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等动物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追求生产效率的同时,动物的生存状况严重被忽视,随着发达国家对福利养殖设置贸易壁垒,动物福利才逐渐被重视起来,据统计,全球约2/3动物生活在无法自由行动的环境中。猪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支柱产业,然而在大多数集约化养殖场,母猪的一生都在遭受严重的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如何进行猪的福利养殖呢?
01
动物福利的概念
所谓动物福利,就是让动物在康乐的状态下生存,国际上公认的五项基本原包括:让动物享有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动物福利并不是给动物额外的享受,而是满足其最基本的自然需求,让动物免于不必要的痛苦。
02
动物福利对我国养猪业的影响
①欧盟动物福利政策
2006年1月23日,欧盟通过了“动物保护和福利制度改善的具体行动计划”,这标志着欧盟在关注动物福利和相关制度的立法和实施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通过这次行动计划,将过去的相关动物福利标准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一个制度体系,对于推进欧盟各国政策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中规定,从2007年开始,农户接受政府直接补贴的条件之一是要在饲养管理畜禽时遵守动物福利的有关标准,这就使动物福利制度进入“绿箱政策”的范围,将在欧盟进入实质性的推广阶段。
②动物福利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欧盟正在将动物福利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将动物福利条款加入到国际贸易条款中,将会对进口的动物产品提出种种要求,形成一道贸易壁垒,即动物福利壁垒,目前,这一壁垒已经对我国的畜产品出口产生影响,例如,欧盟国家进口商来中国购买动物产品已经开始关注动物的圈舍是否宽敞、舒适的问题了。2005年2月,瑞士等国的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发表了针对我国河北省宿宁县轻视毛皮动物养殖福利和活剥动物毛坯的报道,随后被多家国外媒体转载,一时给我国的毛坯产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我国当前畜禽业动物福利状况堪忧,多数养猪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和个体户饲养条件差,屠宰方式落后,很难达到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 国外的动物福利制度将成为阻碍我国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是一个畜产品生产大国,在国际贸易中,我国的猪肉价格有一定的优势,主要是劳动力成本低,和美国相比,历年美国的猪粮(玉米)比价在1:13上下,而我国在1:5以上就可保本,1:6养猪户就有利可图。还有一个优势是,主要猪肉进口国在亚洲,如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等,加上亚洲还有不少未来的进口国,都与我国毗邻,我国占有近距的优势。然而面对国外日益严重的贸易壁垒,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我国的贸易优势受到严重的市场考验.
03
当前我国养猪的工艺模式
当前,我国养猪的生产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农户散养,每户平均饲养2-3头,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约70%,生产的肉猪多为土洋杂或地方猪种;二是专业户养猪,每户饲养数50头到上千头,其生猪饲养量占全国饲养总量的25%左右,生产的肉猪多为土洋杂或良种瘦肉猪;三是工厂化养猪,年出栏5000头以上,其生猪饲养量不到全国饲养总量的5%,生产的肉猪为瘦肉型。随着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户散养肉猪出栏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模式生产肉猪开始成为中国养猪业的主流。
任何产业系统均有其自身的生产工艺要求,同样对于养猪业也有其自身的饲养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饲养工艺是决定猪场生产好坏的至关重要环节,从国内外规模化养猪饲养工艺发展来看,现在主要有5种饲养工艺,即定位饲养、圈栏饲养、厚垫草饲养、户外饲养及舍饲散养体系。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我国在引进吸收美国三德公司饲养设备基础上,形成了定位和圈栏饲养的主流工艺。华中农业大学针对华中地区气候特征,发展了适合于华中地区的“五段式”饲养工艺,其中妊娠母猪依然采用定位饲养。中国农业大学经过十几年舍饲散养工艺模式的探索,已初步形成了以暖床为主体的舍饲散养工艺模式和配套技术设施。此外,厚垫草饲养和户外饲养只是在我国农村的家庭饲养中存在,规模化猪场几乎很少采用。
04
我国现代养猪饲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饲养方式正在由传统的粗放型农户散养向规模化、现代化模式过渡.与传统的农户庭院养猪相比较,规模化养猪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单位范围内头数多、密度大、效益高,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不断满足了消费者对畜产品的需求.但与此同时,这种养殖方式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高密度饲养条件导致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化,从而引发疫病流行,据统计,我国每年饲养的猪群中,因疫病死亡的约在15%~20%以上,[8]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威胁,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提高和完善现有的饲养模式。
05
那么从哪方面保证猪的福利呢?
① 环境福利
“环境福利”指的是猪舍环境,或是说猪舍环境条件.主要针对不同生理阶段的猪只,给予不同的温度、湿度、风量和风速等小范围的气候条件.
猪舍应该根据猪只的大小、猪群的多少、气候的变化,设计必要的通风换气量,强制通风。一般生长发育的育成猪,所需通风量100m2/h,而母猪在不同生理时期需要175-350m2/h,但是我们现在国内都以自然通风为主,更没有考虑通风唤起的气流走向,舍与舍之间密度过大,一舍感冒,全场咳嗽,达不到通风唤起的目的。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其目的不仅限于控制猪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传播,而空气中的氧,也是动物体必需的营养素,对猪的饲料利用率至关重要。除了强制通风换气以外,舍内的污染源也要根治:如粪尿的臭气、NH3气;饲料和灰尘的可吸入颗粒物;猪群密度过大导致的CO2等,都影响猪的健康。
目前主要影响猪群健康的疾病,有气喘、蓝耳病等等,多是呼吸道疾病,猪只生长发育受阻,仔猪、中猪死亡率很高。一般大规模猪场,在哺育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料中,常常大量添加抗菌素类药物,预防疾病,这样不但增加了猪场的饲养成本,也影响了肉食品质量。所以我们人类应该给动物提供科学合理的环境福利,动物就会给予我们经济优质的回报.
2.3.2 饲养福利
我国规模化猪场一般都沿袭国外的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随着人们对动物福利的关注,定位或圈栏饲养工艺模式日益受到动物福利关注者的指责,欧盟将逐步取消该饲养工艺模式,为了提高我国养猪业的整体实力,促进我国猪肉的出口量,增强我国养猪业的创汇能力,需按照猪本身的行为习性,研究开发良好的饲养环境,并以此作为绿色贸易壁垒。首先我们要先建立一套融猪的生理、生态、行为、习性于一体的全新的养猪工程工艺,既要符合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生命活动所需环境要求,又要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该工艺流程与设施设备包括:专供猪睡卧的“暖床”,适于猪群定点排粪的可以自行出入的“猪厕所”;为适应猪采食拱料行为的可干可湿的“自拌”料箱;为散发体热满足水浴要求的自行开关淋浴器;还有克服啃咬以满足猪只磨牙生理要求的磨牙链和拱癖槽等装置;以及满足猪蹭痒用的蹭痒架等。猪舍可以“连体”,猪群周转全进全出,既可节约土地,又可克服交叉感染,有利防病。其次利用计算机智能化的管理体系,进行饲料的供给和搅拌,提供营养全面、适口性好的饲料,为人类提供绿色、健康的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