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见这个世界,你在艺术世界里也不是“孤勇者”

题为“艺术•符号:无界共生”的展览将于9月10日至10月9日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展出,展览将呈现来自中国、德国、瑞士、芬兰、新加坡、韩国、美国的16组艺术家带来的影像、声音、摄影、装置。展览的特殊之处在于,作品集中于表现围绕听觉障碍人士独特的艺术天赋和潜能,展开的多元艺术探索与形式,既不掩饰自己的视角,也不隐藏自己的局限性。

听不见这个世界,你在艺术世界里也不是“孤勇者”

出生于陕西的杨建华是一位视觉白话艺术家,是中国手语文学活动的评委。他这次的作品是《视觉白话汇编》,视觉白话结合了包括哑剧和诗歌等不同的元素,配合强有力的动作、标志性符号、手势和面部表情,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叙事风格。模仿电影效果是视觉白话表演的一大特色,例如体现长镜头、镜头推远拉近、快慢动作以及全景视角。角色转换是另一种玩转故事的方式。艺术家通过动作在不同的角色甚至物体之间切换,从而构建一个故事。杨建华曾参加过美国、法国、荷兰、巴西、英国等不同国家的许多在线视觉白话比赛。

听不见这个世界,你在艺术世界里也不是“孤勇者”

图说:《反转的奥德赛》影像画面

《反转的奥德赛》是出生于韩国的艺术家郭允珠在2009年鹿特丹艺术展中呈现的作品,取材于郭允珠移居欧洲的个人经历。在十几岁时,她在韩国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使听力得到了改善。然而在欧洲,她浓重的英语口音使任何交流都变得非常困难。“当我在欧洲开始用英语交流时,我感觉自己变成了另一个人,这让我确信我是一个真正的听障人士,我也意识到了我作为亚洲人、女性以及听障女性的身份。”这段经历激发她将植根于她听觉障碍人士身份的创作内容与“艺术家展示”的公共情境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互动的演讲表演。

听不见这个世界,你在艺术世界里也不是“孤勇者”

图说:《人的爱我》影像画面

艺术家王明生于1971年,现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教授。2009年,他的个展《模仿的生活》获得了威尼斯双年展的特别奖。王明巧借电影中的标志性场景,探索和质疑了语言、身份、性别、刻板印象。这次展出的作品是他创作于2012年的《人的爱我》,同这个迷惑人的又似曾相识的作品名称一样,在这个作品中,王明把乔治•格什温作曲、卢茨•福斯特用美国手语演绎的歌曲《我爱的人》倒着唱,倒着录制,又倒着播放。但同时,他也将手语版本倒向演绎又正向播放。无论是听觉障碍人士,还是正常人,在观看作品时都会有同一种困惑:你辨识得出,但又感到一些奇妙的变化。

手语说唱艺人徐珉也是非遗烙画手艺人、第二届中国手语文学大赛冠军。他自编自导自演的手语版《孤勇者》能激起大部分人的勇气和理解,这首歌对听障群体也有特别的意义——虽然我们听不到音乐,只能通过歌词来感受,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指尖来传递自己对“孤勇者”的情感,用“心”去呐喊!相信这首手语版的《孤勇者》能激活每一个拼搏的你。

艺术家胡晓姝与舞蹈家、手语老师浦文沅综合手语、肢体动作、舞蹈和节奏元素将在开幕式上进行表演。“手语诗包括手写文字以及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生动的形象、相关的概念、顿然的体悟、矛盾的思想和潜藏的情感。手语诗是由手语故事讲述演化而来的一种文学形式。”这首用中国手语表演的手语诗,表达了在无声世界中的日常生活,将全球听觉障碍人士群体连结起来。这首诗所讲述的,与其说是聋人在有声世界中的缺失,不如说是手语和文化激励全球听觉障碍人士前进的力量。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