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语: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看见没,老祖宗一早儿就把人性看得透透的。
人之本性,好食,恋欲。
《饮食男女》片头
生理的饱满带来精神的满足。
食欲,食欲,原是如此。
可一直以来,少有人真正拍出这食欲之味。
或避不谈性,只拍食,讲山水养人,讲街巷人情。
又或是,过了界,成了一出难登大雅之堂的低俗片。
拍食,又讲欲的,少之又少。
最近,一档美食片横空出世,开头限制级警示就在告诉我们,这次来点不一样的——
《亚洲食谈》
Food Lore
2020.3.2
如果你纯粹为了“限制”两字来看的话,那真不好意思,这片儿要让你失望了。
虽说打着“限制级美食片”的名头,但老司机HBO这次没想开车。
不卖弄情色,不博人眼球。
HBO这次玩儿的有点高级。
说到食欲,能拍的不少,但能讲的地方只有一个——亚洲。
不似西方食物精细化、科学化。
东方人并不在意多少克的盐,多少升的油,多少斤的米。
大家按着经验随便撒几撮料,便烩出了人间美味。
也正因为如此,同样一道菜,不同的人便能烩出不同的滋味儿。
同样的,《亚洲食谈》讲的是一个主题:“食·欲”,八个国家的导演,却讲出了不同的感觉。
一眼扫过去,这些导演并不太熟悉。
不过也别小看了他们。
他们虽不甚出名,但也拿的出手。
邱金海,首位入围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新加坡导演。
斋腾工,模特出身的日本新锐导演。
彭力·云旦拿域安,泰国新浪潮电影推动者之一。
何宇恒,代表马拉西亚征战威尼斯电影节。
最重要的是,此番亚洲拼盘早就有了。
2018年,邱金海就牵头拍起了亚洲短片集电影——《亚洲怪谈》。
只可惜恐怖片不好拍,这些艺术片导演更是摸不着门道。
最后得了个4.6的评分,着实有些上不了台面。
好在一年后的《亚洲食谈》,让他们打了个翻身仗。
>>>>菲律宾·梦想之岛
涅维斯拖着行李,艰难地爬着轮船舷梯。
有人提出100块帮她搬行李,吓得涅维斯连忙摆手。
100块,够一家老小几天的伙食了。
几番周折,涅维斯终于到了家。
乡亲们雀跃欢呼,围着涅维斯打转,希望能在她那讨些好玩意儿。
众人之中,唯有涅维斯的丈夫只是在人群外,远远地望着。
丈夫看涅维斯的眼里是怨,涅维斯看丈夫的眼里是愧。
为了贴补家用,涅维斯到马尼拉(菲律宾首都)做帮佣,每年只能回来一次。
离家十载,一个家温情渐熄,裂缝渐生。
可纵然如此,涅维斯也不打算放弃这份工作。
因为她无法忘记挨饿的滋味。
自母亲去世后,12岁的涅维斯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
身为长女的她没了时间上学,日夜操心一家五口的衣食住行。
还好,费妈妈帮了她不少。
费妈妈,专做糯米糕的阿婆。
有时涅维斯替她帮工,赚取些零星家用。
有时,费妈妈还会教涅维斯一些食谱。
比如,那道阿多波酱烧菜。
苦瓜、茄子切段平铺鱼身,切碎的洋葱再撒满锅底,最后加入当地食料,加水炖制。
一盘菜吃得人连连称赞。
可菜做的越好吃,父亲就越生气:“不要想怎么好吃,要想怎么容易饱。”
一席话像盆冷水,浇醒了涅维斯。
是啊,对于穷人来说,味道太奢侈了,管饱才最重要。
所以,当成年后的涅维斯来到雇主家,看着满墙的调料时,她哭了。
那些瓶罐里装的是不同滋味,是她想都不曾想过的。
不同的味道,意味着不同的选择。
而涅维斯的人生里,从未有过选择,即便是味道的选择。
可想而知,当年远赴马尼拉工作的涅维斯一开始很不习惯。
和雇主一家人外出吃饭,吃的都是她从没见过的,也不知道该怎么吃。
雇主叫她做拿手菜,涅维斯自自信满满的阿多波酱炖菜让雇主尝了一口就扔了垃圾桶。
原来,味道也能分出贫富。
好在,雇主是个良善的人,他教会了涅维斯炖羊腿,教会了她烩意大利面……
还教会了她:“你可以渴望自己没有的东西。”
这句话是当年父亲想告诉涅维斯,却不敢说的一句话。
父亲曾告诉涅维斯远方的名字,却从未鼓励她远行。
因为贫穷早已让这个父亲知道,告诉一个孩子可能终生都无法实现的梦实在太残酷。
好在后来费妈妈告诉她了,雇主也告诉她了。
毫不意外,丈夫和孩子还是没留住涅维斯。
临走前,孩子们向她抱怨,菜太酸,不喜欢。
涅维斯笑笑,告诉他们:
尝尝再决定自己喜欢与否,重要的不是喜欢不喜欢,是你已经尝过了。
>>>>日本·盒子里的人生
一趟列车上坐着四个奇怪的乘客。
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女,女孩儿自顾自地玩手机,老父亲总是一脸愁容。
父女俩斜对面的女人一直在神游,捧着怀里的速记薄不知在想些什么。
最奇怪的还是那个一脸凶相的男人,手里总是揉搓一个破旧的信封。
四人各怀心事,一路无言。
突然,列车停了。
因前方线路故障,列车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继续通行。
百无聊赖之下,女人下了车。
那位父亲为了躲开父女俩尴尬的氛围,也下了车。
正巧,那位父亲捡到了女人遗落下的速记薄。
有了还本子契机,俩人便开了话匣子,一言一句间,说了不少事。
人啊,也真是奇怪。
面对熟络的人,再多的爱意、愧疚怎么也开不了口。
反而对着陌生人,更能吐露心声。
原来,女人是个不得志的绘本作家。
也曾有过好的作品,不过如今却被编辑社打击画不出畅销的东西。
而这位父亲也刚刚痛失了爱妻。
碍于繁忙的工作,他不得不把女儿送到岳父岳母家照顾。
刚刚失去妻子,现在又要失去女儿,他一肚子的苦无处可说。
俩人一面回忆神伤往事,一面想起了曾在他们最失意时递给他们便当的婆婆。
说起来,那便当也没什么特色,可总是叫人难忘:
紫米团外包着一层海苔脆;
清油炸过的肉酥外酥里嫩;
蛋液里加些章鱼碎烹出的蛋饼醇香有嚼劲儿……
一盒满满当当的便当,慰得人心暖暖的。
路修好了,俩人上了车,四人又陷入了之前的沉默。
这时,车门开了,仿若奇迹一般。
婆婆捧着便当盒出现了。
女人和那位父亲激动地接过便当,忍不住地落泪。
而那个一直在角落里沉默的男人,也有了动静。
他举手要了份便当。
婆婆看了他一眼,给了他两份。
亦如几十年前一样。
原来,这个男人曾是离家千里打拼的摔跤手,离家前迷茫的他也曾得婆婆救济。
婆婆不仅没收钱,还给了他两份:“你长得这么壮,给你两份。”
几年后,男人成了摔跤界的高手。
但随着年纪大了,也慢慢失了人气。
一身债务的他这次本想躲到一个人烟稀少之地自杀。
谁知,一份便当像当初抚慰离家少年惶恐一般,救下了男人的命。
可以看出,严格意义上来说,《亚洲食谈》并不是一部纪录片,更像是一部短片集。
50-60分钟不等的片长,把情感的百转千回讲得有滋有味。
更出奇的是,导演们的故事风格实在亮眼。
越南的《他吃鱼,她吃花》颇有几分王家卫电影里都市男女为情自哀的味道。
印度尼西亚的《玛丽亚的秘密食谱》像极了美好版“西西里美丽传说”。
泰国的《酒席承办人》更是来了一出“迷失泰国”的戏码。
导演们各自按着对当地菜肴的理解,揉搓故事。
新加坡处于文化交流地,美食自然多元融合。
《罗望子》就把当地美食米暹和法国汤料结合,绘制了一锅异域风情满满的大餐。
亚洲四小虎之一的马来西亚发展迅速,速食餐大行其道。
《漂泊》就让传统菜肴和速食餐来了一次对打。
导演们脱离了《亚洲怪谈》里犯下的套路化错误,真正地去理解城市与美食的关系。
而纵观整个短片集,最让我惊艳的莫过于越南篇。
导演对色彩、镜头的把控实在是娴熟,同时他所编排的故事又是整个短片集中最切题的。
首先,冷蓝色调打底,处处透着疏离。
在这种背景下,一见钟情的火花却燃起来了。
空姐与大厨在一间大排档相遇,大厨一碗甜而不腻的杏仁豆花圈住了芳心。
俩人互相挑逗的暧昧,在冷光下并未失了爱意,反而因这份冲突多了几分情调。
像一层被风吹起的纱,看不清虚实,惹得人心急。
又像是不明何处的瘙痒,搔的人情难自已。
气氛到位,故事更是揪心。
空姐偏爱素食,大厨只爱鱼肉。
饮食男女,口味不同,观念自然也不合。
人人都以为,不食人间烟火、只吃花瓣火锅的女人,注定要陶醉在自己的梦里一辈子。
那个把鱼肉片得晶莹剔透、将店面打理的井井有条的男人必然最先回到现实。
可不想,我们都押错了注。
当两人开始了争执,镜头选择退后,将两人隔绝于渔船之上。
不欢而散的对话之后,大厨走到了渔船甲板上,拿灯照向河面。
这时,一个超现实主义的画面来了。
河水消失,只剩下一片望不见尽头的淤泥。
或许,这是在告诉他们,这段露水情缘本就是场不切实际的梦。
他们的结合最后只会和这艘搁浅的渔船一样,困于黑泥之中。
情色只是皮,食欲才是骨。
诸如此类的明喻暗引,或是情欲的巧妙表达还有不少:
印度尼西亚《玛丽亚的秘密食谱》最风情。
印度《盘中月》最震人。
泰国《酒席承办人》最暖心……
《亚洲食谈》就仿若一锅杂烩拼盘,五花八门,味道各异。
就看你最中意的是哪盘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