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 钱朝南——抗肿瘤转移将成为新的抗癌热点

专栏 | 钱朝南——抗肿瘤转移将成为新的抗癌热点

人们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发现肿瘤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863 年人们已经发现局部的炎症改变可以诱导肿瘤的发生。1889 年 Paget 提出的“种子与土壤”理论认为:肿瘤转移灶能否生长取决于受累器官的微环境是否有利于播散过来的癌细胞的存活与生长。1955 年发现肿瘤微环境里普遍存在乏氧的特征。1971 年 Folkman 提出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去抑制肿瘤生长之一设想。1989 年发现了 VEGF,为随后的血管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2005 年提出了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的概念,即肿瘤细胞可以在发生转移之前就着手改造未来将要种植和生长的微环境。2006 年钱朝南团队发现:肿瘤在转移之前,可以改变前哨淋巴结里的血管系统和淋巴管系统,以便随后到来的肿瘤细胞得以存活和迅速生长;而前哨淋巴结内的高内皮微静脉(high endothelial venule, HEV)是被改造的主要血管,改造之后成为管腔扩大、管壁变薄、高效运输红细胞的大血管。这些改造之后的 HEV 可以被随后到来的癌细胞所劫持、成为转移灶里的主干血管。这个过程被称为血管劫留(vessel co-option)。2018 年 Brown 等人发现肿瘤细胞正是借道前哨淋巴结内的 HEV 进行高效的血行播散。

目前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癌细胞的远处转移。已知转移的过程始于癌细胞离开原发灶、侵入周围的微环境。因此,任何可以抑制癌细胞侵袭能力的药物都有可能抑制肿瘤转移。

美国FDA迄今批准的200多种抗肿瘤药物,绝大多数的作用机制都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或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在临床上可以见到肿瘤体积的缩小直至肿瘤消失。还有20多种获批药物是通过改变肿瘤微环境去实现控制肿瘤生长、杀灭肿瘤细胞的疗效。这些药物的作者机制包括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肿瘤微环境里的免疫细胞功能等等,例如2011年批准的CTLA4 抗体和2014年批准的PD-1 抗体最早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目前已拓展到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然而,具备抑制肿瘤转移的抗癌药物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是由于国际上缺乏高通量识别抗转移化合物的技术平台、以及缺乏评价抗转移先导化合物的临床前模型体系,导致临床上迄今鲜有抗肿瘤转移的获批新药。

2018年中国科协发布的《我国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当中,有一个由中国抗癌协会推荐的科学问题入选了:肿瘤转移机制与抗肿瘤转移新药研发。由此可见,抗肿瘤转移新药研发已经成为我国的战略需求。

钱朝南课题组近年来创立了独特的抗转移新药筛选体系。他们充分利用自行建立起来的高转移和低转移细胞,通过荧光值的变化定量显示细胞运动所依赖的关键骨架蛋白表达水平,实现了高通量筛选具有抑制肿瘤转移的有效化合物。钱教授的药筛体系最快可以在药物作用后 4 个小时内产生读值,最小的反应体积是 20 ml。此外,他们还有多个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可以完成抗转移新药的临床前评估。钱教授课题组已从三个化合物/药物库(北大药学院化合物库、中山大学化合物库、FDA药物库)中的14547种化合物/药物中,发现了42种化合物/药物可以高效抑制肿瘤转移。目前正在进行更深入的临床前评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势必催生更多的治疗手段和治疗药物,让我们更加接近征服癌症的共同目标。

讲者介绍

专栏 | 钱朝南——抗肿瘤转移将成为新的抗癌热点

钱朝南

中山大学教授、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I、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 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92年和1999 分别在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和医学博士学位。2000 – 2003年分别在美国德州大学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和美国密歇根州的Van Andel Research Institute(VARI)接受博士后培训。2004年在VARI担任研究科学家。2006-2007年兼职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转化研究实验室副主任。2007年6月,作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科担任主诊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PI。2007-2008年参与国家第十套医改方案的起草工作。2008年被中国卫生部聘为“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研究专家。2008年开始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助理。2009年底至今担任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 Cancer Communications副主编。2013-2019.2担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肿瘤医院副院长。2019年3月开始担任广州泰和肿瘤医院院长。长期从事鼻咽癌诊治、肿瘤转移、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卫生部重大专项分题、863项目分题等。在SCI收录的杂志发表论文170余篇。为41个国际期刊(如PNAS, Cancer Research)担任审稿人。是多个国家级科研基金委的评审专家,包括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英国 The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香港特区政府的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Fund。还担任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评审专家、香港中文大学转化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委员。

阅读推荐:

专栏 | 王朝晖——55岁及以上中老年PTM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专栏 | 王凯峰——中国消化道肿瘤营养治疗现状调查及EMR治疗模式介绍

专栏 | 贾平平——低碳饮食与肿瘤营养治疗

专栏 | 杨晓霖—精准医学时代呼唤叙事医学

专栏 | 李增宁—癌性厌食的评估和对策

专栏 | 钱朝南——抗肿瘤转移将成为新的抗癌热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