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L爸准备让女儿从上海的一所知名双语学校转到苏州就读。
乍一听,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上海的教育资源这么丰富,为啥要去周边城市读书?到底是怎么想的?
不过,当我得知他选择的学校是即将于9月份开学的苏州荟同之后,一下子就理解了。
L爸说:“荟同对自己的定位很高,是一所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校,而且它投入的资源和这个定位是匹配的。深圳荟同办学3年,已经进入‘福布斯国际化学校排行榜’20几名,我们家长对苏州荟同比较有信心,相信它一定也会成为一所优秀的学校。”
确实,苏州荟同的硬件在上海周边可谓“顶配”:投资16亿、占地112亩,请了曾获2019友邦纽约设计大奖的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公司Perkins Eastman,在“筑以为学”的理念下设计校园,美丽的“三盏灯”教学楼未来一定会成为苏州相城的地标建筑;
△上:苏州荟同效果图;下:目前的建筑进展实景图
它集结的国际化资源也星光熠熠:校长队伍里有我们熟悉的荟同学校中国区总校长李茵女士,她也是“2021福布斯中国十大杰出国际化学校校长”、曾在新加坡“学术战斗机”莱佛士书院和北大附中任职的Jessie Toh女士(←点击看采访);
还创立“卓越中心”,希望利用苏州“工业GDP全国第一”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请不同领域的大咖给孩子们带来科技创新、探索文化兴趣的机会。
随着开学的日期一天天接近,相信家长们也都很好奇苏州荟同的筹备进展。虽然由于疫情,我没有亲眼见到已经基本建成的校园,不过这次又认识了他们的一批新校长、老师:
以学术和创新课程闻名的某“最强民办”前校长W先生担任中小学部主任和副校长,曾任职于知名公立、双语、美高的“哈佛妈妈”韦薇女士担任高中部主任,幼儿园园长则由深圳荟同幼儿园创校课程总监Joshua Barr担任……还和好几位苏州荟同的“铁粉”家长聊了半天。
下面,就把我从他们那里得到的第一手信息带给大家。
W校长
苏州荟同副校长、中小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博士,理学与经济学双学位,原北京“最强民办”建华实验学校副校长、中学校长,北京市青联委员,教育部国培计划全国高中骨干校长。
Joshua Barr
苏州荟同幼儿园园长。2019年担任深圳荟同幼儿园的创校教师和课程总监。拥有教育领导和管理硕士学位、全球化教育学硕士学位,哈佛早期教育领导力认证,美国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三年级)和英国教师资格证(QTS-4-11岁)。
韦薇
苏州荟同高中部主任。26年教育经验,曾担任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执行校长,美国华盛顿特区Columbia Heights Educational Campus世界语言组项目组长,经历了国内公办、国际学校,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三大跨越。
#01
这些企业家和“科技创新人才”爸爸,
为什么都把孩子送到苏州荟同?
荟同特别有意思的是,每到一地,总能聚集一批“最Top的家长”。
前面提到的L爸是位企业家,说深圳荟同在他们的圈子里颇有名气,他几年前到深圳出差时,被当地的“荟同粉”朋友带去深圳荟同逛了一下,看到校园里的孩子都朝气蓬勃、满面阳光,马上就被“圈粉”。
现在荟同的苏州校区从上海虹桥坐高铁过去只要20几分钟,校园更宏伟,学校将实行地道的英式寄宿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寝室能有非常好的英语浸润式环境,就决定让孩子转过来了。
滑动看苏州荟同环境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_ |
另一位苏州家长G爸则是位不折不扣的“科技创新人才”,985博士和中科院纳米所博士后,创立了一千多人的科技公司,在微纳米加工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次也是放弃了高价学区房,准备让一双儿女都到苏州荟同就读。
“我自己跟国内顶尖大学和海外名校的毕业生合作很多,两边的人才都很了解。对比下来,我觉得海外名校的毕业生在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因此坚决让孩子走国际化道路。”G爸说。
他家大女儿现在5年级,一开始对于就读的学校没什么概念,但和Jessie校长聊过以后,孩子表示特别喜欢苏州荟同。
△深圳荟同的同学在操纵机甲
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G爸经常在家里给女儿讲一些超出她年级的数学知识,女儿拿到作业里用,却被老师以“不遵循格式”而批评,搞得很不服气。而Jessie校长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她觉得自己的兴趣爱好、创意点子将来在苏州荟同都会被珍视。
再有就是荟同有“卓越中心”,它就像个大学才有的研究所,会把前沿社会资源带给孩子。像是深圳荟同前不久就请了大疆教育和元宇宙先驱Roblox来设计科技主题课程,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机甲对战”,制作自己的3D、VR内容。
△深圳荟同的同学制作和拼装无人机模型
有深圳家长说,自己10年级的孩子进入荟同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因为在Studios(工作室)里做了很多有趣的课题,一下子就认识到了学习的意义。
对于G爸这样的“科技创新人才”,这和他的教育理念太一致了!他的公司有400多项专利,平时在和孩子的对话中,就很珍视孩子天马行空的点子,引导孩子探索,最近,5年级的女儿甚至正在他的指导下申请一个“防近视眼镜”的专利。
他说,将来也很希望把自己的知识和资源分享给苏州荟同的其他孩子。
△深圳荟同学校老师为同学们设计了《深圳掠影》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制课程,同学们自发前往各大河流观察,并前往深圳湾观鸟,了解河流及鸟类保护,不少同学还制作了河流模型
#02
“最强民办”前校长和“哈佛妈妈”
共同打造的苏州荟同会是什么样的?
虽然荟同的基因里自带“创新”、“现代”等关键词,但我和各位校长老师聊下来,感觉它又会是一所学术基础很扎实的学校。
之前Jessie校长就说过,如果家长还没确定是否让孩子“转轨”走国际化道路,不用急,在荟同读完幼儿园小学后,如果想回到公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小初阶段国家课程的全部内容荟同都会教,只是教的方法不同,更加“现代化”。
即将于3月中旬执掌中小学部并兼任副校长的W先生,无疑为苏州荟同未来的学术基础加了一层保障——他来自某所以学术强和创新课程闻名的“最强民办”学校,擅长在国家课程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带出来的孩子不刷题也能考出好成绩,还特别有后劲。
“举个例子,国家课程要求学习人民币的元角分换算知识,占用的课时量还不小,而我们给孩子们组织了一次‘做pizza’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全解决了。因为知识点背后重要的是核心数学思维,元角分换算其实就是‘十进制’,我们会联系到孩子们之前学习过的时钟相关知识,时钟就是六十进制……这样孩子们既玩得开心,又把知识点理解得很深。“W校长跟我分享了不少过去在各大名校的创新课程、教育经验,我也很期待他将来在苏州荟同的创新实践。
到了高中阶段,执掌负责人职务的则是韦薇女士,她曾在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中和美国Top公立高中Columbia Heights Educational Campus担任教育和管理工作,出身“教师之家”,父亲就曾经是改变过无数学生的校长。
她告诉我,自己热爱教育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项会在很多年后给你惊喜的事业。“记得小时候,一位公司总裁每逢过年都要来我家拜访,就是因为感谢父亲当校长时对他的托举作用。”
而对韦薇女士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她最高兴的也是即便学生遍布世界各地、颇有成就,然而还是会跟她分享生活中的小事,和工作中的成就。
历经公立、双语、美高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韦薇一方面觉得,教育的本质都是相通的,中国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
她父亲当年的教育理念,和美国的名校长放在一起也有很多共通的地方,她当年在美国时,由于讲课深、善于分析归纳总结,把自己学生的AP都教成了华盛顿地区的第一名;
另一方面,她也从美高的教育中汲取了不少对身心健康和综合能力有利的做法。“中国教育有很多优势,但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美国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她希望能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以及荟同“荟萃中西,世界大同”理念,做一些新的教育尝试。
她身上还有一个“标签”——是位“哈佛妈妈”,一手把儿子培养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谈起孩子的教育,韦薇笑称自己并不是“鸡血妈”,完全是“开盲盒”开到了哈佛牛娃,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她觉得,在孩子的青春期取得他的信任至关重要。
“孩子青春叛逆期的时候,会觉得自己特别厉害,你就让他去(当然面对一些大问题要把好关),等经历失败以后,他回头再来找你,那时候你帮他一把,他就会对你信任得不得了……”她谈起和儿子共同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成长难题的时候,滔滔不绝,相信家长们一定能从她这里得到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收获。
△深圳荟同的同学在做科技探索
#03
国际化教育的“第三条道路”
将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荟同作为一所“定位很高”的学校,始终站在教育的本质上去看问题。
我印象很深的是,当大家都在讲“翻转课堂”、如何利用网课的时候,深圳荟同却在思考如何限制孩子生活中的“屏幕时间”,更多地利用线下的方法来学习;当学校都在强调“个性化教育”的时候,荟同的老师却从Altschool这样极致个性化学校的失败中,看到了集体的重要性,坚持班主任制度与“导师制”相结合;
当现在许多学校在强调自己有多少外教的时候,我却从深圳荟同的家长那里听说,特别满意学校的中文课,因为足够深,而且十分精彩:用教育戏剧来教古文,开展各种跨学科中国文化活动,把新闻教学和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结合起来……
△深圳荟同在用“教育戏剧”的方式开展中文教学
荟同认为,他们走的是“国际化教育的第三条道路”:每位毕业生都要熟练掌握一门母语以外的语言,在汲取其他文化智慧的同时,仍与自己的国家休戚与共。国际化教育并非是出国的工具,而是更好地实行“全人教育”的手段。
全人教育的结果,是一张清晰的“毕业生画像”:荟同注重学生六大维度的能力——认知能力、美学与鉴赏、领导力、科技与创新、运动与健康、生命与感悟。
每个学生毕业时,都会领到一张“特殊的文凭”,上面不是考试成绩,而是学生这六个维度的能力情况,哪方面是长处,哪方面是弱势,从而指导学生的未来发展。
而且,这六大能力的“颗粒度”很细,以终为始,会拆解成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套培养体系,体现在学生在荟同的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上。
G爸说,他当时一眼就看中了这张毕业生画像,它整合了中国学生核心发展素养、联合国未来人才标准等等,“我自己的公司想招的就是这样的人,我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这样的人。
而且,这套理念和欧美名校、全球百强公司的招人标准都是相通的,相信孩子将来不管到了哪所大学,都能顺畅地过渡。“这也是荟同所有家长和老师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