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刘子象
编辑 |
全球猴痘疫情持续扩散之际,亚洲各国保持高度警惕,开始筛查旅行者和部署紧急医疗队。
亚洲国家报告猴痘病例最多的在新加坡。7月27日,新加坡又报告一例确诊,该国感染总数达到11例。患者是一名32岁的当地男子。他在7月12日发烧两周后,于26日就医后确诊。
据新加坡卫生部,11例确诊中,5例为输入,6例本地,然而全部病例之间并无关联。周一,卫生部长王乙康表示,不建议为民众大规模接种猴痘疫苗。
7月25日,印度确认了第四起猴痘病例,目前已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一名34岁男子因皮疹和持续两周的发烧入院。前三例病例均在南部喀拉拉邦从阿联酋抵达的旅行者中发现。印度此后加强了机场检查,并部署了一支高级医疗队到喀拉拉邦,以协助州卫生当局进行医学研究。
同一天,日本发现首例猴痘病例。为一名30多岁的东京居民,他于7月中旬从欧洲返回。日本已经发布1级传染病风险提示,启动了针对治疗和预防措施的临床研究,并对东京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了疫苗注射。
泰国上周在普吉岛发现了首例输入性病例,是一名27岁的外国人。该患者得知其阳性检测结果后逃往邻国柬埔寨,之后在柬埔寨首都金边被拘留。泰国卫生部长Anutin Charnvirakul表示,泰国医院需要对潜在的患者进行检查,并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测。
中国大陆尚无病例报告。6月24日,中国台湾地区报告了猴痘确诊病例7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发布《关于防止猴痘疫情传入我国的公告》,将对来自猴痘疫情发生国相关人员开展采样检测。
7月26日,世卫组织区域主任普南·辛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东南亚暴发猴痘的风险“中等”,但其进一步国际传播的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
虽然亚洲的病例数量相比欧美仍然很低,但专家表示,未来几周“可能上升”。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疫情防备中心的科学官员Khoo Yoong Khean说,更多亚洲国家发现猴痘病例只是时间问题。
他指出,现在亚洲国家面临的真正问题是,早期检测和监测系统和流程是否足够强大,是否能够在阳性病例出现时对其进行处理。他同时警告不要限制边境,与新冠疫情一样,边境和旅行限制并不会真正阻止猴痘传播,只能起延缓作用。另外,边境限制“不可持续”。
7月23日,世卫组织宣布猴痘暴发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可以发布的最高级别公共卫生警报。
据美国CDC数据,全球至少76个地区报告了超过1.9万例猴痘病例,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非流行地区,其中十几个位于亚太地区。另据世卫组织最新报告,目前确诊的病例,70%以上在欧盟,25%在美洲。约10%的患者入院治疗,已有5例死亡报告。
7月26日,世卫组织欧洲区域主任Hans Henri P. Kluge表示,所有世卫组织成员国,无论是否发现病例,现在都必须紧急行动,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预测、控制和阻止这种仍有很多需要了解的病毒的传播。
他表示,虽然这次疫情将如何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但必须对摆在面前的流行病学做出反应,应重点关注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性接触期间的皮肤接触,以及高风险人群。因此,阻止此次疫情暴发的责任必然是一项共同责任,由卫生机构和当局、政府以及受影响的社区和个人共同承担。
卫生机构提醒,任何人都可能感染猴痘,但在全球暴发的病例中,“显著部分”是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病毒是通过性传播的,长时间的皮肤接触也是猴痘现在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
27日,世卫组织建议对接触过感染者和高风险接触者(包括卫生工作者、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有多名性伴侣的人)进行针对性疫苗接种。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天花疫苗MVA-BN已在加拿大、欧盟和美国获批用于防治猴痘,而另外两种疫苗LC16和ACAM2000目前正在考虑中。
然而相关数据仍然缺乏。谭德赛表示,目前仍缺乏猴痘疫苗有效性,以及需要多少剂量的数据。因此,敦促所有正在使用疫苗的国家收集和分享这些关键数据。他同时透露,目前在疫苗供应方面存在挑战。虽然全球大约有1600万剂天花疫苗MVA-BN,但大多数处于散装状态,仍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装瓶。
他提醒,虽然疫苗是一项重要工具,然而,单靠疫苗不会结束猴痘暴发,高危人群也必须采取行动。接种了疫苗的人应该继续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监测、诊断和降低风险仍然是预防传播和遏制疫情的核心。
28日,澳大利亚宣布猴痘疫情成为全国性传染病事件。这意味着澳大利亚政府可以对猴痘疫情暴发做出紧急反应。截至目前,澳大利亚共确诊44例猴痘病例,大多数有国际旅行史。
美国也正在评估是否进行类似宣布。27日美国CDC表示,计划将猴痘列为“全国通报疾病”,要求各州共享监测数据。
据该中心最新数据,美国已累计报告4639例猴痘,居各国首位。另外在26日到27日的24小时内,单日新增达到了创纪录的1048例。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26日表示,猴痘对包括孕妇和儿童在内的群体构成“严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