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

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
近期针对海外侨胞的各类诈骗高发多发,诈骗手法千变万化,给一些侨胞造成巨大损失。小侨梳理相关案件,总结了一些“常见套路”,供大家参考避坑。

1

金融投资类诈骗

根据澳大利亚诈骗监察服务网站(Scamwatch)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投资骗局是使得当事人损失金额最大的诈骗类型,损失金额达1.58亿澳元,其中1.13亿澳元是加密货币投资。
澳大利亚竞争和消费者协会(ACCC)提示,“对于任何要求使用加密货币投资或转账的人,我们应该非常警惕,特别是此人只是网上相识。许多消费者不熟悉加密货币的复杂性,这可能使他们更容易受骗。”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提示,近期一些诈骗分子打着区块链名义在土耳其注册虚拟货币交易平台,采用“卷地毯”的行骗方式,以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为诱饵吸引投资者加入,开发者中途再以各种理由终止运营,卷走投资者的资金;或利用大众熟知的“庞氏骗局”,通过亲朋好友不断吸收新的投资者加入,达到一定峰值后,平台突然停止运营,诈骗分子卷款走人,受害者血本无归。
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资料图:中国警方跨省捣毁虚假网络投资诈骗团伙,图为作案工具。

2

冒充税务部门实施诈骗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税务局6月13日发文称,近期有公众通过WhatsApp接到冒充新加坡国内税务局的电话,冒充税务局的电话号码来自国外,并使用税务局的标识作为头像。
新加坡税务局指出,不会使用WhatsApp、Telegram或Viber等通讯应用致电公众,公众不应接听这类电话,也不应向来电者提供自己的个人或银行户头资料、向第三方的银行户头汇款或听从来电者的指示。公众若接到诈骗电话可在通讯应用上举报,并屏蔽相关电话号码。
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资料图:公安机关缴获电信诈骗犯罪集团作案设备。

3

冒充使领馆实施诈骗

日前,菲律宾马尼拉华助中心接到一名当地华人的电话投诉,称最近接到好几通自称是使馆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以“有文件在大使馆待领取”为由骗取个人信息。马尼拉华助中心呼吁大家提高警惕,如有遇到疑似诈骗事件,尽快拨打电话与马尼拉华助中心联络。
据中国驻珀斯总领馆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针对海外中国公民电话诈骗活动再度呈多发态势。多名中国公民反映接到自称中国使领馆的诈骗电话,诈骗分子谎称当事人护照需要延期或有重要文件需要领取,要求提供姓名、证件号码及银行账号等信息。总领馆提醒当事人接到不明来电后及时与领馆核实,避免了信息泄露及财产损失。

4

代购回国机票、代办“绿码”诈骗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近日提示,自5月上旬老挝政府宣布重新开放国门以来,使馆收到反映有不法人员通过抖音、微信渠道兜售所谓“老挝中转回国一条龙”服务,或发布“包绿码”提供入境签证、代买回国机票、办理陆路口岸通关手续等虚假广告从事诈骗活动。
中国驻老挝大使馆提醒,通过社交媒体进行机票代购等风险极大,请有关人员务必提高警惕,切勿盲目轻信。购买机票应通过航司官方网站、有保障的机票平台等正规渠道,并注意阅读合同条款,避免受骗或退改签产生纠纷。
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资料图:图文无关。
中国驻约翰内斯堡总领馆日前发文提示侨胞警惕代办“绿码”风险,在此类案件中,一些拟赴华旅客由于个人原因,请网上“中介”代申请健康码,落入骗局造成财产损失。
总领馆提示,建议拟赴华旅客尤其是老年旅客谨慎选择代办人,可请家人或朋友代为申请,如不得不购买代办服务,不要提供个人微信账号及密码,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5

针对老者的诈骗

美国纽约州警方近日发出提示,呼吁纽约州民众注意针对老年人的诈骗。不法分子通常会告知老人其家人突发疾病或已被捕,并以此为由向老人索要金钱。不法分子还可能冒充执法人员,声称当事人的银行账户被“泄露”,以此为由收集个人信息。

纽约州警方提醒民众,警方不会联系被逮捕者的家人索取保释金,也不会以修复社会安全号码为由索取资金,更不会发送短信索取账户信息。如果民众接到疑似的诈骗电话,无论对方说什么,确认对方的身份,永远不要转钱,不要发送礼品卡,不要泄露自己的银行信息。
诈骗团伙套路多,该如何做好防范?
1、来电显示号码可通过技术手段伪造,接到陌生来电时,务必保持警惕、认真甄别,切勿轻信不实信息。如接到疑似诈骗电话,应不予理会并立即挂断电话,切勿提供任何个人信息或转账汇款。
2、“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轻信所谓“海外高薪”“一夜暴富”虚假宣传,这些往往都是引诱上当的幌子。请大家谨慎求职和投资,切勿因贪小便宜而吃大亏。
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资料图:电信诈骗犯罪集团作案设备。
3、国内公检法机关、驻外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办案,不会以任何理由在电话中、网络上索要钱财或个人信息。如接到此类电话,应立即挂断或通过可信渠道向使馆、当地警方核实。
4、各类针对海外侨胞的诈骗套路最终目的就是让受害人转账。这是一个可以快速识别电信诈骗的方法,一定要高度重视保护个人隐私和财产信息,守住不转账的底线。
5、如处置不慎,第一时间向住在国警方和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报案,尽快联系开户行对相关银行账户做应急处置,尽可能挽回经济损失。
小侨提醒侨胞:面对套路百出、花样翻新的诈骗手段,大家务必擦亮双眼,保持警惕,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来源:美国《侨报》、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微信公众号、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微信公众号、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微信公众号

作者:吴侃

编辑:何颖

责编:李明阳

警惕!这些诈骗套路都别再信了

我在越南开工厂:人工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低

“美国重大进展”,拜登表态!

澳总理突然提议,中方回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