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滨州中学高洪娟: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军嫂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任静梅 杨艳姬 贾文卿 高洪娟 记者 赵旭 付玉成

首师滨州中学高洪娟: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军嫂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

二十年潜心探索,悉心授业;二十载无怨无悔,激情不灭。改革创新路上,有她奋斗的身影;学子思想深处,有她心血的倾注。她用执着坚守最初的梦想,她用奉献诠释高尚的师德,她用爱心润泽学生的心田,她用责任托起未来的希望!

她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数学教师高洪娟。工作27年来,她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她的理想信念,几十年如一日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无怨无悔。她说,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是她一生最正确、最无悔的选择!

首师滨州中学高洪娟: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军嫂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

高老师多年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先后荣获滨城区第六批数学“教学能手”、滨城区“首届名教师”、滨城区最美教师、滨城区“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

身为教师光荣加入军嫂行列,“八年抗战”终苦尽甘来

中学时代的一篇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军人那种勇敢、坚强、刚毅的形象在她心中扎下了根。怀着对军人的敬仰,对军营的好奇,1996年她如愿加入到军嫂这一行列。当时好多人不止一次的问她“堂堂本科生,为什么偏偏找一个穷当兵的?”面对人们疑惑的目光,她一笑置之。直到怀孕生子,她才真正体会到身为教师作为军嫂的艰难。

首师滨州中学高洪娟: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军嫂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

1997年底,高老师面临双重困难,一是生小孩,二是学校住房集资,当时她的丈夫在徐州征兵,中途回家仅仅3天便匆匆归队。他走后一周,孩子出生了。四万元的集资款还有一半没有着落,高老师着急上火,那种孤单无助的感觉她一辈子也忘不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学会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因为高老师每天把孩子爸爸穿军装的照片放在他面前,让他叫“爸爸”。孩子也习惯了,看到照片上那个他,张口就是“爸爸”。1998年12月,孩子一岁多,但第一次见到爸爸的时候,孩子却张口叫了声“伯伯”,坚强的丈夫扭过头,高老师也泪如雨下……一家人终于团聚了,那一天高老师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丈夫在家仅仅待了三天,南方洪水肆虐,一个加急电报传来,他冒雨连夜赶往部队,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抗洪前线。整整三个月,丈夫音讯全无(那时没有电话),每天只能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抗洪的有关信息。每当看到军人抗洪殉职的消息,高老师的心都要被撕裂一次。那段时间,她天天提心吊胆,寝食难安,生怕出什么意外。直到抗洪结束,通讯恢复正常,高老师和丈夫终于联系上,直到那一刻悬了三个月的心才算放进肚子里。

首师滨州中学高洪娟: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军嫂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

那几年,高洪娟老师一个人带着幼小的孩子,白天要上课,晚上要上晚自习,困难可想而知。白天还好办,晚上就麻烦了,上晚自习时只能让他自己下楼找小朋友玩。多少次,夜深了,孩子们一个个被爸爸妈妈领回了家,只有她幼小的儿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路边,逢人便问:“叔叔,看见我妈妈了吗?”“阿姨,我妈妈怎么还不回来?”每次看到孩子那渴盼的眼神,高老师都感到深深的内疚。

有一次高老师感冒了,躺在床上不能动,孩子吃了一天方便面。第二天是星期天,她不忍让孩子再吃方便面,想爬起来给孩子做顿饭,可眼珠一转就恶心想吐,无奈之下只好给邻居打电话求助,邻居端来一大盘热腾腾的饺子。看着孩子狼吞虎咽的大口大口的吃着饺子,高老师泪流满面。到了周一,身体略微好转,她又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当中。

这种艰辛的日子高老师整整过了8年,累着,也快乐着。因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直在支撑着她:一定要抓好业务,不能耽误班里的孩子,他们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不能耽误自己的孩子,那是全家的希望!(现在儿子王志超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研。)

高老师在寒暑假探亲期间,得知有些士兵想考军校,可是他们基础薄弱,急需专业人士辅导,高老师又义不容辞成了他们的义务辅导教师。2000年,部队授予她“好军嫂”的荣誉称号。苦尽甘来,2005年,高老师的丈夫转业回来,她们一家人终于幸福团聚了,高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中。

高老师打趣地说:“我经常和我爱人开完玩笑说,我们的团聚就像经历了‘八年抗战’一样,也最终取得了胜利。”

每年孩子们送来的祝福是高洪娟收到的最好礼物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具备一池水,并且是一池活水。高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一次次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这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许多老师争相效仿学习的蓝本。

在高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幸福的、快乐的。这种成长的快乐让学生对课堂充满了期待,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给她自己带来无数的惊喜。有一次高老师因病未能到校,学生自己组织课堂教学,分工合作,提前把图画到黑板上,主讲小老师在讲台上一板一眼的讲解例题,或提问,或检测,条分缕析,有高度,有深度。下面的学生则全神贯注,积极踊跃。原本准备代课的老师在教室外听着,看着,既感动,又佩服。他说,高老师的课堂,真正做到了教师在和不在都是一样的高效。

高效课堂关注的是一个个的人。从高效课堂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成绩优秀,精神风貌也有了很大改观,更加阳光更加自信。2011年,送走毕业班,又迎来了一批初一新生。班里有一个同学叫赵飞,个子瘦小,目光呆滞,从来不笑,上课经常走神。高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全神贯注,走神在高老师的课堂是不允许的。于是,她严肃地批评了那个同学。第二天,当高老师看到赵飞的作业时,大吃一惊。原来赵飞的作业是这样布局的,每隔几行,便骂一句。高老师有些生气,赶紧去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孩子是单亲家庭,和爸爸相依为命。难怪他不会笑!高老师的心颤了一下,赶紧转变策略,给赵飞同学更多肯定的、充满爱的眼神。渐渐地,他会笑了,性格也开朗起来,成绩更是突飞猛进,成为班级前三名。有一天高老师觉得时机到了,把赵飞骂自己的作业拿给他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从此对高老师更加恭敬。班主任宫老师说“你真的改变了孩子的一生。”2014年,赵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中。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给高老师发一个灿烂的笑脸。

每到节假日,高洪娟老师都会收到学生祝福问候的短信,“老师,天冷了,保护好嗓子。”“老师,我想你,好想再听你的课啊!”……这里面,有高老师冒着雨去送饺子吃的学生,有抱着狗来给高老师壮胆的学生,有心里话只对高老师一个人说的学生……还有一些学生,已记不起他们的名字,但他们青春的笑脸却永远铭刻在高老师的心里。

把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带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

一个人走路也许会很快,但一群人走路会走得更远!高老师走过的每个地方,都留下了她勤劳的身影。在六中的周末大讲堂上,高洪娟老师把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和老师们分享。2012年她代表滨城区第六中学去河北邯郸参加全国的同课异构,得到与会专家和同行的高度认同。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高老师有一个梦想,她认为最有意义最浪漫的事,是把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带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2017年7月,高老师主动申请到滨城区最偏远的三河湖实验中学支教。在三河湖实验中学,她针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大胆运用自己的教学模式,半年时间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她接手的八年级八班,由原来的倒数第一名成了年级第四名,八年级七班由原来的第三名成了年级第一名。2018年3月18日,三河湖实验学校的韩炳华校长让高老师给学校老师进行教学模式培训,并为她写了美篇《就这样感动着……》。

2018年7月,在全区统考中,她任教的两个班级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名和第二名。一年时间匆匆而过,临别前,同学们全体起立为高老师唱歌,送了满满一桌子礼物。但高老师把这些礼物退还给可爱的孩子们,自己只拿回两个本子。一个本子是组织能力超强的郭文雅同学召集所有的同学、老师为她写的留言,一个本子是尹湘玲同学专门对她说的心里话。有的学生抱着高老师哭着说:“老师我舍不得您走,我想对您说的话已经写了整个本子的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咱俩一块写,您放心,这一年我一定认真学习,明年考上北中去找您,共同完成剩下的三分之一,这是咱俩的约定。您让我高兴了一年,却让我思念一生……”

三河湖实验学校的闫荣岐老师在留言簿中写道:一次偶遇 ,终生铭记。对学生,您是名符其实的良师益友;对同事,您是解忧忘愁的开心果。您虚怀若谷,心细如发。有您在,无味的生活变得甜蜜…… 听着读着这些滚烫的文字,高老师热泪盈眶。她说“我何德何能,让他们对我如此掏心掏肺?我无以为报,唯有更加努力前行!”

面对疫情积极更新现代化教学手段“库存”

2019年6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成立,要在滨城区抽调一批年轻骨干教师去任教。当时高老师已经超龄并且已有支教的经历,但她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克服各种困难,欣然赴命。在滨州中学,她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继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2019年全区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全区第一、第二的成绩。2019年11月,高老师为首师滨中的全体老师上示范课《整式的加减》,展示分享她的课堂教学模式;2020年4月30号,在“滨中大讲堂”做教学经验介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引起了老师们强烈的共鸣。

去年的新冠疫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知识不折不扣地传授给学生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高老师检索了一下自己的“库存”,专业知识的“库存”有余,但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及教学手段“库存”告急。但高老师迎难而上,专心钻研,很快掌握了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

在“滨中大讲堂”分享线上教学经验时,她动情地说,“感谢孙江涛老师一次一次帮我排忧解难,让我学会了如何利用钉钉分享希沃白板;感谢王洪伟老师,寒假期间一次次打电话,甚至微信视频教我如何熟练运用平板电脑;感谢候洪军老师教我用平板电脑录入题目直接批阅出分数;感谢王艳蕾老师教我QQ分屏视频。正是这些乐于分享、无私奉献的老师为我干涸的池塘注入了源头活水,让我及时充实更新内存,灵活转换频道,对症下药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

一路走来,二十六年弹指一挥间,高洪娟老师依然奋战在教学第一线,在三尺讲台,在网络空间,继续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共同成长。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与教育结缘,是她今生最大的幸福。她说“不是我选择了最好的,而是最好的选择了我!做一名教师,做一名军嫂是我永远无悔的选择!”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