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姓氏》潮籍许氏的子子孙孙,真是源远流长,贤人辈出

潮汕许氏

《潮汕姓氏》潮籍许氏的子子孙孙,真是源远流长,贤人辈出

潮州许驸马府

潮汕许氏朔源记

公元前1120年前后,周武王得天下,广封同姓宗室及列代先贤的后斋为诸侯,而封苗裔文叔公于许国(今河南许昌县)。战国初,许国为楚国所灭,子孙乃“以国为氏”,迁居冀州高阳 (今河北),裔孙传衍天下各地,迄今2400多年。

魏汉之后,许氏先后分南北支蕃衍,北支为唐代许敬宗(龙朔中右丞相,封高阳郡开国公)之后,南支原世居高阳,后徙迁汝南(今河南)、安陆、太原等地。

潮籍许氏源于闽南,溯于汝南平舆。公元669年,唐高宗诏敕许陶、许天正父子随佐主帅陈政将军为岭南行军总管的副帅。在平蛮啸乱中,陈政、许陶先后殁,子陈元光及孙陈垧相继袭职主帅,许天正也就极力相继翊佐陈氏三代人,直至平息蛮獠啸乱,振兴泉(州)潮(州)政局,传播汉文化,改变原刀耕火种,建村36堡,兴庠序,表置漳州,开创商贾集散地,为漳州首任别驾(陈元光首任刺史),历官泉(州)、漳(州)、潮(州)团练使,兼翊府纪室(终时赠殿前都统太尉),镇居南诏(今福建诏安县)半世纪。世称许天正为开漳一世祖,寿70病逝(649-718),葬于香州马栏桥头(漳州市郊),现墓存。夫人淑惠姚氏分葬石马(山地名),墓冢未考明,天正应是二世祖,父陶在闽南战殁列一世。

据《韩山名贤世家许氏族谱》载,开潮州始祖许烈,巡检使,授宣教习,赠朝政大夫。许烈祖居南诏,后周恭帝年间(959-960)屡遭兵革遂迁居潮阳韩山山前乡,为潮籍许姓始祖。由此,潮籍许姓也与其他地域一样,而蕃衍粤各地,至海内外及台湾和港澳地区,特别是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在文化和血缘方面脉相承,都有潮籍许氏的子子孙孙,真是源远流长。

潮汕许姓来源

一、秦末戍客说

也和许氏入闽的传说一样,潮汕许姓人家来源之事,最早应追溯到秦末戍客落地生根的遗事。因为秦发兵50万以戍岭南之说确实存在,理论上应该承认其可能性。

在潮汕地方,乃至广东其他地方及广西等地,至今仍有部分许姓人家散落分布,不知族源。对于这些许氏居民,就不应该随便肯定或否定其为当年秦兵戍客的后代。

二、零星南迁说

商贾、官员、游客,隐士及避难者,落地粤东并生根繁衍之后,潮汕许姓人家自然又多了一部分来源。这些外来迁客,多属有籍可寻,有谱可论者。但是,不管来自何方,这些许姓人家的源头总离不开当年许地许族居民。或河北高阳,或山东昌邑,或河南汝南,以及上述地区许氏族人的其他衍生地。

三、依附说及其趣闻

依附说就是外地流民,入潮汕之后依附于本地许氏乡村、富户、豪室等依附主体,落籍为许姓人家,成为潮汕许氏大家庭中之新成分。上述这些人众,大多为庸耕者,即佃农;守坟者,即小户。也有为帮工、为家丁、杂役者,统称依附许。在这一部分人之中,部分人虽然承认许姓新籍,但仍留恋旧姓,于是有“生黄死许”、“生章死许”、“生石死许”等故事,即是活在世上之时称自己为黄姓、章姓、石姓,死后方称自己为许姓,墓碑上刻下许氏某某等趣事。此李衍化开来,宋末元初时期,明末动乱时期,经历兵乱杀掠之后,原本许姓部分人家为了逃避追杀灭族之厄,也有隐许姓于生时,认许姓于死时的做法,同样出现“生章死许”、“生石死许”的故事,成为潮汕许氏探源史上的“趣闻”。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晚期,康王汪海洋部十余万众败退潮梅地方,终被肃清。潮州总兵方耀因此乘势清乡,必欲根绝而全部斩杀。揭阳巨绅许廷犹公,与方耀为同襟手足,姻亲世谊甚厚。廷犹闻知汪部被俘人众之中有部分外省籍许氏人员,多属江西及浙江等省籍人氏,将被斩杀。老先生痛同宗之不幸,欲作挽救,便带着成群子孙,诣军门求情得免。这一帮汪部太平军被释战俘,其实有很多人不是许姓。他们只是临场应对,见机行事,言自己许氏之姓,站入许氏战俘之列,约有四百余人。这些人最后依附于揭阳许氏巨族许廷犹及许锡谦族支之中,成为佃农。兼守揭阳、普宁、丰顺等地田庄及祖墓,是依附许姓事例中典型之一例。

四、自闽入潮说

潮汕许氏人家,来自闽南之说,最为大观,各家多崇此说,证据清楚,历代皆然。这一来源的潮汕许族人家,约占全潮许氏的90%以上,成为潮汕许姓居民的主体部分,是本书的中心的叙述对象,下面分若干层次细述:

1.时间

许氏自闽入潮迁徙播衍的时间,总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为五代后周恭帝年间(公元955—959);一为宋末元初年间,许氏两度大量自闽入潮。

2.原因

战争。史载是“周恭帝年间,南诏兵革。”“南诏”就是今闽南广大地区,具体则为诏安地区。“兵革”就是战乱,战争以及其带来之祸乱。至于宋末元初之事,更是朝代交替之期。当时除了北兵南下之大势带来了荒乱以外,许氏在东南举兵抗元,元兵杀掠。代表人物有南靖县知县许君辅,文信郎许汉青、以及汉青之妻陈氏许夫人。许夫人就是陈文龙之女,陈吊眼之姑。闽南杀伐之后,许氏凌替,两度南移入潮汕,原因就是兵乱。台湾知名人士许信良先生家族有《认祖诗》八句传世,其中开头两句是:南诏相传世泽长,宋元大难始分张。

这南诏相传之句,用之于潮汕许族,则谓潮汕许氏源自闽南。“宋元大难始分张”则表示宋元之交许氏第二批迁客自闽入潮之情景与时间及原因。

3.代表人物

五代后周恭帝年间,大唐许氏开漳始祖、太尉、翊忠昭应侯、宣威将军许天正第十三世孙,袭宣威将军、朝散大夫许烈率族群自南诏迁居潮阳(即潮州)韩山山前乡,遂为许氏入潮始祖。

许烈长兄许夏臣以及三弟朝散大夫许猷也同时移居马坪,其派系尔后再转入台湾等地,部分人在不久之后又迂回福建,至宋末元初之时也再度外向分迁。

许烈入潮族群创韩山山前乡之后,又分居潮阳、揭阳等地。其中部分人也与马坪许夏臣及许猷部族一样,在不久之后回迁福建。至宋末之后,这些族群又大批自福建迁回潮汕地区,与五代后周恭帝年间落籍潮汕的族人一起,繁衍发展,形成今时潮汕许姓居民创业的格局,其分布范围除了上述潮州市地区、潮安县域之外,还满布揭阳、潮阳、澄海、饶平、南澳、惠来、普宁、陆丰、海丰以及海南、雷州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法国、美国等海外各国。

4.迁移路线与入潮发祥地

许氏闽支入潮路线大多自福建泉州、莆田、漳州、南靖、诏安、漳浦、龙溪等县而入潮。潮汕许氏部族主体族群许烈族系于五代后周恭帝年间入潮走此线路,其弟许猷马坪许氏族支宋末迁入惠潮也走此线路。

至于客属各系许氏入粤,多自河南各省,经福建宁化、汀州、永定、大埔、梅县而潮汕客区,自成捷径。

台湾许信良先生族系《认祖诗》曰:

南诏相传世泽长,宋元大难始分张。

马坪溪边开枝叶,湖广惠潮数处乡。

兄弟昭穆难品序,本支联属更悠扬。

於今欲揭根源自,总把陶公认发祥!

诗中之“陶公”,就是许氏第61世祖,即开漳始祖许天正的父亲许陶将军。当年与陈政带兵开拓东南一方的那位副元帅,应该是许氏入闽的始祖;也是潮汕许氏的闽宗始祖。至于潮汕许氏的始祖,则是朝散大夫、袭宣威将军许烈其人。许氏入潮之发祥地是许烈手创的韩山山前乡,即今潮州韩山师专旧址周遭。这个地方也是名贤许申的祖居地。

韩山世系蕃衍迁移简况

73世许烈,字俊整,乾德次子,世袭巡检使兼宣教习,赠朝散大夫。兄夏臣,弟猷。子申、忠。侄恭、岳。侄孙光亨,玄孙驸马珏。烈与弟猷同为入潮萌山世系始祖。

74世许申,字维之,号化州。崇祀邑乡贤,诰封大夫。旨敕封嵩德贾氏,晋阶一品夫人。

许忠,字雍州,官授知禄。无子,以闻一公为嗣孙。

75世许因,字仍甫,申之子,仁宗景枯三年进士,初授大理寺丞,官至太子中舍。夫人林氏,系本郡林从周之女。子闻诲、闻义、闻一。

76世许闻诲,字子膺,申之孙,因公长子,驸马珏公之父。官至朝议大夫,卫尉寺丞。

许闻义,字子仙,宋仁宗景枯五年进士。初知宾州,终国子监博士。子二:长弁,次 。

许闻一,字子道,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官刑部郎中。子曰珀。

77世,韩山世系五世祖,驸马许珏,字国玺,闻诲之子,初授左班殿值,出为宾州观察使,广南大总统兵马都监兼西路节制,武功大夫、大理寺正卿。尚宋太宗皇帝曾孙英宗皇帝赵曙长女德安公主,公主后改封舒国公主。公主下嫁之时,父曙未登基,身份为仁宗皇帝孙女及太子长女,故封德安郡主并下嫁许珏。英宗立,珏为驸马。在宾时赐锦袍者六,金带者三,金丝宝盖者二。珏足下有红痣,记公显者之证征。

夫人诰封德安郡主皇姬赵氏,潮阳胜前家祠神主牌仍沿宋例称大姬,以其为公主及长公主之尊称也。潮州郡城宗祠神主牌则称皇姬公主赵氏。合葬隶仁都东厢洗马桥埔,原有石碑一座立于官道旁文曰:“武功大夫许公妣皇姬郡主赵氏墓道在此。”墓道两旁翁仲羊马数对,至碑亭,刻苏轼《酒子赋》,言苏东坡当年与王介石及驸马珏公儋州论南酿事。又有枢密折彦质谢驸马诗,提示东坡将铜质茶孟惠驸马,以为清风明月赠故人等轶闻。碑亭之后为拜亭,

碑文:

敕封宾州观察使附马国玺许公

宋 之墓

皇姬郡主 赵 氏

碑文用附马称谓,因珏公封爵及职位远超一般跗马都尉之职阶,可荣称驸马,以示皇封附益之殊荣。为宋代外放为封疆大吏诸皇亲中不可多得。子仲礼、仲进。

许弁,宇国兼。闻义长子,元丰六年己未进士,继驸马珏公复知宾州观察使,兵马都监,朝议大夫。子二:长居仁,次居安。

许斑,字国俊,闻义次子,官至主簿。子一曰居辅。

许珀,字国器,闻一之子。官任县尉。子二:居诚、居著。

78世许仲礼,字礼,号则敬。驸马公长子,崇宁四年乙酉科武举,官武节郎领节度使,为东南第十一名将。子二:长尧民,次舜民。

许仲进,字进,号则光。驸马公次子,崇宁二年乡进士。官韶州教谕。子一:名贤,字易得。

许居诚,字则形,珀公长子。乐善好施,乡人敬重。子二:曰顺民,曰一民。

许居仁,字则荣,弁公之长子。登元符三年庚辰科进士,官南康县知县,升贵州知府,终朝议郎。子二:长(王齐)民,次统民。

许居安,字则恭,弁公次子。登绍兴五年三甲进士,官太常寺奉礼郎。子惠民,字易平。

居辅公,字则佐,弁公季子。官郡博郎。子保民,字易定。

79世许尧民,字易治,乃仲礼公长子,官巡检使。子焞,字观光。

许舜民,字易安,仲礼公次子,官授驿使。子炯,字观民。

许贤,字易得,仲进公之子,授官不仕。子开,字观玉。

许(王齐)民,字易康,居仁公长子,官刑事签判。子灼,字观盛。

许保民,字易定,居辅公之子。官转运使,升刑部郎中。子三:烨、炳、煌。

许保民,字易定,居辅公之子,官建武将军,升节度使判官。子煍。

80世许焞,字观光,尧民公之子,官教谕。子新,字广亲。

许炯,字观明,舜民之子,官授知县。子二:骞,宜。

许开,字观玉,绍兴八年乡进士,官长史。子三:长弥夫,分居揭阳、海阳;次弥隐,分居潮阳、饶平;季弥高,分居潮阳、揭阳、惠来等地。

许灼,字观盛,(王齐)民之子。子二:宰、采。

许烨华,字观辉,保民之子。子长宠,字朝爰。

81世许新,字广亲,焞之子。官迪功郎。子三:长义夫,分居海阳凤城、溢溪;次谦夫,分居揭阳、潮阳、澄海、饶平;季敬夫,分居海阳隆津都、龙湖大巷。

许骞,字广辉,炯之子,登绍熙二年辛亥进士,官惠州府推官,调南恩签判,忧家回归,后官至从事郎。崇祀郡邑名贤。在官有惠政,惠民为之立生祠,有文名。子达夫,分创龙湖乌黎村。

许宜,字广耀,炯公次子,绍熙三年壬子进士,七月初一日卒,年29岁。子道夫,分居澄海下外甫都许马堤。

许岐,字弥夫,开公长子,宋宁宗二年丙辰岁贡,官授化州学正。子安谷,分居海阳、饶平。

许弥隐,开公次子,宋宁宗五年己未岁贡,授合浦训导,创潮阳廓都。

许山,字弥高,开公季子,宋宁宗五年末科乡进士,授净州府龙溪县知县。子三:长竖基,分居揭阳官溪都洋内、惠来校格州乡。次肇基,分居郡城北门外神山,揭阳官都太洞。季兆基,分创直浦都沟头,澄海蓬州沟南村,潮阳胜前乡等。

许宰,字朝相。

许宠,字朝爰,烨公之子。

许完,燂公之子。

许容,字朝议,煍公长子。子三:语,清,沛。

82世许义夫,字均辅,新公长子,授化州府学正。子安谷,字竹林,分居创溢溪。安谷子玉窖公迁诏安,莆田,后迁田源等地,再迁揭阳榕城。

许谦夫,字希夔,新公次子。授韶州府教谕。子三:光祖、光宗、光族。光祖之子分居揭阳桃山都东岭,磐溪都渡头,后迁创潮阳县大南塘。

许敬夫,字希葵,新公季子,能文好诗。晚年隐居蒙山,植蒙山梅,本庵有碑记。历代庵中主持僧皆具茶饭蔬菜,于三月十九日赴公忌辰供奉。子榕坡,分居海阳隆津都龙湖大巷。

许达夫,字希德,骞之子。授宣教习。公生前适逢“韩山为事”,迁居创龙湖乌黎山堤上房。子应魁,授海阳知县,无嗣,以敬夫后裔承继。

按:“韩山为事”指宋理宗淳祐一年(公元1241年)临安京都后宫有刘姓总管太监奉旨出京南巡,宣慰潮州皇亲英宗驸马许珏及德安公主即舒国公主后代。时许驸马子孙有谓开驸马府中门大礼欢迎中使刘太监者,但此议遭反对。谓“太监为我家家奴,无须大礼迎接。”因此,开侧门以待中使刘太监。太监见招待不周,带恨离去。回京妄奏,谓潮州皇亲许氏心怀不轨。理宗皇帝心中也想去除驸马许珏子孙两百余年恩荫权益,下旨清剿。自韩山山前许族祖居。至潮州郡城许驸马府,杀掠甚凶。明代谱载,明时驸马府中尚挂宋末被难先人血袍一领。谓洗马桥驸马公墓前官道旁接旨迎驾先人被诱杀事。至此,许氏凌替,子孙四散迁移。

许道夫,字希任,宣之子。进士,授校书郎。子光照,分居澄海外浦都许公渡。

许竖基,弥高长子。登宋理宗辛卯科乡进士,授化州通判。公生于孝宗丙辰年,即公元1196年,中乡进士时35岁。分居揭阳官溪都洋内、惠来格州都。

许肇基,弥高次子,分居饶平善善镇。

许兆基,弥高季子。登宋理宗乙巳科即公元1245年岁贡生,时53岁。因度宗之后世乱,未受官。子四:起烈、广烈、丕烈、弘烈。

83世许安谷,字竹林,义夫之子。“韩山为事”,公带同四子奔居意溪。未几,公逝。元兵侵掠,许氏起兵抗元。元兵恨,剿杀韩山,又剿郡城许驸马府,毁文书府库,追杀许氏流亡家人,袭意溪许族。安谷子四人再奔福建莆田,分创于诏安,后迁田源马坪乡之官园,靠拢猷公及光亨公族系。再后有玉滘公分迁揭阳玉滘村,即今榕城。

许光祖,字福南,号致政、万七、一本、醉翁,谦夫长子。生于宋宁宗戊辰(1208年)三月初六日,登理宗端平乙未(1235年)乡进士,授武城县正堂,升东昌府知府。因韩山为事,光祖弃官回籍。元胡人主中原,宋泯之后,光祖与弟光宗、光族隐居揭阳西关外,创潮临渡头许寨。公有四子:君佐、君宰、君辅、君弼。

许光宗,字文政,谦夫次子。韩山为事,与父谦夫,兄致政、弟政义避居揭阳豹岗锦里。后迁居仙浦尾,建寨修祠,为一世祖。子珀山、珀潭。

许光族,字致义,号直斋,谦夫季子,与兄致政隐居潮临渡头村。后迁居潮阳、惠来等地。公首领蓝田都崎岭、藤吊岭、华清牛牯岭等处;以及赤坎河浦岭、长尾林、白石登岭;陈公山牛角林、枫林、白颈石、赤秋溪岭、贝象等处一概粮山。复创粮渡一所,坐落蓝磐潭角(潭角渡)。因有功于族,是以冬至配祀焉。粮山粮渡由潮临乡管辖。子五:德荃、德蓁、德蕃、鲁芹、德芳。

许榕坡,敬夫之子,分居潮安县隆津都。创龙湖大巷,即今长湖乡。

许应魁,达夫之子,授海阳知县。子阁学,分居海阳隆津都。创龙湖乌黎山堤上房等处。

许光熙,道夫之子。分居今澄海县,创许马堤、下外莆都许堤即五马堤。志书有载,许公渡有族谱记载。即今冠山乡。

许起烈,号輋烈,兆基长子,生于度宗壬申岁。子二:学士,字应祥;义直,字应祐。分创潮阳胜前乡。

许广烈,兆基公次子,分居潮阳直浦都沟头乡。

许丕烈,兆基公季子。分居饶平县,创沃头乡。

许弘烈,兆基公四子。分创澄海蓬洲沟头乡,今属汕头市金园区沟南乡。

84世许文明,字东济,安谷公长子。卒于元顺帝年间,时在安化坊。子五:惟哲、惟祐、惟可、惟平、惟实。

许仲明,字明济,安谷公次子,授国子监学录。侄惟平承其嗣。

许克明,安谷公季子。子惟仁。

许义明,字春潮,号玉滘。安谷公之四子。子二:惟逊,字碧泉;惟玉,字碧山。

许君佐,字象泰,号心月、朝喜。光祖长子,生于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十二月初一日。登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科乡进士,授湖广武昌县教谕。子二:愚隐,泮学。创揭东县磐东镇潮临村(今渡头村)顶下寨。

许君宰,光祖次子,分创揭东县炮台镇东岭村及渔湖镇东仁村。

许君辅,号朝凤。光祖季子,生于宋端平三年

(公元1236年)二月念九日,登宋理宗宝祐四年丙辰科进士,授福建漳州南靖县正堂。有德于民,士刻像立庙勒碑于文庙之左。后钦选为户部主事,奏准回乡养亲,避居石龙村。起兵抗元失败后回原居。子二:长逢春,分居兴宁县大隆田,又分居于丰顺县神砂乡。次子逢文,由云路豹岗锦里徙澄海隆都,创樟籍村,分居风眼村、路外村。

许君弼,字朝熙,号廷魁,佛佑,均用,光祖四子。登咸淳三年癸未科进士,授福建常山县知。子四:匣宝,国章,真美,国信。

许碧潭、许碧山,光宗公之长子及次子,分创揭东县后围新老厝。

许碧湖、许碧江、许碧海,光宗公之三、四、五子。分创惠来、海丰、陆丰等县许氏宗乡。

许德芳,分创陆丰县宏岭村。

许德芹,分创圆山岭村,甲东奎湖村。

许德蕃,分创蓝田都骑岭村。

许德蓁,分创赤(土敢)河蒲岭村。

85世许惟哲,文明公长子。居潮安意溪村,后徙福建省莆田县定居。子二:友庆,友良。

许惟祐,文明公次子。分居意溪村,后徙福建省莆田县定居。子友才。

许惟可,文明公之三子。子四。许惟实,文明公之五子。子三。

许惟平,字平稳。原文明公四子,过继仲明公为嗣子。子二:长友润,次友瑞。分居意溪村,后徙福建莆田。

许惟逊,字玄童,号碧泉。义明长子,分居普宁县寮园村。

许惟玉,字碧山。义明公次子,居揭阳榕城,分居山东围及普宁北山大潭。

许愚隐,君佐公长子。居揭阳东山区磐东镇渡头顶下寨。分创玉湖东寮乡,新亨白石乡军埔村,榕城下池,象地埔,古湖村,凤潮村。

许泮学,字学生,君佐公次子。居揭阳东山区磐东镇渡头南北厝。分居玉湖浮山乡,汕头市金园区沟湖村,登岗溪围村。

许岗,父君宰。居揭阳炮台东岭许村,分居渔湖东仁村。

许逢春,字长青,君辅长子。子二:长瑞盛分居丰顺县神砂乡。次瑞端分居兴宁县大隆田圩。

许逢文,字发,君辅次子。子三:仁斋、理斋、成斋。由揭阳炮台豹岗锦里徙澄海樟籍乡,分居凤眼村,路外村。

汕头市许氏分布点

澄海区

隆都镇:前溪许村,后沟村,樟籍村,前埔村。

南澳县

深澳镇,青澳乡。此两处许氏宗亲来自福建。

后宅镇,山顶乡,桥仔头村。此三处许氏宗亲来自澄海莲下许厝乡。

潮州市许氏分布点

饶平县

山上村,溪墘村,忬美上社,半天桥,东边村,岭头村,小东村,田中村,许坑山前村,西林村,东界新城,古笃村,许厝坑,竹林村,高塘,新丰,黄冈,钱东。

揭阳市许氏分布点

惠来县

神泉镇:神泉乡,桃美村,角林,下家,金中。

惠 城:元春,英内泉仔,西二双宫,西三城边,梅北水流巷。

隆江镇:隆江乡,山家。

东埔镇:南湖。

南海镇:和双,埔洋。

桥 场:谢塘,榕树头,池边。

溪西镇:盟山。

岐 石:湖寮,乌石。

前詹镇:后寮,后堆。

靖海镇:资深。

仙 庵:顶溪,里湖,新乡,望前。

周 田:塗坑。

葵潭镇:葵潭,头屯。

东 港:西岭肚。

普宁市

北山乡,郭厝寮,泥沟村,南胡,新南胡,寮园村,池尾,西清村,平时春,云落。

汕尾市许氏分布点

海丰县 圆山岭村

陆丰市 甲东奎湖村

梅州市许氏分布点

丰顺县

神砂乡,(阝留)隍站,东(阝留)横据村等。

惠州市许氏分布点

惠东县 宏岭村

广州市许氏分布点

越秀区 北京路高第街许氏

潮汕许氏的兴衰浮沉

潮汕许氏韩山世系于五代后周恭帝年间,从福建南诏(今诏安)迁徙而来,及至宋代兴旺发达,名贤辈出。韩山许氏二世许申,北宋咸平年间(998-1003),陈尧佐任潮州通判,许申以庶士相见,静锋利,陈尧佐观其诗文,即席以表赏识。后许申由陈尧佐引荐进入仕途。初授将仕郎、秘书省校书郎、江苏省邺城县知事,后移韶州,迁广西提点刑狱,最后任刑部郎中,潮州前八贤之一。

许申后代许珏是驸马爷,复有名贤之美誉。宋末元初韩山许氏曾遭二次灾难。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有一太监游访韩山山前乡,只因许氏招待不周到,回朝诬奏说:“驸马公子孙在潮州私通元番”。皇上下谕围捕杀戮。山前许氏子孙闻知此事,潜夜逃散到外乡。许氏祖屋遭焚毁。

许申后代子孙安谷,携带子女到潮安溢溪(今意溪)避难。安谷的叔父谦夫,曾官授韶州教谕,因世事日非,时年高迈,隐居在家不仕,带子光祖、光宗、光族,避居揭阳豹岗锦里(今揭东县云路镇内许厝埔)。

许氏的另一灾难,系南宋末期景炎二年(1277)受元兵围剿。宋帝昺走潮州的前夕,陈壁娘(张达妻)、许大娘招募义士勤王抗元。当时隐居的许君辅,呼应许大娘的号召,率子弟兵坚决抗元。1278年,元将唛都(张弘范)引元兵陷潮州后,在潮州屠杀忠臣义士,又激起激烈抗元,被元兵大肆烧杀,许君辅逃走他乡。潮州子民死难最惨重,要数许氏为多。

许谦夫的长子光祖,进士出身,任湖广武城知事,后擢东昌府知州,因观政局混乱,辞官归家,与光宗、光族二弟,随父隐居豹岗。其时,到处详察揭阳属山川,观磐溪都西北,榕江潮涨潮退,景色秀美,土地肥沃,遂与三弟光族于此创设基业,定名为潮临村。因与锡场隔江遥遥相对,古渡互通,又谓“渡头村”。

光祖有四子:君佐、君宰、君辅、君弼。宋亡之年光祖年届七十有一,与第四子君弼奔赴饶平黄歧山隐居。世事较平静时,迁至平原许厝埔。后又因地势较低常患水灾,再迁黄冈山上乡,颐养天年。

许君佐进土出身,授湖南武昌县教谕,辞官回家隐居,为潮临村许氏始祖。二子许光宰,认为潮临村接近县城,非隐居之所,遂与母黄氏离开潮临村,徙居桃山都东岭(炮台镇内)。许君辅20岁中进士,授漳州南靖县知事,勤政爱民,万民感激,为建生祠,立碑志其事于庙中。朝廷闻知,钦点户部主事。元兵犯闽时,君辅奏请回潮养亲。祥兴元年(1278),陆秀夫负帝投海殉国,君辅感到复兴化为泡影,悲愤义不食元粮而绝食,11月26日卒。

谦夫的兄弟义明迁来揭阳榕城北市(西马路中段)。创业以来,子孙昌盛,贤才辈出。明末登进士者有国佐、登庸、歧石、蒙泉等四人。国佐,登崇祯四年辛未(1631)科进士。授四川富顺县知事,再调知贵州遵义,擢兵部主事,再调郎中兼督九江饷务。许登庸,康熙五十四(1715)进士,授太原县令,任期致力于兴学办教。歧石,戊辰科进士。蒙泉祠堂对联: “九夺功名十赐宴,三登甲第一叨翎”。

民国时期毕业于中央军校20多人。许鹤卿先生就是其中之一。1906年出生,揭阳一中第十一届学生,后毕业于广州大学,曾执教于真理中学。1931年春,考入广东军事政事学校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授少将军衔。抗战胜利后,许先生任国民党军186师军需处处长,随师部进驻榕城,献议张泽深师长出面筹款重新建揭阳一中校舍,许先生嘉惠家乡教育事业。40年代末侨居香倦,从事文化工作及社会福利事业。少年时代曾师事其族叔岭东著名画家许元凤,奠下基础。赴香港后,更潜心研习国画,造诣益深。1971年冬,在香港大会堂举行画展,得到社会名流好评。

潮汕许氏历代名人录

许 申 为著名循吏,官至刑部郎中,潮州前七贤之一。

许光亨 太子少师,兵部尚书、知制诰、平章军国州事,宋廷重臣,帝师。

许 因 乃许申之子,官至太子中舍,与太子赵曙关系殊深。加之因之子闻诲为卫尉寺丞,掌禁卫,授通议大夫。长孙许珏得荫为仁宗朝廷左班殿值并尚太子长女德安郡主,皆因之功也。其在北宋中期朝政声望又超越乃父许申,为潮人宋臣中之佼佼者。朝阳灵山“开善禅院记”为申所作,因所书,署名则作因其,为郡中知名墨迹。

许 珏 因之孙,父闻诲。珏尚宋太宗曾孙英宗皇帝赵曙长女德安公主,贵为驸马。

许 骞 申之8世孙,与弟许宣于绍熙二年同登进士,授惠州推官,调南恩州签判。如果说许骞先阻驸马许珏以军功及显贵而成名宦的话,骞则不同。骞以政绩、贤能而成名宦,名扬惠州。许骞为惠州推官,入祀于当年名宦专庙。其文学造就不菲,传世者有《西新桥志》,收录于《惠州西湖志》中。又有《重辟西湖记》,收录于《潮州府志》中。

许谦夫 申之裔孙,潮州韩山人,潮安县意溪许安谷叔父,授韶州教谕。桃李颇多,韶州学子多讼谦夫之德。其长子光祖,初知湖广武城县,擢东昌府知州,见宋末吏治腐败,世风日下。遂秉承父亲谦夫之意,退出宦海。随父与弟光宗、光族避居揭阳豹岗锦里,即今揭东县云路镇许厝埔,后辟潮临,播远避浑浊之德于揭阳。光祖有四子:君宰、君佐、君辅、君弼。君弼隐居饶平黄岐山中,后迁黄冈,成一方始祖而播淡泊名利之志于饶平。君佐进士出身,授湖广武昌县教渝,承祖、父之志而离宦海,隐身潮临之村,宣教崇善之德。君宰也承父训,不入官场,选择桃山都东岭为修身齐家之地,宁静而处世。至于许君辅,则是许谦夫家族用心血浇灌培养出来的抗元民族好英雄。

许君辅 君辅年二十为进士,授漳州南靖县知事,勤政爱民,百姓感戴,为建生祠,立碑志其事于庙中。朝廷闻知其事,钦点户部主事。时值元兵南进危机呈现之期,战、守迁皆将不及,遂上书言事,谓祸之将至,朝廷不纳。君辅见中兴无望,遂回潮州隐居。宋帝昺走潮州,许君辅起兵抗元。子弟兵约二千余众,皆潮乡义勇,其中五百余人为许族子孙。适值文信郎许汉青及夫人陈氏也起兵抗元,君辅与之呼应,转战闽、粤、赣边地区,会合陈吊眼、黄华与畲兵蓝太君诸部24峒,勤王护宋。惜败于百丈埔,情甚悲壮。后闻陆秀夫负幼主死难,君辅也不食殉国。元人恶许氏抗元事,书史文牍,不录许迹。

许夫人 许陈氏即许大娘,宋兴化州知州陈文龙之女,许汉青夫人,起兵勤王抗元英雄。今人许占梅有文《抗元民族巾帼英雄许夫人》,言夫人及许汉青事。后代称许陈氏曰许夫人。

许 昱 许昱号拙庵,揭阳在城人,以贡入太学。时明英宗蒙尘,北虏大举入寇。景帝崇佛,只知建寺,未省国耻。太学诸生杨浩、姚显等数百人抗疏切谏,许昱参与其事,一时名震中外。及后选授应天府江宁县丞。而南京乃军民辐辏之地,属官书吏多倚陋法因缘为奸,伍卒逃亡多难究诘。昱至,严惩内外舞弊,循私者却步,吏亦莫敢售欺。许昱知都民逃亡者,皆因杂役负重,为权贵驱逼所用。而宫中百需又独倚贫苦下户,不公允之至甚!遂免民之杂役,使富贵豪霸无得售其凶。均赋税征宿,使富者分其势,贫者得其生。百病顿革,世道清明。乃除广西按察司经历,与陈腐之风不谐,拂袖辞官而归,喟然曰:“世之见赏者,我亦知之。不倚势者谓不通滑。方者贬,廉者塞,非为官之道也,吾不取焉!”许昱既归,粗衣淡食,一如寒士诸生时也。其生平著作颇多,随手辄弃。曰:“吾弃官如掷草履,又何须存下字迹留名欺世?”另外,此公一生不为应酬文字,曰:“美其词以悦人,我才所弗能悦人。以美词而眩乱是非,我心所不敢。”事迹载入《揭阳县志·人物志·贤能》。

许守愚 守愚字敏之,号蒙泉。揭阳在城人,好学而博闻,弱冠补博士弟子员,试则高等。明嘉靖十六年丁酉科举人。选授南京池州府东流县尹。时吏治废弛,赋法无定,悉索之寡弱,贫富悬殊之状惨酷。强富有力之家,皆居百数十里外险阻之处,负嵎横霸,不复能制。

守愚到任,先察实况,胸腹有定,决心均贫富、抑豪霸。遂于则定赋,参伍错综。均其厚薄,调剂重轻。莫使悖理,悉得其平。于是,弱者稍能自存。富强有力者亦相率来请役行之期年,以争社会之名望。公事咸理顺畅,百姓渐有粗安。然,邑地既近京畿,民风亦多健讼。讼则赴台省,而不于本地。守愚亦不叫阻,自审细察。遇冤屈则即与平反,狱无滞留。由是,民皆不复赴台省以求诉,狱讼衰息。有暇以修堤防,劝农桑,招流亡,兴学校。尹东流五年,邑称大治,考绩当最。适安庆府推官乔伊查盘至县,索贿不得。散布蜚语流言中伤。守愚指乔伊怒责,民愤亦慑贪官,乔伊羞悸大病。大守既息事宁人,世道遂难定清白。守愚遂弃官谢病,归而奉母课子,以孝弟教于家。母张氏卧病,自奉侍汤药,不解带者三月,居丧哀毁愈恒。其性方严,正直有度。内外子弟有过,皆不敢见,见之即临正色痛责。稍稍就礼,乃降色喜曰:“为子弟者不当如是耶?”

守愚家产,悉付二弟管理,己弗私谋,以示公道。卒年71岁,疾呼诸子侄至前而曰:“我生平无显善,亦无隐恶。汝辈沾一命,幸能以清白扬家声,吾无憾矣!”

守愚有子六人。长子公望,举人。孙辈中举人者有凤石与粤石,即许有寰与许有宙;中进士者有许岐石;曾孙许国佐也中进士。守愚以贤能闻,事见《揭阳县志·人物志·贤能》。墓在揭阳城北郊黄岐山西麓走马龙,今为揭阳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许公望 字思志,号尚斋,守愚长子,明隆庆元年丁卯举人。万历甲戌选授湖广祁阳县知县,旋知福建顺昌县。癸未朝见天子,乞假归,遂不复出。公望在祁阳多惠政,均贫富事颇似乃父守愚公:一曰均徭役,二曰宽逋赋,三曰平狱讼,四曰整纪纲,五曰与民相安,六曰凋瘵立起。治县三载,考绩最上。抚按咸以循良称之。戊寅年,为父寿。祁阳僚属百姓既亲公望善政,亦明其父守愚公当年东流县治政诸事,甚有感念。士大夫、百姓里老,皆制颂望南遥祝守愚公寿辰。

公望闻知,即贻书诫之曰:“锦绮之辉煌,出自万民之桑织。知事之饱暖,皆食百姓之薯粟。县令报民之德唯恐不得而惶惶,唯无得罪于乡民斯可耳!汝其慎哉!莫使吾折寿羞入地府以见阎君。”

祁阳子弟,因此又诵公望诫文。至清代光绪年闻,乡人尚有人能诵明代大令之德。其治顺昌县,也同湖广祁阳。又痛季弟公期定守愚公走马陵墓事舍己身为兄益之德,怕伤公期,弃官驰归以阻不及。公期既卒,无子嗣。公望将己子有丰过房承继,其事梓里传闻,事入《揭阳县志·人物志·贤能篇》。子凤石、粤石皆举人,三子岐石为进士。

许岐石 尚斋公三子,崇祯元年戊辰科进士。时潮州府中士一科八名,府城有“盛世元凯”之掌故,言岐石等八贤士中士盛举,寄四元四凯之美意。本科揭阳一县则高中四名,称“戊辰四俊”,立“戊辰四俊”牌坊于衙前正街,以示激励。荣膺“戊辰四俊”者:许岐石、郭之奇、宋兆禬、黄奇遇,皆揭邑人氏。会合海阳与各县辜朝荐、陈所献、杨任斯、梁应龙,潮郡新科进士八位,称“盛世元凯”。

关于“戊辰四俊”,因资料无存,牌坊拆毁,人皆讹记而将海阳籍辜朝荐列入揭阳“戊辰四俊”行列之中,将揭邑本籍戊辰科进士许岐石遗漏。究其原因,在当年北京会试揭阳举人之中有许国佐,与三伯父许岐石同科会试。岐石中式而国佐落第,三年后辛未科重考方中。而许岐石之事,史迹少见,人误将许国佐戊辰科落第事套用于许岐石;又不知辜朝荐籍隶海阳,而套用于揭邑四俊之中,致有误传。

至于“盛世元凯”,也有误传之处,常将梅州李士淳与闽籍林铭球扯入潮州府崇祯元年戊辰科新进士许岐石等八名潮籍名士队伍之中。

许国佐 字钦翼、号班王,一号旧庵,揭阳在城人,曾祖守愚公令东流,大父公望公尹顺昌,世父有寰公剑州牧,父有丰,官庆州通判。国佐自少时与番禺黎遂球友善,诗文唱酬无虚日。为天启举人,崇祯四年,中辛未科进士,选授四川叙州府富顺县正堂,有善政,事见传略。

许有宙 有宙字汝亘,号粤石,国佐二伯父,万历辛卯科第七名举人。家世簪缨而朴素自守。县志载其朴素自守竿牍,从不及公门。又载乙丑年赴公车,遭暴风,舟几覆。有宙静坐无惊,曰某生平不作一愧心事,何惧而有耶?抵京而终无恙也。将考选推官,旋卒,子扶柩归。此公虽无业绩可记,但有善心处事,勤俭感人,故入县志,载于懿行。

许有寰 宇汝镇,号凤石,万历甲午举人,通判处州,五署邑篆,秋毫不染。所在见思职司粮监,一切陋规尽革。署松阳县,捐资修学。擢守滇中,为剑州牧,一郡之长。捐俸金贸田以济贫士及宾兴津费,去郡县苛捐杂税亲役,民得生息,政绩第一。事入揭阳续志贤能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