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推送中我们报道了特斯拉在上海设立独资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成立日期是2018年5月10日,营业期限至2048年5月9日。
特斯拉设立独资公司的行为,不由得让人猜测,特斯拉离中国建厂还远吗?
内有补贴政策退坡,外有外国汽车杀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大洗牌的日子来了。同为新能源汽车领航者的比亚迪,又该如何应付内忧外患呢?
日前,比亚迪披露了2018年第一季度财务报表,其中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滑83%;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下降90%;扣非后净利润为亏损3.29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4.46亿元。
此外,比亚迪预计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亿至5亿元,同比减少70.98%至82.59%。对于净利润大幅减少的原因,比亚迪认为是由于受补贴退坡的影响。
受净利润暴跌的影响,5月2号开盘,A股的比亚迪(代码:002594)低开低走,全天股价大跌7.01%。
在更早的4月28日,港股市场的比亚迪(代码:01211)也以下跌5%收盘。
自2017年11月23号股价见顶以来,A股的比亚迪最近5个多月累计跌幅已经超过30%,市值蒸发近700亿;港股的比亚迪股份最近半年以来,累计跌幅也达到了30%。
显然,比亚迪现在的处境不太好。
那么特斯拉的到来是否会令比亚迪的处境雪上加霜呢?咱们慢慢道来。
现状:
首先我想说的是,虽然比亚迪现在的处境不容乐观,但特斯拉这财务状况……还远远不如比亚迪呢。
在2016年的发布会后,Model 3就被给予厚望,这辆平民车被认为是特斯拉实现盈利,成为大型汽车制造商的关键。
从发布会结束后,Model 3的订单就不停增长,在17年底,总订单量更是攀升到了51.8万之多。
这么爆炸的订单,放在别的汽车厂商可谓是喜闻乐见,喜大普奔。但特斯拉却很犯愁,因为产能跟不上!
没错,经历了三代车型的洗礼,特斯拉依然没能解决供应链的问题。截至到现在,Model 3的周产量仅为2020辆,完全消化不了海量的订单。
特斯拉一想这不行啊,于是组建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后来又说太高的自动化成了提高产能的瓶颈,又招募了海量的工人,实行24/7的不间断生产。
这反复折腾的过程,背后是巨额的资本投入。2018第一季度,特斯拉净亏损7.8亿美元,也是连续第五个季度财报录得净亏。虽然账上还有27亿美元的现金,但根据彭博社的估计,它在今年要烧掉39亿美元。
一个是赚钱少了,另一个是连年亏损,被美媒唱衰破产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么看来,更着急的应该是特斯拉。
价格焦虑:
众所周知,一款进口车在国内外的售价相差非常大,这背后是各种税费,以及经销商的利润:
一、关税。不管什么进口车,一律按照25%的关税征收。
二、消费税。按照排量来计算,分为1%到40%,排量在1L以下的为1%,而排量在4L及以上的为40%,此外,价格超过130万的豪车,还要另外加征10%的消费税。如果一辆车售价在130万以上、排量是4L,消费税就高达50%了;
三、增值税。一律17%。
四、购置税。一律10%。
五、经销商所赚取的利润。
六、进口的包装费用、保险费以及漂洋过海的运输费。
这些都加起来,有时候一辆车国内外的差价甚至能够达到100%。
按照特斯拉(中国)的官网,Model 3续航能力为220—310英里(354—498公里),美国售价为3.5万美元(约22.1万人民币),就算加上1万美元的智能操作系统等配置,售价不过4.5万美元(约28万人民币)。
在美国,由于有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的新能源补贴,价格将下降约1万美元,也就是说,在美国,特斯拉最终的价格也就在3.5万美元左右(约22万人民币)。
而在中国呢?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特斯拉在中国是得不到新能源补贴的,加上关税等各种税费,粗略计算一下,Model 3在中国的售价可能在(4.5万+25%的关税)5.6万美元左右(35万人民币)。
所以比亚迪相比特斯拉,有很大的价格优势。但如果特斯拉成功国产,局面就大大不一样了。
特斯拉国产的的话,可以拿到新能源补贴,按照目前的续航标准,Model 3可以拿到6.6万人民币的补贴(国补4.4万+2.2地补),加上没有了25%的关税,粗略计算,价格将下降到约21万人民币。
中国消费者对于特斯拉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和好奇心,在刚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上,不大的特斯拉展台被围的水泄不通,很多人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只为在Model 3车里坐上一会儿。
特斯拉2017年第三季度的在华业务收入甚至同比增长高达79%。特斯拉也称,中国是特斯拉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
可想而知,如果在差不多的价格区间,比亚迪面对特斯拉会很有压力。
技术:
我想着重说一下比亚迪最大的王牌——电池。
比亚迪研发F3DM的时候,当时市场上只有丰田和通用两大巨头掌握了双模技术,不信邪的王传福硬是自己开发,结果成功了。通用、丰田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只能行驶25公里, 而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纯电动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达到100公里,还发展出自己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向上游产业发展。
到2013年推出秦时,比亚迪已经解决了涡轮增压发动机,时间点比长安、上汽这些早几年,电机已经发展到功率重量比很高的高速电机了。这个时候,国内其他厂商新能源还没开始研发,国际上除了特斯拉以外,无论是插电的Fisker Karma,还是纯电的日产聆风,都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比亚迪在世界上电动车技术的排位也是靠前的。
到了比亚迪唐,百里加速不仅达到4.9秒,还发展出电动四驱,这在当时也是很强的技术了。
除了4.9秒加速度之类的黑科技,其实比亚迪在很多看不见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比如电机,比亚迪的高功率密度比高速电机已经从秦的110KW发展到秦电动版的160KW,180KW的也进入到商用阶段;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比亚迪还有电动卡车、而且还在美国市场排第一,占比60%以上;比亚迪的太阳能电池在美国储能市场占比已达51%。
不过比亚迪在整车制造的技术方面,并没有特别高端,打动我的是比亚迪的“聪明”。
其实比亚迪的技术算不上高大上,相反,他们采用了很多简单的技术,比如,秦采用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构型以及唐的动力系统构型都是相对简单、容易实现的技术,算不上高大上。
在发动机、变速箱等他们不太擅长的领域,采用简单、容易实现的技术,虽然平庸无亮点,但保证了能够顺利完成车型开发;
同时,他们又发挥了自己的强项——电池,制造出了一些亮点,比如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等,使得他们的车型与竞品相比在某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至于特斯拉,所用电池来源于松下,也是世界排行前列的电池专家。
不过这能算特斯拉自己的技术吗?
啥?你说自动驾驶?且不说那也是特斯拉买来的,就说自动驾驶现在出的几起事故,你敢用吗?
不过并没有贬低特斯拉技术的意思,整车制造方面,特斯拉毕竟走的高端线,还是优于比亚迪的。
市场认可:
说句扎心但是实在的话,部分国人是不大看得上比亚迪的。
买比亚迪也要么是因为便宜,要么是因为摇不到号。
但其实比亚迪挺畅销的,国外认可度也比较高。就说E6这部神车,不光深圳大街小巷跑的出租车都是E6,连英国、新加坡、荷兰的出租车也都用。
甚至在特斯拉的大本营美国,比亚迪电动巴士都很畅销,其中包括田纳西、马里兰、得克萨斯、密苏里、丹佛、奥尔良、华盛顿、南北加州等30多个州,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均能看到比亚迪纯电动汽车的身影。
位于硅谷的Facebook总部也购买了一批纯电动车作为员工通勤使用。
外媒将比亚迪评价为特斯拉的有力竞争对手。
特斯拉受限于产能和价格,如今的覆盖率还比较低。但广泛被认为是“明日之星”,可见市场对特斯拉的期待和看好。
企业风格:
企业的风格往往跟随者它的领导者。
在比亚迪内部有个说法,“王传福是比亚迪最大的产品经理。”
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一直是个技术派,不管是电池技术还是高速电机,王传福都要求一定要走在行业前沿。
当年王传福押注新能源的时候,国内的新能源市场还冷冷清清,这魄力可不是一般人拥有的,更难得的是比亚迪这一执着就是十年。
所以比亚迪整个公司的风格也有些像“工科男”,技术控,踏实。
……想想工科男的审美,突然给比亚迪那些年被吐槽的汽车外观找到了原因。
特斯拉的CEO就比较神奇了。
特斯拉能有今天的成就,马斯克是背后最大的推手,但是这位CEO有时确实有点离谱。一会儿挖地洞、一会儿发射火箭、一会儿去研究什么脑机接口,还要照顾弟弟的太阳能电池板生意。
如华尔街的投资者们指出的那样,特斯拉产能跟不上和马斯克有直接关系,“他的精力没能专注在生产这里。”
被誉为现实版“钢铁侠”的他,脾气秉性也有些像斯塔克,比如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怒怼三位华尔街分析师。
RBC Capital Markets的分析师想知道预定的Model 3进展如何。
马斯克停顿了一会,扔了一句:“我们要去回答YouTube上的问题了,你的问题太枯燥了,问得我想死(They’re killing me)。”
这次会议后,华尔街表达了对马斯克态度的不满,有一位分析师表示,马斯克轻蔑的态度会让他在后续的公司融资上付出代价。
这场会议的结果也实时反映在了股价上,可以看下面两个节点,在特斯拉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后,股价是直线上升的,但等到马斯克开完了电话会议,股价却马上跳崖,跌幅一度接近8%。
……天才总是任性的。特斯拉给人的感觉也许除了年轻、科技、未来,以后还要加上任性了。
综上所述,优妹认为,就算特斯拉真的来到了中国建厂,对比亚迪也不会造成很大的打击。
首先两个公司的定位就不同,面对的人群重叠也不大。
其次,比亚迪也不是靠着PPT撑腰的公司,人家手握技术,有直面对手的底气。比亚迪真正的危机不来自对手,而是补贴政策的退坡和国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