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索尼娅·法乐琪 译者:范尧宽 曹嬿恒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美国人索尼娅·法乐琪所著的《农场》,是一部精彩的纪实作品。作者通过对世界上8个国家、数十家肉食品农场的探访,揭开餐桌上食物来源的真相,提醒人们:工业化饲养、人工授精、滥用药物等,不但改变了动物的基因,还有可能威胁全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必须引起高度的警觉与重视。
全书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笼里的永夜”,作者主要讲述了她在加拿大米勒农场、布瑞克养鸡场、查理养猪场、哈雷农场、克拉尔克家禽公司、皮尔斯小牛肉农场、黑水屠宰场的所见所闻;而在书的第二部分“另一个世界的曝光”中,则讲述了她奔波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伯利兹、美国等国家,深入走访肉食品生产基地的经历感受。首先,作者揭开了“有机食品”的真相。作者写道,这些年来,“有机产业就像是热气球似的一飞冲天。在75%的美国和加拿大杂货商店都可以买到有机产品,而调查也显示,将近半数的美国人正试着将有机食品纳入自己的饮食之中,而有五分之二的加拿大人每周都会购买有机食品”。但是,作者在通过了加拿大有机食品认证的米勒农场时却发现,“乳牛被关在牛栏里,面对着灰暗的墙壁。颈部的锁链、排便训练器和粪沟困住它们,使其无法向前、向上及向后移动”。同样,在另一家供应有机鸡蛋、肉鸡的布瑞克养鸡场,她发现:鸡生活在“没有太阳,也没有窗户”的笼子里,“它们尖锐、凄厉的鸣叫在金属之间回荡愈来愈大声。蛋鸡一窝蜂地涌向鸡笼昏暗的后方,彼此相互踩踏”;而“它们吃的是一粒粒黄褐色的饲料”。仅从这两家肉食品生产基地就可以看出,他们出品的“有机食品”,既不是在天然环境中生长的,更没有吃绿色饲料,而纯粹是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食品。
《农场》一书的作者通过潜伏到大大小小的农场当“卧底”,发现了有机食品只是农场主们的宣传噱头、其实并不真正具备有机食品的内涵。除此之外,她还发现,农场的一些饲养方式,也是值得商榷的。一是人工授精。作者在走访大量农场后发现,“在今天美、加地区,有90%都已经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通过人工授精,“当今1头荷士登品种的乳牛,平均每年生产大约2万磅的牛奶”。产量虽然是大大提高了,但它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作者写道,“对任何物种而言,长期的物竞天择依赖的是基因多样性”。然而,“当今世上,全球几百万头的乳牛全都只是区区数十头公牛的后代,这就好比原本复杂、多样的基因池只留下针孔般的一滴。如此狭窄的基因筛选,过去从未在大自然里出现”。那么,这中间蕴藏的危机,谁又能预料会在哪一天爆发、危及人类的健康呢?!二是药物的过度使用。在查理所办的养猪场,进门便有“一股有毒的臭气环绕着我们,空气中弥漫着混杂氨气、硫化氢、甲烷和其他难闻的粪便气体”。同时,查理对刚刚生产的母猪注射抗生素。还对作者说,如果母猪吃得不够,就会打一针盘尼西林。由于经常打针,这些母猪“对于打针毫无反应,和打针以前一样木然、无感,甚至已经没有意识到每天都要挨上这一针”。天天注射药物,让查理养猪场的“母猪缺乏胃口,该吃东西的时候不吃东西,一副死气沉沉、了无生气的模样”。所以,作者面对农场滥用药物的情况无比感叹道:“这一座养猪场和北美洲其他无数的养猪场一样,都是深陷歧途的实验室,它们把人变成怪物,把动物变成半死不活的物体。”
正如《农场》的作者在书中说的那样:“真相是一颗很难摘下,也很难抛出的苹果。”“幽暗不会独立永存,只是因为缺少了光。”只有更多像作者这样的人关注人类自身安全,才能揭开那些隐藏在食品背后的肮脏与秘密,从而通过政府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改变那些影响人类健康的食品生产方式,为全人类筑起一条牢固的食品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