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新加坡独立了。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独立都是一件值得欢呼雀跃的事情,可是李光耀却在新加坡独立时,黯然落泪。
男儿有泪不轻弹,据说,李光耀的一生只哭过两次,一次是母亲过世的时候,另一次就是新加坡独立。
为什么国家的独立却让李光耀如此难过呢?
国家独立、伤心落泪
1923年9月16日,李光耀出生在新加坡的一个华人家庭。他的祖上是来自中国广东,但是到李光耀出生时,他们家已经三代定居在新加坡了。
身为家中的长子,李光耀备受宠爱,祖父和父亲更是为了他的教育倾尽心血。
在当时的新加坡,很多华人都将自己的孩子送进华文学校接受教育,希望子孙不忘祖忘本。
可是李光耀的祖父,却让李光耀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因为他的祖父十分崇拜西洋文化,他希望他的孙子能够和英国上流社会的人一样,也成为一名有教养的绅士。
从小接受西式教育的李光耀,也因此有着十分深厚的英伦思想观念。
1942年2月,随着日军不断驻扎进新加坡,李光耀的人生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日本侵略者的凶残狂暴深深打击着李光耀的心,在日军的欺压下,李光耀也险些失去了性命。
从此,他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萌发出了反帝反殖民的思想,他知道一个民族若是没有自由、没有独立,就什么都不会有。
在这之前的李光耀,从来没有想过他的人生会和政治扯上关系,可是政治浪潮却毫不留情地将他卷了进去,从此他的一生,都和政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日军投降以后,李光耀去了英国留学。在留学的时候,李光耀就和同学们一起,经常讨论着马来亚的现状和未来。他们决心要将马来亚从英国殖民主义者手中解放出来,争取独立。
回国之后,李光耀成为了一名律师,但是他也没有忘记他内心的目标。当时正值新加坡独立运动的高潮,李光耀也开始投身其中,并且经常作为代表,和政府进行谈判。
此时,李光耀就已经在广大的工人群众中间,获得了信任和尊重,也积累了一笔相当大的政治资本。
为了更快地从英国手中夺取政权,李光耀还和一起从英国回来的,有着相同理念的新加坡人,一起成立了人民行动党。
经过多年的奋斗,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联邦正式成立,李光耀出任总理,他领导下的人民行动党也成为第一大党。
可是尽管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取得了独立,新加坡要发展还是很艰难的。
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人少地小、没有自然资源,还夹在马来亚以及印尼两个国家之间,要获得发展太难了。于是,他力主将新加坡并入马来亚以求得生存。
经过艰苦的宣传战,1962年,新加坡经过全民公投,通过了和马来亚合并的主张。
1963年9月16日,新加坡正式与马来亚合并成为马来西亚,新加坡在马来西亚联邦内有一定的独立性,李光耀仍然任新加坡总理。
可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李光耀的苦心安排就化为了泡影。
几经风雨、走向成功
李光耀费尽力气终于完成了新马合并的主张,他以为他终于可以在全马开展他的政治活动了,他以为他可以按照他的理想,建设一个崭新的马来西亚了。
可是,很多时候,人生都是事与愿违的。
因为新加坡华人居多,他们和马来人,在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再加上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对新加坡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对待,导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直发生冲突。
而且联邦统治者也担心被以李光耀为首的华人夺取权利,所以,马来西亚联邦政府决定,将新加坡踢出联邦。
1965年8月9日,新马两国签署分离协议,新加坡被迫独立,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的开国总理。
可是当时的他心情既悲愤又担心,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这个连淡水都要靠马来西亚供应的弹丸小国,离开了马来西亚,根本无法生存。
但李光耀经常说,他们是特殊的一代领导人,经过剧烈战斗的磨炼,他们拥有着很顽强的生命力。既然新加坡独立已成定局,那他也将做好面对一切磨难的准备。
新加坡独立后,第一个磨难就是英军在1971撤回了驻扎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的部队。
对于新加坡来说,英军的驻扎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英军的军费开支占到当时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20%;但另一方面,新加坡可以得到英军的保护,还能为新加坡提供三万个就业机会。
当时有人预言,在英军撤出以后,新加坡一定会发生严重萧条。可是李光耀用实际行动,打破了这种预言。
面对经济结构单一畸形的情况,李光耀决定大力发展工业化,促进国内外贸易。这样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又可以改善人民生活。
面对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问题,李光耀决定将发展国际市场。
新加坡一方面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革教育制度、调节劳资关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大力吸引外国投资。
另一方面奖励各种出口,以便能迅速建立出口工商业。
这些措施,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新加坡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政治也趋于稳定。
可是很快,新挑战又来了,70年代初,西方世界发生通货膨胀,当时已经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再次受到影响。
这时,又有谣言,如果新加坡不重新和马来西亚合并,绝对无法生存。李光耀再一次用行动,打破了这个谣言。
新加坡政府通过税收和举债,筹集了258亿的资金。这笔资金,他们用来大力发展煤气、水、电、交通运输以及工业区开发和公共住房等建设。
在坚实的社会基础下,新加坡抵抗住了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依然在稳定发展。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易受国际经济影响的情况,80年代以后,李光耀开始进行经济重组。
他决定,大力发展高度精密工业,利用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将新加坡建成一个以机械、外贸、运输、服务、旅游五大支柱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国家。
李光耀一贯的思想和作风,就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和制度,并且根据时代变化,随时调整战略。
在他的引领下,新加坡经济走向了腾飞。
在新加坡的发展过程中,除了李光耀政府以及新加坡人的奋斗之外,李光耀认为,还应该感谢一个国家,那就是英国。
对英国心怀感恩
虽然李光耀为了争取新加坡从英国殖民者手中中独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他也有着强烈的反帝反殖民思想。
但是李光耀在他的自传里却说,很庆幸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对于英国的离开,新加坡应该心怀感恩。
在英国来到新加坡之前,这里还是一块不毛之地,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在英国人的不断发展下,新加坡已经成为了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和交通中心,这也为之后李光耀推动新加坡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英国人的到来,因为出于殖民的需要,也将先进的制度和技术带到了新加坡,这在客观上也推动了新加坡的近代化。
新加坡大部分居民都是外来者,因此对于这块土地的殖民者并没有那么强烈的仇恨,而且在经过英国一百多年的潜移默化后,新加坡人在心理上对英国也有了一定的认同感。
当然,英国对新加坡最大的影响,还是思想制度的影响。因为内心深处深厚的英伦思想,李光耀在执政方式和政治理念上,也受到了英国深远的影响。
1965年,在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后的两个月,就加入了英联邦,成为了英联邦的第二十二个成员国。
1971年,英军撤出新加坡基地以后,新加坡的国防还是靠当年4月成立的由英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的五国联防来维护的,新加坡也依然是英国在远东的重要投资场所。
新加坡的法制也承袭自英国,因为在李光耀看来,英国的法律制度还是十分完善的。
20世纪60年代,因为新加坡迅速的工业化进程,自然也给环境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当时的新加坡和如今完全就是两个样子,空气污染严重,耕地全被破坏,城市也十分肮脏。
于是李光耀政府就参考英国的环境立法,制定了新加坡的环境立法,在公共卫生教育方面严格执法。
在刑罚方面,新加坡也受到了英国的影响。
新加坡重视刑罚,重视威慑作用,甚至还成为了唯一一个保留着鞭刑的国家,这也是当年英国殖民者留在这里的。
李光耀十分推崇英国以及英国人民的友善、法治以及良好传统,他还认为新加坡的长远利益也和英国的长远利益是建立在一起的,所以对于英联邦,他也十分友好。
英国方面自然也是十分乐意接受这一类的领导人,所以,从新加坡加入英联邦之日起,李光耀就被视为该成员国首脑人物中的佼佼者。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卡梅伦也对他多有赞美之词。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因病去世,享年91岁。是他将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了全世界享有盛名的富强国家。
在漫长而又艰苦的历练中,他也成为了一个受国际尊重的政治家和战略家。
新加坡国土狭小却地处交通咽喉,注定了他一直要面对强烈的生存压力,这也注定了李光耀在发展外交时要十分务实。
所以,这么看来,李光耀对英国的感激,虽然听着荒诞,却是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