性格、动机,还要看有没有练武的天赋。结下师徒之情,此后便像一家人一样,师傅也需要对徒弟的言行负责,不能让其做出有辱师门的事。有些功夫绝招,更是谨慎传授,一般只传给嫡传弟子。

如今,郭伟湛却像很多门派的传承人一样,认为普及才是推广武术的最佳途径。传承的第一要点是让人们知道咏春、了解咏春,至于练武后有何成就,多数要看自己的造化。

秉承这样的思路,郭伟湛先后成立夏北乡武术队、平洲镇武术协会、郭氏咏春拳总会,并在2013年成为佛山市咏春拳非遗传承人。上世纪90年代,郭伟湛还通过举办比赛推广咏春拳。

随着练武的时间越长,郭伟湛对咏春拳的内涵也理解越深。“咏春拳不仅教给人们一套武术技能,可以防身健体,更教给人们为人处世之道。练武要培养武德,与做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我要求弟子们做到八个字——不骄、不躁、不傲、不欺。”

传承咏春拳几十年来,郭伟湛的弟子遍布全球,他们在阿根廷、丹麦、瑞士、新加坡等地开设了50多家武馆。这些弟子中,每年都有很多人回到佛山找他继续学艺。

意大利人白麒柏10多年前在伦敦首次接触到咏春拳,后来在佛山跟郭伟湛练武,目前在上海开了一家咏春拳武馆。

“为了咏春拳,我放弃了一切来到中国,这是一个借助武术来探索自我的过程。当你用心去感受一种文化,你来自哪里真的不重要,因为它就是我的生活。”白麒柏说。

南方日报记者 彭博 王芳

实习生 高皓添

策划统筹:王义军 陈志 孙国英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