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氯胺酮”到“K 粉”,不仅是一个药品名称的通俗演变,还是一起由“药”到“毒”的滥用变奏。
1967年,氯胺酮由美国维恩州立大学克雷格教授研发,作为临床麻醉手术药品。在美国上市不过 5 年,就出现在了美国密歇根州的毒品市场上。现如今,吸毒者们惯于将氯胺酮称作“K 粉”。
氯胺酮分子式
K 粉,外观呈白色结晶性粉末,是氯胺酮的俗称。氯胺酮属于静脉全身麻醉药,临床上用作手术麻醉剂或麻醉诱导剂,具有较强的精神依赖性潜力。
盐酸氯胺酮注射液
氯胺酮在70年代普遍作为精神科药物及科研对象,直到1978年达到顶峰后,开始有科学家发表服用氯胺酮后的中毒现象报告。
到后来,氯胺酮的应用开始变质,它成为了狂野派对及其他类似活动里常用的迷幻药物。美国、英国及加拿大等国开始收紧对其的应用,并将其列为危险精神科药物等名录以加强监控。
2001年5月9日,氯胺酮被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加以管理。2007年,升为第一类精神药品。
药物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会帮助患者,反之滥用就会导致上瘾或者产生毒性。
经过近 50 年的蔓延,氯胺酮滥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尤其是青少年滥用氯胺酮问题愈加突出,低龄化趋势仍在不断加剧。
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氯胺酮与十几岁的学生关系至为密切。从北美的美国,到南美的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阿根廷,氯胺酮是中学生最常滥用的毒品之一。
美国八至十二年级的学生中,滥用氯胺酮的比例高达 1.2%。在欧洲,作为一种舞会药,氯胺酮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英国 16-24 岁的人群中,使用过氯胺酮的比例则是0.8%。
氯胺酮可以产生一种分离麻醉状态,其特征是僵直状、浅镇静、遗忘与显著镇痛,并能进入梦境、出现幻觉。
亚洲是全球非法制贩和滥用氯胺酮的最大市场!
日本、印度 尼西亚、新加坡、缅甸、印度、沙特阿拉伯的青少年,“K 粉”青睐者也越来越多。在中国,滥用氯胺酮的人数居于海洛因和冰毒之后,且青少年居多。因此,滥用氯胺酮的危害较其他毒品更甚,也备受各国和地区关注而应加以严厉打击。
滥用氯胺酮会导致神志不清、中枢神经麻痹,过量使用甚至能够导致死亡。它还使人产生性冲动,故又被称为“迷奸粉”。
长期滥用可能会出现抑郁、自杀倾向。还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导致泌尿系统损伤及膀胱萎缩;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伤。
为什么鼻吸K 粉的方式会如此受欢迎?
因为这样的吸食方式可以成功避过胃部消化液的破坏,由鼻部微血管吸收,进而使K 粉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既然K 粉通过鼻子吸入,那么呼吸道感染就是必然的。
长期吸食K 粉,会引起支气管及喉肌挛缩,还会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因内分泌物增多而不能及时排出,便会诱发呼吸抑制。病变严重者会出现呼吸暂停引起死亡的现象。
如果在感冒或有鼻炎还去吸食K 粉,无异于毁灭自己的嗅觉功能!
采取鼻吸的方式吸食k 粉,极易破坏黏膜功能,轻则引起鼻炎或出血,重则造成鼻腔溃疡,鼻腔出血等。
K 粉还具有腐蚀性!
在这种K 粉长期刺激鼻腔黏膜的情况下,会造成了鼻腔大面积糜烂和鼻中隔穿孔的情况,最终变成一个没有鼻子的人!
编辑: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