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据史书记载,中国于公元3世纪已至现新加坡一带。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将新加坡开辟为新的贸易据点,后成为海峡殖民地的一部分。此后,新加坡贸易发展迅速,吸引移民,成为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同时,来自中国尤其厦门和广东等华南沿海的帆船已于19世纪前期搭载大量移民前往新加坡,后移民数量剧增,仅汕头前往新加坡的移民人数在1915年已达5万人次。图为19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港传统舢舨。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直至20世纪初期,新加坡一直是邻近地区的移民地,呈现多元族群共同生活的情景。图为19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港湾。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加文纳桥(Cavenagh Bridge)建于1869年,该桥桥体在苏格兰建造完成,再运到新加坡组装。图为19世纪80年代的新加坡加文纳桥。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爪哇”一名,宋朝时逐渐普遍使用,《元史》正式列《爪哇传》。曾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其所著的《瀛涯胜览》曾详细记载爪哇国情,并记有“中国历代铜钱通行使用……期间多有中国广东及漳州人流居此地”。由此可知,爪哇曾是南洋交通的要塞,与中国交往的历史悠久。图为20世纪20年代,轮船于印度尼西亚泗水港码头停靠的情景。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泗水是印度尼西亚第二大城,也是爪哇岛重要的外贸港口。图为20世纪20年代的泗水港。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世纪20年代,印度尼西亚泗水街道上,电车驶过路口。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世纪20年代,一群年轻的印度尼西亚男女在草坪上歌舞。男士在打击乐器和鼓锣,女士则伴着节奏展现舞姿。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世纪20年代,爪哇传统戏剧演员在台上表演。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世纪20年代,爪哇岛附近的村落,村民生活紧傍河道,就地取材,兴建高脚屋与竹筏。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世纪20年代,托萨里(Tosari)大街上,游客们坐在路边小轿内。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20世纪20年代,爪哇岛布罗莫火山喷发。爪哇岛位于苏门答腊岛和巴厘岛之间,是印度尼西亚最重要的岛屿。爪哇岛的火山有100座以上,是当地著名的地理景观。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更多照片尽在越众历史影像馆正在展出的“海上丝路与世界文明”影像展上。展览时间:2019年6月15日至8月30日;展览地点:越众历史影像馆(深圳市罗湖区清水河街道红岗北路1106号越众产业园4栋)。

海上丝路|1880年代的新加坡与1920年代的印尼爪哇

最新展览及活动信息,请关注“越众历史影像馆”公众号。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