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振 图/文
白房尖塔古堡乳香,碧海蓝天椰树海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阿拉伯风情画——这就是《一千零一夜》古老神话中的阿曼苏丹王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驿站。
阿曼,对于很多中国游客来说,是一个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国度。在很多游客涌向阿联酋体验富贵与奢华的时候,作为邻居的阿曼却很低调,尽管同样盛产石油,并不缺少金钱和财富,但这个阿拉伯半岛中最古老的国家保持着淳朴保守的民风,保持着恬淡缓慢的生活,保护一栋栋传统建筑,开设一家家博物馆,首都马斯喀特更是被誉为无污染、无垃圾、无罪案的城市。
阿曼是阿拉伯半岛中唯一拥有海滩、山地和沙漠的国家,加上神秘的中东风情,难怪马斯喀特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眷恋,也曾被世界知名旅游指南出版商《孤独星球》评选为世界十佳旅游城市第二位,确实名至实归……
《天方夜谭》的现实版
在世界地图上,阿拉伯半岛像一只长“靴子”。神秘而富饶的阿曼就位于这只靴子的尖端,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
马斯喀特海面波平如镜,海水十分清澈,海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天高云淡,桅帆点点,仿佛来到了希腊的爱琴海岸。在马斯喀特港,传统的帆船与豪华邮轮比肩而行。
在岸边穿越一条条古老的街道,在一座座带有阿拉伯图案的房屋建筑中,抚摸着木雕的大门,仿佛穿越着《一千零一夜》故事。
“一带一路”上的马斯喀特港,千百年来一直具有特别的魔力,吸引着全世界的商船在此停泊,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更是延绵不绝。《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有个《辛巴达航海记》的故事:辛巴达是一位大富翁的儿子,本可在家无忧无虑的生活。但理想促使他一生7次冒险远航,他练就了过人的胆量,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中国广州,实现了古代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通航通商。实际上《一千零一夜》中航海冒险家辛巴达的原型艾布·欧贝德·卡赛姆曾远航到达中国,这不能不是中国和阿拉伯人民友谊的结晶。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只要执着勇敢地向目标前进,事业终究会成功。
“船”是海港马斯喀特标志之一。阿拉伯单桅帆船是当地最常见的“展示品”,甚至现在很多海上漂浮的许多游船就是单桅帆船。在马斯喀特布斯坦环岛广场上有艘巨大木船——“苏哈尔”号,身处喷涌的人工泉水之上,似乎仍在大海劈波斩浪。当地人都知道,这艘“苏哈尔”号阿曼仿古木帆船1980年11月23日从马斯喀特海军基地启航,沿着古代阿拉伯航海家走过的航线,历经216天,于1981年7月1日抵达广州。它再现了《天方夜谭》里描述的辛伯达七次航海最后到达中国的故事。
世界在变,中东亦不例外,仍然身穿传统长袍,心态却愈来愈国际化。阿拉伯地区是全球重要的石油输出地,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和粮食进口市场之一。为改变单一的能源出口依赖型经济,当前多数阿拉伯国家都在寻求经济转型,完善产业体系。今天的阿曼,已是中国第三大石油进口国。随着时代的发展,两国的经贸纽带早已扩展到石油之外,中国企业、商品借“一带一路”战略积极“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从海边重镇苏尔到马斯卡特需要二个多小时。越野车快速、平稳地在库苏高速公路上行驶,远处的大山、路旁的椰枣树、海滩不时在窗外闪现,人类的杰作与大自然巧妙地联结在一起。路上,我也有幸听到“一带一路”上“带路先锋”演绎的现代版的《一千零一夜》: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阿曼公司员工在长达五年多的1900多个日日夜夜里,冒着日常四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作业,曾经历了六次凶猛的洪水冲击、百年一遇的飓风洗劫等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匮乏、原材料涨价等客观现实,建成库苏高速公路,向阿曼人民和祖国人民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也验证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一古老的中国谚语。
2009年2月18日,阿曼库苏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典礼举行,阿曼王室官员出席仪式。阿曼交通部高度评价中国铁建为增进中阿两国友谊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说,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在阿曼五年多的曲折坎坷中,始终坚持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和始终遵循国际规范准则的企业品格,不但会在阿曼和海湾地区广为传播,而且在整个穆斯林世界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古朴的城堡与库苏高速公路这条出海蛟龙交相辉映,映证着中阿友谊的又一历史丰碑。
“千堡之国”的传奇
马斯喀特地处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要冲,三面环山,东南濒阿拉伯海,东北临阿曼湾,依山临水,风景秀丽,从山坡向下望去,是一片依山而建的房屋,错落有致,与群山相映,宛如一幅精美的图画。
阿曼房屋很少有超过十层的,大多三至五层,阿曼房屋的门框、窗花、露台等都很雅致,构造各有不同,不过基本以白色黄色为主,与远处炭黑色的山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具有强烈伊斯兰风格的镂空雕花精美绝伦,时而可以看到的阿拉伯拱门形状的过街天桥,更为阿曼添加了神秘的色彩。
阿曼一词在阿拉伯语中为“宁静的土地”的意思。这里气候炎热、干旱,大部分地区属于典型的沙漠气候。白天酷热,夜间凉爽,降水极少,是世界上少有的干旱国家之一,水贵如油。阿拉伯半岛的烈日伴着海风,在城中游逛的我们没有阿拉伯人那样全副武装的长袍,已经觉得酷热难当。
“马斯喀特”在阿拉伯语中意为“降落之地”,壮丽的王宫和古老的城墙依山临海。马斯喀特的最东部是古城区,城市最早是从这里发展起来的,城内有壮丽的王宫,小街窄巷深处是传统的阿拉伯小房,并保留有两座古老的城门和一段城墙,临海边的建筑非常奇特,那里有镶嵌着金银丝的房屋和一座座城堡,因依山临海,山势峭拔多姿,与海水相映,蔚为壮观,从堡垒上可以俯瞰海湾景色。
阿曼公元前2000多年已广泛进行海上和陆路贸易活动,并成为阿拉伯半岛的造船中心。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07年,大航海时代的伟大探险家达伽玛在这里靠岸。1624年,建立亚里巴王朝,其势力曾扩张到东非部分海岸和桑给巴尔岛。18世纪中叶,建立赛义德王朝,定国名为“马斯喀特苏丹国”。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屡遭入侵,1507年起,先后遭葡萄牙、波斯和英国的入侵与占领。1920年,阿曼被分为“马斯喀特苏丹国”和“阿曼伊斯兰教长国”。1967年,统一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苏丹发动政变登基,宣布改国名为“阿曼苏丹国”并沿用至今。1973年,英国军队撤出阿曼。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里还是一个七、八千人口的简朴的中世纪城镇。1970年卡布斯苏丹执政后,利用1967年开始钻探出来的石油收入,大力建设,马斯喀特从此朝现代化方向飞速迈进。尽管马斯喀特近年来大力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也十分珍惜历史给自己留下的遗产,如马斯喀特老城、修建于16世纪的古堡以及马托拉传统集市等至今依然保存完好。在马斯喀特,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传统住宅、市场、小铺和狭窄的老街与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及宽阔的大路并存的景象。
雄武厚重的古城堡是一道别样的风景,穿行在古城堡中,仿佛进入神话中的世界,《一千零一夜》阿里巴巴四十大盗的宝库正向我们敞开大门。阿曼全国分布着500多座古堡,其中多半是葡萄牙人入侵时期所建,所以阿曼有“千堡之国”的美称,这些城堡是阿曼历史和文明留下的印迹,更是阿曼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其中的一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建筑遗产保护名单。
在古代,古堡的作用是阻挡来犯的敌人。1588年葡皇菲利普二世命令驻军在马斯喀特港湾修建了的杰拉里城堡与密拉尼城堡,这是两座葡萄牙风格的堡垒遥相对应、气势不凡。现在古堡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游览。进入其中,你能看到主人室、会客室、贵宾室、货库、囚牢……每一层还设有机关防范外敌入侵。
关于密拉尼古堡,则有一段传奇故事。17世纪,看守堡垒的葡萄牙长官看上了一个印度教供应商的女儿,但是那个供应商因为宗教信仰的原因拒绝了这门亲事。在长官的威逼之下,供应商只好假意答应,磨磨蹭蹭花了一年时间来准备婚礼。巧妙的是,他在准备期间成功说服了娶妻心切的长官,让他同意将堡垒中所有的弹药和粮草全部换成新的!搬走了所有的弹药和粮草之后,供应商便偷偷地向当时的苏丹通风报信,使得苏丹能够一举拿下这个毫无抵抗能力的城堡,之后葡萄牙人节节败退,不久就被赶出了马斯喀特。
和平的世界是最美好的。爬上一处早已废弃的古碉堡,只见马斯喀特港千帆竞渡,汽笛声声。沿海公路上,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完全是一片祥和与安宁,根本不会使人想到这里发生过战争。一尊尊锈迹斑斑的古炮上偶尔飞来几只和平鸽,我仿佛听到它们在说:“我爱和平,不要战争!”
“万寺国度”的虔诚
这是一座虔诚的城市。在马斯喀特的每一个街角,你都能发现与众不同的清真寺,阿曼除了建有13000多处清真寺外,还建有国立古兰经学校。在暑期开放的古兰经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和孩子前往。
这是个有信仰的国度。随处可看到苏丹国王卡布斯·本·赛义德的油画肖像,足见人民对他的拥护。在马斯喀特,几乎在任何地方都看到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因为这座通体由大理石筑成的清真寺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
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也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更是每一位来马斯喀特游客的必到之地。大清真寺是一个建筑奇迹,它展示了伊斯兰宗教的多样化建筑风格。该清真寺采用300,000吨印度砂岩建造。主伊斯兰教祷告大厅为方形(外部尺寸74.4 x74.4米),中央圆顶高度为五十米。主伊斯兰教祷告大厅可容纳超过6,500名礼拜者,而女性伊斯兰教祷告室可容纳750名礼拜者。院子里可容纳8,000名礼拜者。内部庭院和通道有额外的空间,使得总礼拜者可达20000人。清真寺共有五个尖塔,还有一个覆盖着镶花玻璃的镀金穹顶。主尖塔高达90米,四个侧翼尖塔高45.5米,高耸的5个尖塔,代表伊斯兰教的五大支柱。另外它还是一个超大的图书馆,内有两万本图书。
在这座清真寺,有一个世界上体积最大之一的水晶吊灯,重达八点五吨,大吊灯是由施华洛世奇水晶做成的,有十四米高,可以照亮整个大厅。悬挂在贴着马赛克的穹顶下,如梦似幻。
这座清真寺是苏丹王为阿曼人民带来的福祉之一。1992年卡布斯苏丹指示,他的国家阿曼需要有一个大清真寺。1993年开始设计大赛,1995年选址完成开工建设。他们请来一流工匠,打造大堂内从地板铺满到天花的手绘瓷砖,以及由六百多人花了两年时间完成长七十米宽六十米的全世界最大的手织地毡。工程共耗时六年零四个月,2001年5月落成,它高度象征着马斯喀特的宗教里程碑,犹如皇冠中的宝石,同时它也是其他文明发展的里程碑。
相比起土耳其的蓝色清真寺,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没有那种经历时间洗礼的历史沉重感,反而来得更华丽,也更单纯,而毫无疑问,跪拜在内的信徒一样绝对虔诚。寺内还有一个图书馆和宗教研究中心,这里每天都要进行5次祷告,且在一定时间里对外开放允许参观每天祈祷时间到来,架在不同角落的喇叭同时启动,响起了一阵低回旋律。整个城市顿时静止,祷告声从四面八方跃起。众多阿拉伯国家之中,阿曼的民风仍然甚为保守。在马斯喀特,虽然到处都是外国游人,但不少导游都会提醒,女性游客尽可能不要穿过露的衣服,也严禁拍摄当地的女性。听上来规矩多多,却增加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
正是阿曼人有信仰守规矩,马斯喀特的道路十分整洁,净白的房屋井然有序,有点新加坡的影子,名副其实的净洁无瑕。
马托拉集市的留恋
在马斯喀特马托拉集市,擦身而过的是熙熙攘攘穿着长袍的人群,琳琅满目的是阿拉伯工艺品,扑鼻而来的则是充满东方神秘气息的浓浓香味……
马托拉集市迷宫般的小街里,低头而过裹着头巾的女人,趿拉着阿拉伯式皮鞋(又称巴布斯)的男人悠悠地走着,时而又闪过一两个小姑娘,厚厚的面纱掩不住双眼流露出的清澈聪慧。拥有千年历史马托拉集市,很久前以前,往来的各地游商靠岸后便必然要到马托拉集市采买货物,繁华的海市贸易造就了这个集市,可以说,马托拉集市就是马斯喀特的灵魂。
集市充满浓厚的阿拉伯风情与韵味,也沉淀着阿曼海事贸易的历史与文化。主要入口掩映在滨海大道的白色楼房之中,门口立有两层楼高的标志性建筑,带着伊斯兰风格的穹顶。转过此建筑,高大的拱门矗立于前,走进去光线突然暗了下来,人们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听到阿里巴巴在高声叫着“芝麻,开门”。
大大小小的店铺里,数不清的地毯、金银和珠宝玉器在我的面前散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一串串黄金、钻石、玛瑙和碧玺组成的首饰或绚丽夺目,或柔和圆润、或灵动蜿蜒,随着悦耳的风铃声摆动摇曳,就像一个个会说话的密友,娓娓动听地讲述着过去的传奇。
走进任何一条小巷,都可以发现许多售卖阿曼银器、雪白亮丽的阿拉伯纱、刺绣等传统阿拉伯手工艺品的小店,同样也有阿曼茶壶、图画、水烟筒、装有饰框的阿曼弯刀、皮具和香烛等出售。据说阿曼弯刀是每一个阿曼男人必不可少的饰品与宝物,如果一个男子不佩腰刀更被视为衣冠不整,是要遭到人们耻笑与嘲弄的。弯刀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刀鞘往往是纯银质地,并镂刻着精美而繁复的图案,下部用银丝编织出繁复的花纹,个别名贵的腰刀上还要镶嵌珍贵的宝石。
一些店铺摆放着大小不一的造型古朴、花纹精美的阿拉伯油灯,仿佛经置身在神话中。油灯闪着铜质的光亮,忍不住想要用手轻轻拂拭,我本该问问阿拉丁,该擦哪一个角落,就能召唤灯神精灵降临。
集市中有两条街巷当地人光顾最多,里面的货品基本来自中国,主要是日用品及成人和儿童的衣帽鞋袜等。由于制造业的匮乏,中国商品在当地已经成为必需品。据了解,当地超市中50%左右的产品来自中国,让人流连忘返,满载而归。
写满“一千零一夜”的阿曼,对我来说,是个太过陌生、便却又太过熟悉的地方。虽然它国土面积不大,更算不上出名,但拥着阿里巴巴的珍宝,坐着飞毯远去的童年梦想,也足以成为我,还有许多人无法拒绝的拜访理由。
“乳香之国”的芬芳
在阿曼很多地方,总有一阵阵扑鼻香雾袭来。那独特而强烈的香味,不由分说地把你拉进异域风情。那是阿曼闻名的乳香和其它香料混合的味道,这是属于阿曼的气息,从千年之前幽幽飘散到今日。
阿曼是一个有名的“乳香之国”。乳香堪称阿曼的国宝,马斯喀特历来就是经销这些香料的地方,因而它最早的名称为“米斯卡”,意为“香料之地”。历史上乳香的价值曾等同于黄金,是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乳香在古代需求量很大,据古代文献记载,巴比伦巴力神庙每年要用去2.5吨乳香。在漫长的4000多年里,乳香贸易一直是阿曼的经济支柱,直到1939年,乳香贸易至少占阿曼出口额的75%。
原来,阿曼人相信乳香的烟雾会把他们的祈祷带入天堂,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宗教祭祀和丧葬仪式等活动中。另外,乳香还有许多实际的功用。千百年来,阿拉伯人用乳香入药,用来帮助消化、治疗心脏和肾脏等疾病。旧时阿拉伯医生出诊时,都要把衣服熏上浓烈的乳香,这样可以消毒。据史料记载,1603至1666年,英国爆发黑死病,夺去无数生命,而香料商却不受瘟疫的侵扰,原因是他们时常接触乳香香精。
乳香是从一种奇特的树上分泌出来的树脂,颜色越浅,质量越好,色调越红,里面的杂质越多,质量也越差。奇怪的是,让无数人心荡神摇的乳香,竟是从一种其貌不扬,甚至堪称丑陋的树上刮下来的。
这种树树身矮小,没有主干,多刺的枝桠恣意横生扭曲,上面挂着些小而皱的叶子。这些树有的一两株孤零零地独立于荒芜的山野中,也有的长成一片茂密的树林。说来也怪,越是干旱贫瘠的自然条件越适合乳香树的生长。
乳香,它已渗透到阿曼人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当地人还喜欢把它当口香糖咀嚼,说是能令人神清气爽。
我们在马托拉集市一家店铺买了一些工艺品,想要到隔壁去买乳香,店主却留我们喝杯咖啡。店主是位大叔身上很香,长袍衣襟一动,就香气扑鼻。“闻香识女人”,这句话在阿曼是行不通的。在阿曼街头,扑鼻的香味来自男人也可能来自女人。阿曼男装的白色长袍领口处有一条长长的缨穗就是用来醮乳香的,洗干净的衣服在晾干后往往也要用乳香来熏香。
刚开始我挺纳闷,阿曼人为什么把自己浑身上下涂得香喷喷的呢?后来才发现,香料对阿曼人来说,就像一日三餐一样不可或缺。 一般的阿曼家庭主妇在洗罢晾干一家大小的衣物时,都会把它们披在一个架子上,下面放个小香炉,炉里燃两小块木炭,然后把几粒白色的乳香投入炉中。不一会儿,一丝丝氤氲的香气冉冉升起,不但将衣物熏得香气袭人,而且家中顿时充盈着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氛。这种香气相当持久,熏过的衣物穿在身上,整个人便被包裹在缕缕芳香中,浑身说不出的舒坦。
早在大航海时代中,欧洲人就从这里将整船的乳香运到罗马和希腊,那弥漫在马斯喀特空气中的氤氲香气,已经萦绕不知多少个世纪。六百多年前也曾被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带回中国。今天的阿曼人身上,依然散发着同样的味道,千年未变的传统在这个中东国家仍然生机勃勃。
大叔一边煮着咖啡,一边拿出一小瓶香料让我们在身上试试看。 这下我们也散发着阿拉伯的味道了。而另一种阿拉伯的味道正在杯子里。咖啡在阿曼叫做“喀赫瓦”,有种豆蔻的香味融在其中─当然,如此钟爱香料的阿曼人怎么会不在咖啡里加香料呢?这浓黑色的咖啡有点中药的味道,只要一杯就好,我们摇摇杯子,表示已经足够─在马斯喀特,只用语言说“不要了”的话,好客的阿曼人一定会认为你在说客气话,所以只有摇摇杯子,他们才不会帮你再添一杯。
在阿曼大小城市的街心花园或广场上,都树立着巨大的茶壶、咖啡壶雕塑,体现出阿曼殷勤好客的社会风尚。可以说,咖啡袅袅的味道里,飘荡着阿曼浓郁的文化气息;杯子的一摇一晃之间,阿曼人特有的文化传统尽显无遗。
千年时光在马托拉集市里流转,让人们不舍离去。转出大门,阳光突然变得强烈,仿佛宝藏的大门在身后缓缓关上,阿里巴巴在向我们挥手告别。
站在马斯喀特海边,夕阳西下,正是涨潮的时候,海水一层层涌上来,被落日的余晖镀上了灿烂的金色,仿佛有了金属的质感。在阿曼,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段路,每一次对传说的印证,念念不忘的每一段风景,都如“一千零一夜”里美妙梦境。
真想乘上一艘阿拉伯帆船,伴着海风,重走古代航海家航线,在“海上丝绸之路”继续探寻“一千零一夜”的奇幻……(7154字)
图片说明:
1、阿曼风情建筑(伍振 摄)
2、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伍振 摄)
3、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里精美的水晶灯(伍振 摄)
4、海边的亭子(伍振 摄)
5、阿曼马斯喀特错落有致的建筑(伍振 摄)
6、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夜景(伍振 摄)
7、马斯喀特马托拉集市(伍振 摄)
8、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阿拉伯风情建筑(伍振 摄)
9、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入口(伍振 摄)
10、集市入口(伍振 摄)
11、古堡晨曦与飞翔的鸽子(伍振 摄)
12、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内世界体积最大之一的水晶灯(伍振 摄)
13、古堡炮楼里的古炮和鸽子(伍振 摄)
14、阿曼古碉堡(伍振 摄)
15、马斯喀特苏丹卡布斯大清真寺刻满古兰经(伍振 摄)
16、马托拉集市里孩子(伍振 摄)
17、阿曼马斯喀特新建的清真寺(伍振 摄)
18、阿曼马斯喀特夜色中的新清真寺(伍振 摄)
19、海边清真寺(伍振 摄)
20、海边散步的人(伍振 摄)
21、海边喂鸽子的阿曼人(伍振 摄)
22、海港的早晨(伍振 摄)
23、马托拉集市里选购的阿曼人(伍振 摄)
24、马托拉集市里老人与孩子(伍振 摄)
小贴士:
阿曼特产:
1、乳香:这是阿曼的国宝。无处不在的乳香味道已经成为阿曼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公认最好的乳香是阿曼南部佐法尔省所产,味纯且色正。
2、弯刀:是每一个阿曼男人必不可少的饰品与宝物,弯刀的制作工艺非常考究,视精美程度价格不一。
3、阿拉伯油灯:带一盏“神灯”回家,但放心,里面不会出来巨人的。
特色美食:
1、烤驼羔:在掏尽内脏的驼羔肚内塞进一只羔羊,羔羊的净肚内再塞一只鸡,鸡的净肚内再塞进一只鸽子,然后加上各种香味调料,再经烤制而成,又香又嫩。
2、蒙族烧烤:凡需要吃自助餐蒙族烧烤的宾客,付完钱后,即可随意挑选品种, 随意定量,不限次数。
3、阿拉伯薄饼:即两面在平底锅上炕成的夹饼,冷热都松软可食,有点像吃烤鸭用的薄饼,既可卷食,又可用夹肉加鸡蛋而食。
气候:4月到9月是夏季,气候炎热且潮湿,气温可高达四五十摄氏度,出门时应随时使用并携带防晒用品,如果前往偏远地区,还要带上足够的水。10月到3月初是凉季,气候凉爽宜人,非常适合旅游度假。
交通:中国国内没有直飞航线。所有航线都需要在迪拜或者多哈转机。目前可从北京或者上海搭乘阿联酋航空公司(Emirates) 航班,经迪拜中转前往阿曼首都马斯喀特。北京至迪拜大约飞行8小时,迪拜至马斯喀特飞行时间为50分钟。阿曼的国内航空客运并不是十分发达,没有铁路交通,长途公共汽车或的士就是在阿曼国内城市间主要的交通方式。
阿曼禁忌:
1、阿曼是伊斯兰国家,禁止穆斯林吃猪肉和饮酒。对有轻侮国王的行为(如污损国王肖像或批评国王),会判以不敬罪,而受到严厉的处罚。
2、在阿曼人面前,不要用食指或中指比划。随便和当地女性交谈、亲近女性或拍摄女性照片都是不允许的。
3、阿曼同非阿拉伯国家的外籍人行握手礼,但只限于同性。对阿拉伯国家的人行拥抱和亲吻礼。
4、阿曼对妇女给予方便,在街上、商店里、或办事机构,都对妇女先照顾。男子不可斜视妇女,并且不可行握手礼,只可点头示意。
5、到阿曼商务旅行注意,对所携带行李的检查相当严格。海关免税香烟100支,或雪茄50支,禁止携入任何酒类。
6、阿曼为穆斯林国家,应尊重当地的伊斯兰文化,穿着和举止不刺激当地人的感情,如不穿过短的衣服,不在斋月期间在公众场合吃东西、喝水等。不能在伊斯兰教寺院里照相。不要赞美女性或她们的装饰品。不能吃猪肉。
7、在去卡布斯清真寺之前,男士要穿长衣长裤,除了手脚和头部之外其余地方都不能暴露在清真寺里面;女士除了长衣长裤之外,必须每人在头部围一块围巾将头发遮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