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监控作为一种具有双刃性的科技,它充斥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一方面,人们抵触它的存在;而另一方面,人们又极度依赖于它的存在,其发挥的社会作用就在于监督和记录。

例如: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用于实时检测车速,记录违规车辆的监控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用于记录后厨烹饪过程,让食客吃得放心的监控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用于观察室内动向,对突发状况做出应急处理的监控

这三类监控虽然功能相似,但背后折射的人伦价值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类是社会责任层面的,在这类场景下,监控的使用和开放是不成文的一种规定。

第二类是自我展宣层面的,监控在这里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它没有义务向公众开放,但是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关注与认可,表达的恰恰就是一种态度和诚意。

第三类是监督防患层面的,这一类场景也是最为复杂的,矛盾的点在于,监控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不同当事人的角度上来说是互不兼容的,所以容易引发一系列有关信任与隐私的争论。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托育园里的监控应不应该对家长开放?显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认为开放监控是一家园所对家长最好的保证与园所服务的延伸,而有的人则认为强制要求开放监控会对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掌通家园作为校园监控系统的鼻祖,在成立之处,帮助了一批“蚂蚁园”甚至农村园。监控一方面解决了安全和监督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了“看见”孩子的机会。如今掌通已经成长为学前儿童成长家园互动的平台。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掌通家园阳光课堂

我们从2019托育元年走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尤其是托育机构的合规性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园所坚持向家长开放监控,为服务的质量做双重保障。有的园所是全部开放;有的园所只开放部分区域的监控,或者限制观看时长和账号权限;有的园所甚至会按需收费,家长如果想看可以自己付费。

一直到现在,为什么托育园的监控开放问题还是让人如此拧巴,说到底还是托育园的教育性质和以孩子为主体的服务环境导致的。所以本期深洞察我们分别采访了成都暖房子托育负责人Nina老师、新加坡公立幼儿园Toddler班(18-36个月,学步儿)老师小宇宙以及热心的家长们,让他们从各自的角度出发,说说园所开放监控到底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所以在正式开始讨论之前,小编需要特别提醒几点:

1. 托育园是需要有监控的,根据国家卫健委《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托育园需要设置监控体系,24小时设防,婴幼儿生活和活动区域全覆盖,且监控录像需要保存不少于90天。

2. 观点是用来表达的,无论你的看法如何,请持包容态度,学会换位思考;

3.托育研究员不支持或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本次讨论的主要目的是交换心声。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观点1: 新概念就要有新要求

托育对许多家长来说是一个相对生疏的养育概念,他们可能知道什么是幼儿园,但是不一定知道什么是托育园。暖房子是做真托育的,也是内地首家招收一岁以下宝宝的托育园,年龄越小的孩子家长肯定越不放心,所以前期的消费者教育就需要做到位。开放监控除了能让家长缓解分离焦虑,还能让照料过程可视化,借此来普及托育概念,提高托育接受度。

既然行业是新的,行业的标准最好也是就高不就低的,如果能做好,就不害怕质疑,坦然面对质疑,积极应对,也是促使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这不是恶性竞争,也不是大家所说的“内卷”那么严重。对待0-3岁这个我们眼中“最柔软的群体”,我们的要求应该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提升托育照护标准,让整个行业共进,这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Nina老师(右1)

观点2: 是对老师和孩子最好的保护

暖房子的logo是一个透明的房子,透明却依然温暖,这一直是我们的宗旨。这个“透明”当然不单纯指园所的一切可以一览无余,而是一种毫无保留的,真诚的爱。我们的老师在对待孩子和家长的时候都是如此,所以对家长开放监控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共识。目的不只是为了保护孩子,也为了保护好我们的老师。我认为,监控不该是用来妄加揣测,而是用来让事事有交代的。

举两个真实的例子:

情境一:监控拍到一个孩子在座位上摇头晃脑,老师一直没有前来制止和开导。

情境二:监控拍到一个孩子午睡起来正在和老师说话,老师背对着他在帮另外一个小孩穿裤子,始终没有回头。

情境一的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情绪不稳定或身体不舒服,指责老师为什么不处理。事后经过证实才知道原来当时老师正在播放一首音乐律动,孩子只是跟着律动在摇头晃脑。

情境二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最需要老师的时候被忽视,最后询问孩子才知道当时老师正在一边给另一个孩子穿裤子的同时用语言在回应他的求助,只是镜头没有拍到老师说话的脸。

(监控是没有声音的,这点也算是个无法避免的“Bug”了)

虽然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是足以动摇老师的情绪。试想一下,当老师在被所有家长审视的同时换来的却不是一份谅解与感谢,老师心里会作何感想。所以为了能让老师能有足够的心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园所必须要给老师足够的安全感。虽然监控有时会产生误会,但恰恰也是监控才能化解误会,把话说开。老师的付出也会因此被深刻记住,两者不冲突,因为监控画面里同样也记录着老师对孩子的细心呵护,老师也因此收获了许多家长的感谢。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暖房子托育的老师与家长

观点3: 脑补不如看见

我自己也是妈妈,所以我太了解看不见不满1岁或2岁的宝宝的时候那种焦虑和自己无法照顾的愧疚感了。比看见不好的更可怕的往往是什么都看不见。其实就和人本能害怕未知的东西是一样的,有些家长如果看不见孩子,他们的焦虑会变本加厉。我们开放摄像头的初衷也不是为了让家长形成依赖,相反的,我们就是为了让他们去克服这道心理障碍,只有看到了,而且看到一切安好,他们才舍得放下手中的手机。

事实也证明了,家长要的不过是个安心:2017年,也就是在开放监控的第一年里,我们的监控观看率达到30%左右,而且大部分是家中的老人在看,观看总时长有的甚至超过大半天。到2020年底,观看率直线下降到11.93%,观看时长也都在20分钟以内,坚持看到底的更多是长辈,女孩子家长的观看率会普遍高于男孩子。由此可见,家长的分离焦虑得到了有效缓解,信任关系也逐渐建立,慢慢的监控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暖房子老师团

观点4: 分寸是重要的

要说开放监控完全没有危害那也是不太有说服力的,只是如何使用和管治是个分寸之间的事。相关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是必要的。我们的监控记录是储存在中心主机的,有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运营和维护。对于家长端用户我们也是禁止回放、截屏传播的,家长一次只能登陆一个账号。育儿顾问还会对家长进行观看指导,做一个基本的视频解读,让他们学会合理捕捉画面信息。

监控我们还是会继续开,除非有无法规避的客观原因。但是随着家长对园所的了解逐渐深入,对行业的态度逐渐开放,我们未来也会考虑不断改进优化,比如:设备的更新迭代、调整观看时间和频率等方式。现在也有家长和我们沟通时表示,度过了分离焦虑期后,自己几乎不看监控,哪怕监控关掉对自己影响也不大,这也是我们很欣慰的一点。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暖房子托育园教室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观点1: 有死角就有漏洞

站在老师的角度,“监控”这个叫法首先我不太能接受,我更希望能叫它“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闭路电视),至少我在新加坡没有听过有人叫它“监控”。虽然在中国有许多法律都有规定说要CCTV无死角覆盖,但是要做到真正无死角也是很难的,非公共区域例如幼儿卫生间就不可以安装监控。看监控的家长往往是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存疑的,因为完全相信老师的家长也不会看监控。所以哪怕是一个小小死角都会成为彼此之间的裂痕,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是个双向损耗的事情。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新加坡Toddler班老师小宇宙

观点2: 别人孩子的隐私谁在乎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重视个人隐私的国家,每个幼儿入园都会和学校签订隐私保护协定,老师入园不仅要签保护学校及幼儿隐私协定,还要进行PDPA(个人信息保护法案)的学习。这里我想强调的并不只是家长自己孩子的隐私,而是别人家孩子的隐私。现在很多家长没有儿童隐私的意识,当看到孩子在玩耍,忍不住用手机拍了照片上传到社交平台上,却没有想过那些被动出镜的孩子们被曝光是否有经过他们家长的同意。所以在新加坡,就算在园内拍照都是不允许的,更别说看监控了。曾经就有家长因为通过监控看到一个行为异常的孩子而反对该孩子与自己家孩子同班,甚至要求这名儿童转班。当然我们没权去干预这个家长的决定,但是我只是想各位家长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这个特殊的孩子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就不会心痛吗?他就没有和别人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吗?他们也许不会表达,但我们应该把每一个孩子当作独立的人来看,尊重孩子的权利和隐私。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新加坡PDPA安全法

观点3: 信任的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爱不是凭空捏造的,孩子和老师从一开始也是陌生人,所以与其用监控防着老师不如主动让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监控和家长的过分介入都会阻碍老师专注于正常教学活动的发挥,给老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以及众多不必要的麻烦。都说只有被爱才能爱人,教师是神圣的职业但老师也不是圣人。所以希望家长们可以给老师和孩子一些尊重,我们只有在获得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后,才能更好地释放自己的能量,给孩子带去更多的爱。

家长都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所以关于爱的程度与标准也会不一样,有的家长甚至会从监控里计较为什么自己的孩子只吃了一块西瓜而其他孩子是两块。如果所有事情都要如此巨细,那么纠纷就是无止尽的。退一万步讲,要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老师是专业的。可能当下就是因为老师知道孩子有些咳嗽,少吃一块西瓜不一定就是坏事。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观点4:治标不治本

监控下能看见的老师就是放心的好老师吗?能实时监控的幼儿园就是安全的吗?我持保留意见。如今越来越多的园所,把可以时刻看监控作为一种招生手段来迎合家长。但是并没有从实处解决安全和焦虑问题。不可否认的是,监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相对滞后的,监控更多时候只适用于事后的回调,所以为安全环境未雨绸缪是关键。园所应该做更多实际的行动来让家长安心。

就拿我们园所来说,为了凡事有证据有流程,园所明确要求任何时候,同一个空间中即使只有一位幼儿也必须有两位老师同时在场,除了工作协同外还可以互相监督,这种人性的“监控”方式也许对老师来说更容易接受。不仅如此,因为学校设置在组屋楼下,全天开窗通风,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监督者。每次在出现大小事故的时候,我们会严格按照“自行急救-上报领导-联系当事方沟通(匿名保护)-事故报告反馈”的流程来进行。只要把事情解决得彻底、得体,家长也不会有异议。这几年园所安全事故频发,我十分理解家长们的担忧,但是监控无法阻止存心伤人的恶魔,加强教师队伍素质的建设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再回到分离焦虑的问题,其实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到底是焦虑的锅还是家长的掌控欲在作祟?焦虑是有周期的,它不是说没就没的,今天孩子摔倒了要焦虑。过两个月,孩子拉肚子,焦虑又会卷土重来。监控只是个触发点而已。如果一个家长一直沉迷于看监控,哪怕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事情也要看,那可能就是一种控制欲了。监控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让家长有了更好开脱的理由。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过度的溺爱和掌控绝对不是该提倡的做法,试错空间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木子妈妈(暖房子成都万和中心家长)

孩子喜欢的地方,我没有理由怀疑。

孩子刚送进托育园的时候确实有些不适应,看监控也是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那份担忧。但是慢慢的我发现没什么比孩子每天回家的反应更让我安心了。孩子每天回来心情好,吃饭睡觉也好,甚至会吵着一定要去托育园,现在就算没有监控我也其实不是太在意了,孩子喜欢的地方,就一定有它的理由。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怀疑呢?

心心妈妈(暖房子天津鼓楼中心家长)

监控是我的育儿学习影像。

我是因为看到监控这回事才了解到暖房子的,但是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但是我也就看了两个多月,平时自己工作忙也没太多时间去看,现在监控对于我来说最大的用处在于课堂互动内容的学习和模仿,每次我下班会看一遍老师和孩子做的一些活动,我会在家里再做一次,为的是让孩子不会有课内课外环境跳脱的感觉,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个学习影像,早就不是大家想的监视老师和孩子了。

Emma(小编身边的新手妈妈)

看监控会阻碍我对孩子生活的好奇心。

看监控其实对家长来说也是变相偷懒了,我不希望因为自己平时忙就节省与孩子的沟通成本,我更喜欢回家后正向引导孩子主动分享自己一天的学习生活,我至少要做一个有好奇心的妈妈,监控可能反而会让我对孩子的生活失去了兴趣,这样对与孩子日后的沟通来说又增添了不少麻烦。所以我是不会看的,有也不会看。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图片:加拿大连锁托育园开放监控

托育园里的监控为谁而开?

我们会做这个选题,也是因为主编偶然在社交媒体看到一则关于某加拿大托育集团宣布向家长开放监控的消息,这个是有点出乎他意料的。

监控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今天讨论托育的监控,其实关系到环节里的每一个人——投资人、园长、老师、家长。站在不同的教育考量,就有不同的观点。我们的采访不过是如实地为读者展示了每一个角度,相信真理越辩越明,处在不同节点和角色的人,也可以相互理解。

因为不论支持与反对,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就是为孩子着想,把托育做的更好。

那么关于托育园开放监控这件事,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说出心声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