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科了个普 荡漾喵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即国际反毒品日。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发布会,通报惩治和预防毒品犯罪有关情况。根据《2018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一年来,我国禁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现有吸毒人数240余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首次出现下降。

不过,我国毒品滥用人数增速减缓但规模依然较大,毒品市场花样多、新类型毒品不断出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周边毒源地和国际贩毒集团的渗透加剧,不法分子越来越多应用现代技术手段走私贩运毒品。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图片来源Veer图库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毒品的前世今生,以及当前禁毒事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正如所有恶的初衷来源于善意,作为能够作用于神经的药品,毒品开发的初衷有两点,其一是利用毒品对神经系统的麻痹作用来减轻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痛苦;另外则是作为军队执行任务的兴奋剂,增加士兵在严格极限条件下的生存几率。

然而,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才渐渐意识到自己可能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放出来的是让家庭家破人亡的猛兽。于是在1987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了联合国部长级禁毒国际会议,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国际禁毒会议,并且会议将6月26日定位国际禁毒日,希望以此来唤起全世界人民对毒品危害的重视。

如上面所说,毒品依其作用原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枢神经抑制剂,也就是所谓起到减轻患者痛苦的药品,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鸦片,海洛因;另一类主要是中枢神经兴奋剂,比如说冰毒。

中枢神经抑制剂:鸦片&吗啡&海洛因

鸦片的主要成分是吗啡类生物碱,其中百分之十为吗啡。我国科学家胥彬教授在1964年发表了研究,首次确立了吗啡的作用机理,这项研究也标志着我国神经科学走在了当年最前沿。

根据他的研究,吗啡会作用于脑内的特异部位,同时吗啡的镇痛效果具有特异性。接着外国科学家在其基础上确定了脑内的阿片受体,进而发现了脑内存在的阿片受体内源性配体-脑啡肽和内啡肽,确立了完整的吗啡镇痛机制。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具体来说,吗啡首先通过口服、注射、或者更加刺激的肛门栓剂等方式进入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流过身体各个部位最后到达脑部。如前文所说,吗啡首先刺激阿片受体,在其影响下,影响神经传递的G蛋白的结构会随之发生变化,这种结构变化造成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会让神经元之间传送痛觉的搬运工——递质的数目减少,从而阻止痛觉传递,达到镇痛的效果。所以,吸食鸦片的人一般都呈现一种登天般累感不爱的表情(如下图)。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https://m.baidu.com/tc?from=bd_graph_mm_tc&srd=1&dict=20&src=http%3A%2F%2Fmini.eastday.com%2Fa%2F190531102321080.html&sec=1561457690&di=f4658b1813ff52e2)

其实,在人体大脑内原本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名叫脑内吗啡,大脑的阿片受体本身可以合成一种叫做脑啡肽的化学物质。比如,当肌肉酸痛的时候大脑就会自动合成一系列的脑啡肽来缓解身体的疲劳感,这种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进行长跑等运动之后。

而吸毒这种获得吗啡的行为会使脑啡肽的分泌逐渐减少,最后不得不完全依靠外界物质(如海洛因等)来维持生理活动。一旦断绝来源,人就会出现抽搐等一系列戒断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图片来源: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30892)

海洛因则是鸦片加强版,单位重量的海洛因所含的吗啡类化合物为同质量鸦片的四倍,首先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海洛因和吗啡的结构式: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吗啡的结构式 海洛因的结构式(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相比较吗啡,右边海洛因把吗啡的两个羟基替换成了酯基(蓝色部分)。羟基的极性较大更加亲水,而酯基则更加亲油。海洛因的这种亲油属性使得其能够更加容易地穿过血脑屏障,转化成吗啡并直接作用于人体。因为注射海洛因的作用过于迅速,注射后休克致死的吸毒者也不在少数。

美国电影《低俗小说》中,乌玛瑟曼扮演的黑帮老大情妇与老大马仔约翰特拉沃尔塔的一段康康舞成为了该片的经典桥段。谁知高潮过后,悲剧马上登场,美女回家之后吸食海洛因过量导致休克,命悬一线。最后马仔情急之下,将肾上腺素注射针直接插入了美女心脏,才避免了猝死惨剧的发生。

随着悲剧的增加,各国对毒品的危害认识也在逐渐加强。例如新加坡法律第一百八十五章,未经许可进出口多余15克海洛因,或制造任何数量的海洛因者,一经定罪判处死刑;如果未获死刑,被判无期徒刑者还会强制处以鞭刑。

中枢神经兴奋剂:冰毒

冰毒的化学学名为甲基苯丙胺,是由日本人长井长义首先合成出来的。之后在二战期间,分别被同盟国与轴心国以Pervitin之注册名称分发予前线。据传希特勒也曾注射甲基苯丙胺。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右旋甲基苯丙胺 左旋甲基苯丙胺(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通常冰毒是外消旋不具备旋光性的光学混合物(racemic mixture)。左旋甲基苯丙胺常作为一些鼻腔去阻塞吸入剂的活性成分使用,低剂量下不会造成欣快或者成瘾的后果。而与之对应的右旋甲基苯丙胺在精神方面的作用是左旋的五到六倍,可以认为是冰毒影响人类神经的罪魁祸首。

相对于吗啡的镇定镇痛,冰毒主要产生让人兴奋的效果。冰毒主要作用区域是调节人类情感部位的大脑边缘系统和中脑边缘系统。在冰毒的影响下,原本就分布着大量多巴胺神经元或神经末梢的部位被激活。与此同时,冰毒还会和多巴胺的受体相结合,于是就出现了多巴胺一直在释放,却没有受体吸收的局面。这样一来,多巴胺就会在突触间隙积累,产生类似过载的效果。同时,冰毒也就是甲基苯丙胺会因为难以代谢而在体内积累,积累的后果是可以在吸毒者身上观察到一些超生理的情感,行为变化,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因此,服用冰毒后,吸毒者注意力会变得集中、话多、语速快、易激怒等,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多巴胺被用于战场作为兴奋剂使用的原因。

同时,吸毒者还会出现暴力倾向和侵略性行为,更容易成为暴力犯。国外也有过吸食冰毒后拿棒球棍将怀孕四个月的女友谋杀的报道,这个吸毒的暴力犯用棒球棍在女友的后脑勺连砸了72下。

相比较海洛因,冰毒的化学结构式更加简单,甚至不需要控制产物的分子立体结构,仅有一个苯环和四个碳一个氮的取代基团组成。而且分子量小,相同质量下冰毒的分子个数更多,破坏性也更大。更因为其制造工艺简单,不需要吸附解吸附实验。通过重结晶就可以提纯。(重结晶的操作请不要参考绝命毒师,作者若干年实验生涯从来没见过重结晶下来是一块玻璃的。)

简而言之就是,冰毒各个方面的危害远远大于海洛因!有先期的禁毒宣传,也有虎门销烟这样耳熟能详的故事,因此很多人从小就能认识到鸦片或者海洛因的危害。

相比之下,很多人觉得冰毒就算成瘾也可以戒除,实际上并非如此,冰毒对于神经的破坏作用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近年来,冰毒已替代原本的海洛因成为毒品类的老大。

实际上不光是冰毒、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作用于神经的精神类药物都需要引起警惕。前段时间,因为吸食笑气瘫痪被用轮椅推出首都机场的故事引发了广泛讨论。

近年来,还出现了一种类冰毒的苯丙胺类化学物质——甲卡西酮,因为外观类似浴盐,所以常被称为浴盐。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甲卡西酮和病毒的分子结构:

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图片来源:作者自制)

与鸦片和海洛因的关系类似,冰毒和浴盐的化学结构也几乎相同,由于甲卡西酮比甲基苯丙胺(左)多了羰基,使得整个化学式的结构极性增加,前文已经提到过,分子的极性越低,越容易通过血脑屏障,所以极性更高的甲卡西酮更难通过血脑屏障。实际上甲卡西酮需要更高剂量才会到达跟甲基苯丙胺相同的效果。

由于毒品化合物的登记规则复杂,很多犯罪分子通过这种合成同类化合物的方式来逃避法律制裁,但唯一无法改变的是,他们仍然是毒品,仍然会破坏你的神经,仍然会让成千上万的家庭受到伤害。相比传统毒品,这类鼓吹安全、不成瘾、无危害的尚未被法律明文禁止的新型毒品更应该引起大家关注。

劳动之后的收获才能让人感受到充实,运动之后大脑提供的脑啡肽才会让你感受到真正安全而持久的愉悦。依小编个人之见,新年以来美国逐步放松对大麻的管制绝非体现了人类社会对毒品认识的进步性,精神类药品的管制强度和规范性仍然有进一步提高的必要。作为公众人物,更是应当洁身自好、以身作则。任何鼓吹新型毒品不成瘾,不伤害身体的说法都应该加以警惕并且严厉批判。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国际禁毒日:改头换面之后,它们仍然是杀人真凶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