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

“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

17日,迎军运会园林绿化提升工作专家交流会在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召开。住建部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委员,原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巡视员朱坚平,围绕“城市园林绿化中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专题讲座。市园林和林业局副局长余凤生主持会议,局领导班子成员、各城区园林和林业部门负责人、绿化队负责人、相关处室全体工作人员、相关单位负责人、相关平台公司项目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园林绿化中融入文化元素

会上,朱坚平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出发,针对城市河道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等建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设计与管理方面的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讲解,为武汉市园林绿化的建管指明了方向。同时,在武汉市道路改造过程中的绿化空间、林荫路建设、交叉口树荫、行道树种长势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朱坚平称,这次来武汉感受到,武汉非常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非常大。道路两侧都有充足的“绿意”,几年后,就会形成很好的园林绿化景观。“武汉市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建管过程中,应该挖掘武汉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园林绿化中融入文化元素,彰显地方特色,才是最有价值的。”朱坚平认为。

“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

公园应高度重视游人的遮荫问题

朱坚平指出,公园绿地在建管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游人的遮荫问题,避免大面积的裸露铺装。公园可以利用台阶落差、平面转折等设置围绕、穿插其间的公园绿地或种植池,栽种冠大荫浓的乔木,营造成绿荫覆盖的大规模公共休憩空间,以满足市民白天室外舒适逗留的需求。此外,公园绿地在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因素,使公园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

“公园绿地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理水。水系的设计中,水面宽窄弯曲逗留、小岛的位置和大小形状都要符合水体自然流经冲刷所形成的曲线和尺度。”朱坚平以新加坡加冷河壁山公园河道改造和武汉市解放公园蜿蜒河道为例,提出观点:人工水体要避免单体过大、水体岸线提倡自然岸线和缓坡入水、叠石驳岸要注意留下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开辟城市人工水体要把握尺度并尽可能丰富对岸立面景观等。

“公园绿地要突出植物造景,并采用自然群落式配置,以形成丰富、稳定的植物景观。”针对武汉市公园景观打造的突出问题,朱坚平建议,公园绿地中的植物配置要远、近期结合,留有生长空间。

“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

长江流域行道树首选还是悬铃木

对于道路绿化,朱坚平认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决定城市景观面貌与生态环境的关键元素,并且首要考虑的是遮荫和绿量,尽可能将城市道路建成浓荫密布的林荫路。他说,行道树的选择同样重要,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植物习性:生命力旺盛、容易繁殖、枝干不易被风雪压断、良好的遮荫效果等等。

朱坚平指出,从一个多世纪国内各地的引入种植实践来看,长江流域地区的行道树栽种,首选还是悬铃木。在武汉,悬铃木整形时,可以修剪成自然直干形。另外,像杜英、乐昌含笑等群落型树种,像广玉兰、雪松等塔型树种,像银杏、枫香等缓生树种,均不适合作行道树种。朱坚平建议,要尽全力补齐行道树,打造全覆盖的林荫路系统;城市道路转角的行道树不能中断;道路绿带有条件的可以推广群落型绿化配置。

“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绿化+文化”,住建部专家为武汉开出“绿处方”

主编 | 贺方程

文图 | 艾晨光

美编 | 詹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