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舞好产业园龙头谱写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日前由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明确2020~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并立足于解决我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

作为农业大市,惠州2018年以来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切实按照省“一年全面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三年较成体系”的部署要求,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产业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接下来,将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兴农”的建园宗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富民兴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物质基础,为打造粤港澳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提供保障。

探索

园区农民挣“三金”持续增加收入

为了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村民李伟庭结束了在外打工的生活,今年4月成为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的员工。如今,他不仅可以获得每亩1450元以上的田地租金,还可以固定拿到一年6万元的基本工资,并且还有打理田地综合利润20%的提成收入。

“自己不用那么奔波了,也能够照顾家里,田租有一部分收入,公司买了社保,准时发工资,生活稳定了。”李伟庭称总收入比在外打工收入还要高。

据悉,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以及惠阳区蔬菜产业园、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入选2018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3个省级产业园区共聚集农业龙头企业45家、合作社362家、家庭农场56家,还有一批种养大户。

与李伟庭的参与模式一样,园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股份合作制”“园区+小业主”等经营方式,使园区农民通过流转土地挣租金、土地入股挣红金、入企打工挣薪金,拓展了增收致富渠道。如惠阳区蔬菜产业园在2018年新增带动1700多农户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吸纳1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此外,园区的地租也由原来的每亩不足600元,上涨到每亩1500元。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此举既推动了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经营权“三分离”,又推动形成了以“三权分离、家庭承包、多元经营”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新型土地制度框架,探索解决分散农户经营状态下的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

据初步统计,2018年3个省级产业园建设实施主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直接带动5689户农户发展主导产业生产经营,辐射带动农户预计达到3.2万户,园区农民挣租金、挣红金、挣薪金,持续增加收入,预计较周边地区高出15%以上。

重点

做强主导产业提升竞争优势

走进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蔬菜分拣中心,对照“蔬菜最适宜的保鲜与湿度表”,叶菜类、菌菇类、瓜类、果蔬类等蔬菜的温度、湿度、周转期一目了然。新鲜蔬菜贴着“农户采收牌”,标签显示农户编号、生产日期等信息。经过检验,这里的蔬菜被工人分拣打包,将送往本地及珠三角其他多个城市,有些漂洋过海销往新加坡。

在广东六谷裕兴农业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意大利生菜、绿珊瑚生菜等水培蔬菜,经过24天到28天的生长后迎来采收期。一改以往的泡沫、海绵等常规种植基质,这里的水培蔬菜使用天然的无土栽培有机介质——椰糠,有效降低虫害和病菌污染,从源头对蔬菜品质进行监控。

据悉,惠阳区近年来以优质蔬菜为核心产业,依托四季绿、六谷裕兴及亚维浓等优质农业企业,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集蔬菜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现代营销、休闲观光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

根据规划,惠阳区蔬菜产业园涵盖平潭、良井和永湖3个农业大镇,总面积289.12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2.05亿元,主导产业为优质蔬菜。牵头实施的主体四季绿农产品公司还横向整合省内外28个种养基地的农产品资源,以优质农产品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我市的农业产业园立足资源禀赋,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提升产品竞争优势。”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惠阳区蔬菜产业园外,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以水口为中心区,携手横沥、芦洲镇,推动园区10万亩以上优质稻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而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以龙田镇为中心区,带动周边镇(街)提升13万亩优质稻生产能力,打造基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发展

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龙门是广东的产粮大县之一,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龙门县有关负责人介绍,龙门大米以其米粒洁白晶莹、成饭香气浓郁、柔软可口而驰名岭南,在2017年底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值得关注的是,龙门大米是龙门十大旅游手信之一。走进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可以看见一幅由优新水稻品种“绘就”的稻田画,该画以民俗舞蹈“舞火狗”为主题,吸引游客驻足拍照。龙门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画是龙门在产业园全产业链上打造的亮点之一,即把龙门的特色要素结合起来,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在龙门大米品牌宣传、龙门农民画宣传及休闲旅游方面达到三方共赢。

“产业园规划建设涵盖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有助于挖掘当地农业多元文化和农村新功能新价值。”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产业园区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兴起,产业融合持续加深。

例如,惠阳区蔬菜产业园在全面提升园区优质蔬菜生产、加工、营销水平的基础上,开辟出“平潭蔬菜科技示范+农业公园”-“良井蔬菜生产基地+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永湖蔬菜生产基地+亚维浓农业公园”等乡村旅游路线,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

布局

省市级产业园建设梯次推进

今年4月,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推进会在广东省召开,会议强调要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振芳认为,产业园建设以来,持续给当地农民带来实惠,推动着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去年以来,我市省级产业园建设全面展开。惠阳区蔬菜产业园、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近6.2亿元,截至今年7月底,完成项目投资近2.37亿元,占比38.13%。今年,另外2个省级产业园——博罗县南药产业园、惠东县蔬菜产业园前期工作基本就绪,部分项目已动工建设。此外,2018年市政府批准建设2个市级产业园(惠东县鸡肉蛋品产业园、博罗县龟产业园),截至今年7月底,完成项目投资0.5亿多元,占比62%。2019年计划建设2~3个市级产业园,项目评审工作正在进行中。

目前,我市基本实现了一县(区)一省级产业园的布局目标,形成省、市级产业园梯次推进的格局,建设成效逐渐显现。据悉,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成立了乡村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推进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根据惠州的产业特点、产业优势,积极组织申报省级产业园,同时积极推进产业园建设。督促指导产业园实施主体严格按照产业园建设的绩效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进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就地就业,实现以地带收、以产带收、以劳带收,不断提高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水平。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