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城市开启“未来之城”

“最能代表成都的一句话?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前不久,央视新闻《相对论》“众城共话”第七期来到成都,感受成都烟火气下的大格局。一句“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把成都的城市形象镌刻在人们的向往中,喊出成都最亮眼的slogan。

这里是全球唯一能够遥望5000米以上雪山的千万级人口城市,正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如果之前提到“花园城市”“田园城市”“园林城市”令你想起新加坡和伦敦,那么现在提到公园城市,你应该将目光放回横断山脉边缘钟灵毓秀的一座超大城市——雪山、青山、坝子、丘陵,绵延起伏的山水托举繁茂的现代城市,城园相融,人城和谐,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作为“公园城市”的首提地,2018年,成都开启了公园城市的建设元年。从空间建造到场景营造,从生态到业态,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公园城市建设是一场新时代城市价值重塑新路径的积极探索。两年来,山绿水清,突围转型,经济总量和城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今年,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有了新的定位和使命。年初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如何将人本价值蕴藏在城市的发展逻辑?如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如何将生态价值转化为发展资源?如何保护城市韧性留下永续发展的空间?中国城镇化道路下半场,留给所有城市共同的问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成都示范了公园城市的应有之义。

成都:公园城市开启“未来之城”

市民在成都市区拍到的雪山云海 图据@在成都遥望雪山

“两山”理论

写在成都的大地上

竹艺村的民宿、沸腾小镇的火锅、西岭雪山的山水文博资源,成都西部片区的“网红”火了一波又一波,吸引着国内外的企业将投资的目光聚焦。今年7月,总投资超千亿的75个重大项目在成都西部片区集中开工,曾经一手打造乌镇的总设计师陈向宏来到成都崇州的元通古镇,构想着他的熊猫古镇蓝图。

或许只有在成都,让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了扎根生长的基础。这不仅是因为成都地势地貌带来的生态资源,也基于成都为生态资源赋能推动的探索。

2019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工作的通知》,四川成都西部片区等全国11个区域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这意味着,成都在生态价值转化上不断向边界探索突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书写在成都的大地上。例如,在试验任务中,成都提出将发挥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的经验,探索建立生态产品市场机制;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打破行政区划统筹产业布局。

展望未来时不妨回头看来路。事实上,公园城市的两年实践里,生态价值转化的故事发生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绿道+夜市”的夜游锦江项目,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绿道+美食”的沸腾小镇年营业收入近1000万元,“绿道+乡村旅游”的竹艺村竹制品经营收入达2040万元……还有一开放就成网红的猛追湾、枣子巷、大川巷,绿色是城市发展底色,人文映照城市、感染城市,城市也因此成为更具底蕴、更有实力的城市文化旅游新地标。

成都:公园城市开启“未来之城”

夜游锦江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韧性

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的力量

由疫情开启的2020年,对于全球城市而言都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客居成都的美国作家何伟在《纽约客》上发文,观察成都如何控制新冠疫情。他看到了组织力量延伸到社区阻断疫情的传播,也看到了政府帮助企业纾危解困带来的成果。

从3月深入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到4月开始每月发布100个面向社会、触摸未来、链接应用的新场景,100个硬核支撑、开放兼容、彰显个性的新产品,成都对于企业的帮助完成了从给资金到给场景的变化。正如何伟的观察:“与美国大规模举债的救济不同,中国采取的经济刺激政策是适度的,相较于美国式的现金补助,中国给予企业家更多的空间探索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是公园城市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的力量。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引擎,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让新经济在成都落地、生根,有场景落地技术、有场景汇聚要素,最终在这一特殊时期形成爆破性力量。

“后疫情时代为新经济的发展打开一扇机遇窗口,这一时机成都重提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对社会经济秩序重建的回应。”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表示。

在经济运行“半年报”成绩单上,成都GDP已位于“转正”之列。若从城市群角度来看,这一数据更具意味——四大城市群之中,仅有成渝全面实现了正增长。可以说,成渝是国内循环的回旋空间,也是国际循环的门户枢纽。

下半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蓄势”更强。成渝双城相继公布西部科学城的战略规划,“一城多园”共建西部科学城,在相距300多公里的双城从蓝图走向现实。在最新的审议信息中,成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作为“双子星”中的四川极核,成都在公园城市理念的引领下实现现代城市管理内涵整体重塑。反映在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体现出持久的韧性,凸显出公园城市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上的探索价值。

成都:公园城市开启“未来之城”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丹景阁景点 图据ICphoto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成都“有所为”“有所不为”

千百年来,龙泉山一直是成都东侧的生态屏障。如今,成都发展跨越龙泉山,将这座山变成城市“绿心”和“会客厅”。沿着龙泉山“两翼”,分别是成都中心城区和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国际机场正蓄势待发。此番进发,成都的城市格局开阔了,由“两山夹一城”变为“一山连两翼”。

面对成都这样一个实际管理人口达2100多万的大都市,新时代城市建设者对空间格局进行了一场“重塑”,构建了城市永续发展的新空间。一切的谋定而动,都指向其最终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方向,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成都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之路上提出,空间治理有所为有所不为,方能增强功能韧性。

“有所不为”是“西控”区域腾笼换鸟,也是“东进”区域的谋定后动。

“有所为”的先行先试,则体现在多元空间价值的创造上。今年,成都14个TOD示范项目已全部动工,年内将有4个TOD亮相。

成都的TOD,并不是一个站台,而更像是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生态价值的生活社区。早晨起来,电梯下到地下空间,直通地铁;通勤途中就可以方便地买到生活必需品;居住在高绿化覆盖的开放式品质社区,各种配套营造舒适生活。以TOD来引领城市空间形态的重塑,也在改变属于个人的生活方式。

“TOD是一种先进的城市发展模式,是通向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路径,”成都轨道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华文说。放眼整座城市的形态,一个TOD就是一个蓝绿交织的公园城市社区,就是一个商业、文化、生活中心,就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由一个个TOD积聚和分散人流,整个城市形态疏密有度、错落有致、大开大合。成都市出台了轨道交通站一体化城市设计导则,按照无策划、不规划,无规划、不设计的原则,优化城市空间,重塑城市形态,提升城市能级。

让城市回归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让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24日,第二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启幕。公园城市示范区如何开启未来之城,拭目以待。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成都:公园城市开启“未来之城”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