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座or不让,各国让座文化异彩纷呈

让座or不让,各国让座文化异彩纷呈

 “按号入座”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但偏偏有人视而不见:继“高铁霸座男”出现后,又有诡称“长途车本来就不对号入座”的“霸座女”出现。让座到底是修养还是义务?放眼世界各国,公共交通让座问题上呈现着多元观念,让座还是不让,别有一番意思。

日本:让座总被拒,只因老人不服老

日本人怕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愿意成为被照顾的人。许多老人60岁时还参加马拉松,70岁时还能开出租车,80岁时开始做手工艺品和插花。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服老,日本的地铁与电车中经常能见到年轻人坐在座位上,老年人握着扶手站着,也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一旦让座,被拒绝的可能性为99%,拒绝的理由则是“我还没有老到站不住”或“我还很年轻”,久而久之,年轻人便习惯了不去主动让座。

美国:不存在让座问题

在美国,几乎不存在让座问题。残疾人有专座,其他乘客会自觉地坐在其他座位上。老年人则一般不会在早晚高峰去乘坐地铁或公交。绝大部分情况下,美国老人都十分独立自主,很少接受别人的帮助。当然,如果学生搭乘了有老人出现的公共交通工具,他们不会主动去让座,而是直接把座位留给老人,以避免让座时出现尴尬。

新加坡:可爱座椅提醒大家让座

曾经,新加坡人并不热衷让座,为此,政府特意拍摄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广告短片,将其放在公交车、地铁等场合的屏幕上播放,时间长了,人们也逐渐有了让座的意识。2014年,新加坡地铁滨海市区线启用了四种不同设计风格的可爱座椅,分别是花朵图案、星星图案、笑脸图案和蓝天图案。82%的受访者则表示:“座椅很可爱,能提醒我们把最靠近车厢门的座椅让给年长者、孕妇、体障者等有需要的人。”

斯里兰卡:必须给僧侣让座

作为佛教国家,斯里兰卡的僧侣备受尊敬,比如,人们和僧侣讲话时,无论是站立或是坐着,都要设法使自己略低于僧侣的头部,更不能用左手拿东西递给僧侣。上下公共汽车时,人们从后门上车,僧侣则可以从前门上车;上车后,人们会自觉地把第一排座位留给僧侣,如果没有僧侣在车上,乘客可以暂时坐在第一排,然而,当僧侣从某站上车后,乘客必须让座,除非该乘客年事已高或身有残疾。

印度:能挤上车已是运气

众所周知,印度的公交车里面坐满了人,车子的外面和上面还挂着许多人,如同杂技表演。对此,印度交通部发言人曾解释,人们挂在车上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印度人口众多,交通运输设施需求巨大。受访的印度民众表示:“每天能挤上公交车就不错了,错过这一趟要等一个多小时,挤上去后根本不可能有让座的情况。”

澳大利亚:信奉平等主义,总有年轻人为长辈让座

澳大利亚人是平等主义的信奉者。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下,澳大利亚人给予每个人足够的尊重:公共交通工具上,总有年轻人为老人让座,老人也乐于接受这种帮助;老人过马路时,哪怕绿灯灭了,汽车也会耐心等待,没有一辆车的喇叭声响起;遇到陌生人,澳大利亚人也很友好地称呼陌生人为“哥们”,仿佛相识已久。

阿根廷:不让座会被司机吼

在阿根廷乘坐公交车时,人们买完票后直接往车尾走,因为前三排座位是预留给老弱病残孕人士。如果出现预留位置被占用,且有孕妇上车,而坐在座位上的人不让座的情况时,司机会突然停车,冲着霸占座位的人怒吼:“让座!马上!”这个人也会受到其他乘客的指责,在大家的施压之下,他必须起身让座。 (郭小溪)

让座or不让,各国让座文化异彩纷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