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行情就像过山车,钢铁卖不出白菜价!同是民企,别人亏损,他却最赚钱,“钢铁沙皇”成功秘笈是什么?

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国内外钢铁界的传奇式人物有几个,比如美国纽柯钢铁创始人肯﹒爱佛逊,还有创建韩国浦项钢铁的朴泰俊,而在中国,沙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也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传奇式人物”

沈文荣,今年72岁,他身后的沙钢也42岁,“年龄”相差正好30岁。沙钢,从“草根工业”,到年产量世界排名第六的特大型钢铁企业,40多年来,既没有得到国家投资,更没有股票上市融资以及债转股等,在前28年,没有向银行贷款,全靠自筹资金“滚雪球”, 在世界钢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奇人!

“钢铁沙皇”:老板才是最大的打工者!

沈文荣,江苏张家港人,1946年出生。父亲英年早逝,沈文荣兄弟姐妹6人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

他的家乡联兴村,早年多以种棉为业,沈文荣初中辍学回家务农,因肯出力,做事又一丝不苟,从生产队记分员当上副队长,后被下乡蹲点的干部赏识,到公社轧花厂的技工学校半工半读。1968年,中专毕业后的沈文荣,进入沙洲县(今张家港市)锦丰轧花厂当钳工。

此后,这家季节性的棉花加工厂,归属县供销社。因工人一年半闲,后来又干起造纸、油毡和人造板副业。沈文荣在厂里,各方面表现突出,入了党,先后当上班长、车间主任。

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沙钢前身——沙洲县锦丰轧花厂老照片)

上世纪70年代,钢材是最紧俏的物资,像沙洲县,国家分配的供应指标,简直是杯水车薪,一年仅400吨。故而,县里与轧花厂商量办个小钢厂。1974年,轧花厂集资45万元,筹建轧钢车间,沈文荣就是筹建小组负责人之一。1976年,炼钢试产成功,11月,沙洲县轧钢厂更名为沙洲县钢铁厂,即今天沙钢集团的前身。

2017年以来,钢铁涨价幅度惊人,带动钢铁股业绩大增,股价飞上天!另外,年初,江苏张家港农业商业银行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更是让沈文荣财富激增,在《36计•胡润百富榜2017》榜上,沈文荣以身价250亿元排在行业前三甲。

从18岁进轧钢车间当钳工,38岁当上轧钢厂厂长,58岁将沙钢攀到全国民企第三位,福布斯和胡润百富榜上,沈文荣年年榜上有名。当有人问沈文荣,作为第一代创业者,是怎么看今天80后、90后的新生代企业家,在创业上有什么建议?

沈文荣说:“我们实际上是最大的打工者,不要觉得做了老板了就不得了了,不要觉得做了老板就是享受,老板只不过是比别人多做一点,多思考一点。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企业领导的想法,不想着轻轻松松做老板,而是准备吃苦。”做老板必须要有打工的心态,这个老板才能做得好。

对于今天的创业者,沈文荣建议:先打好工再做老板,不要一开始就想做老板。你不要看比尔盖茨大学辍学创业,你就学着创业,这种成功的概率是很小的。先认认真真脚踏实地打工,为将来做老板做准备。

沙钢≠家族企业?信不!

“我们不是家族企业!”

沈文荣受访时如此表示。

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承认沙钢是民营企业,却否认它是家族企业,作为沙钢集团的掌门人,沈文荣想表达什么意思?

翻开沙钢的历史,离不开“社队”二字。与万向鲁冠球、美的前身何享健主导的顺德街道办的塑料厂一样,沈文荣和他们都是乡镇企业的代表人物。

社队,是一个阶段性历史产物,与建国后人民公社化有一定关系。早期,像沙钢前身轧花厂,在产权归属上属于集体性质,后又转变成乡镇企业。多次改制后,企业的身份早已变了,成了“强人经济”附属物,并带有家族世袭的特征。另外,企业形成之中,有私人资本参与之中。

目前,沈文荣拥有沙钢近30%股权,为第一大股东,另外,通过改组、并购等扩张,持有着旗下企业部分股权;就企业组织形态及所有权结构而言,沙钢完全满足一个家族企业的定义特征。

沙钢的改制是从1998年开始的,到2001年,完成改制后,集体持股为25%、职工持股30%、领导层持股45%;其中沈文荣个人持股17%。到2004年后,沙钢管理层透过回购集体持股比例,沈文荣个人拥有的股份达到29.98%,彻底拥有了沙钢的控制权。

沙钢的成功,与沈文荣的强悍性格有关,敢于冒险,专注坚持、做事又雷厉风行,“认准的路就一定要走下去,看准了的事就一定要办成功。”事实上,沈文荣家族也担负着沙钢实际控制人的角色。

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沙钢少帅沈彬)

既然是家族企业,就离不开代际传承。2016年6月,沈文荣辞任沙钢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沈文荣的大儿子沈彬“黄袍加身”, 上任集团新掌门人。

与此同时,“老臣”龚盛任职副董事长、总经理。

在接班人问题上,沈文荣曾经说过:“沙钢不是家族企业,无论是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要聘任最优秀的人,谁有能力把企业打造成百年老厂,谁更有群众基础谁就上。”

与其他“苏南模式”起步的企业家稍有不同的是,沈文荣并非沙钢的最初创始人,但却是沙钢改制和改革的重要推动者,自2001年后,沈文荣就已是法定代表人。

事实上,早于2011年,时年65岁的沈文荣就开始接班布局。在早前调整沙钢的内部管理架构和股权结构基础上,他对沙钢管理层也进行一番改组:其中,长期由沈文荣兼任的沙钢集团总裁一职,交由退伍后就到沙钢工作的“老臣”龚盛,而32岁的沈彬,进入了沙钢最高决策机关——董事局“7人组”, 成为常务执行董事。无疑,这次管理层的变更,为后期接班计划进行先期铺垫。

沈彬,今年38岁,曾留学英国,此前媒体爆料称其为新加坡永久居民(PR)。据新加坡报纸,2010年,沈彬曾在狮城挨了一回宰,成为坊间热门话题。原来,沈公子经朋友、中介等推荐,决定购买升涛湾(Sentosa Cove)一套豪宅,转手到他身上时,这房子已经被炒了三道手。

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本来一直以为这处豪宅的市场价,就是3600万新币,当新加坡的报纸铺天盖地说这事后,他才知道自己支付的数目要远远超过市价。一气之下,果断挥刀,及时中止了交易,可支付的定金、佣金,加上律师费和手续费,约有260多万人民币“打水漂”了。

2004年留学归来后,大学时学会计专业的沈彬,没有马上进入沙钢,而是在外“练手”。 先是在一家外贸公司做财务,后到香港一船舶公司,也是做财务。2006年,他进入沙钢,参与了香港分公司的筹建工作,干的也是财务工作。从会计、会计主管、财务处长和总会计师等,沈彬最初在沙钢几乎是与“钱”打交道。

2010年,沈彬开始主管集团党务,特别是分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开始向接班之路迈开第一步。2013年起,他又担任沙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今,这位沙钢少帅处于“扶上马、送一程”阶段,上有父亲呵护,下有“老臣”龚盛等辅佐,“沙钢少帅”的交接班上相当平稳,且成绩斐然,公司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效益水平,在钢铁同行中仍继续名列前茅。

而沈文荣二儿子沈谦,就读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系,目前也在沙钢工作,主导沙钢期货。自钢材期货运行伊始,沙钢集团就积极参与期货套期保值操作。

掌权人的性格影响企业的“性格”,沈文荣是沙钢最大的“打工者”

从沙钢沈氏家族的世代交替期间,让“老臣” 辅佐“少主”是一大特点。

众所周知,美国福特家族的接班制度中,有二条原则引人瞩目:一是家族里面有适合的人,就尽量用家族里面的人;二是由忠诚而且能干的老臣辅佐。还有,李嘉诚长实系“老臣”位高权重,还拿着高薪,在香港早已家喻户晓。留住一班“老臣”,其实也是为了二代接班,让他们扮演导航、协调及监察等关键角色。

作为中国最大民企之一沙钢沈老板的儿子,沈彬是与沙钢一起成长的。据说,沈彬在厂里尤为彬彬有礼,没有“富二代”的傲气,每次饭桌上,他先让各个副总们上座,坐定之后,自己再坐,这可能与父亲教导有关。虽说“一朝君主一朝臣”, 老臣子或多或少会给少主带来压力,借用他们的能力和忠诚感,有利于交接班的顺利过渡。

有人说,沈文荣是一个“聪明人”和一个“明白人”, 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与其谦和的性格密不可分。而沈彬的性格,与其父一样谦和而不张扬。看来,领导人个性及风格的传导,也是一个接班要素之一。

其二,家族企业传承上有二件大事,一是股权的传承,另一个就是管理权的交班。

在布局二代接班之前,沙钢先进行了一次股权结构的调整。改造前,沙钢股权结构是分散的,未解散前的员工持股会,光股东就有3000多人,而此前的员工和管理层持股,也是沙钢的一大特色。

改制后,沈文荣则为沙钢第一大股东,工会的股权位居第二位,比例仅18.63%;这样的股权结构,为沙钢的家族二代接班清除了“拦路虎”。

——长三角家族企业之(18)——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