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978年11月12日,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带着一众高层领导人,早早地便来到巴耶利巴机场,焦急地等待着即将迎来的一位贵客。
不久后,一架波音707客机出现在机场上空,地面的人瞬间一片骚动。
飞机着陆后,客机的大门便被打开,一位身穿着米色中山装、面容和蔼、步伐矫健的长者,从客机的旋梯上缓缓地走下来。
已经等候多时的李光耀连忙上前去迎接,紧紧握住眼前这位长者的手,激动地说道:“您能来新加坡访问,实在是太好了!”
这位从客机上走下来的老人,正是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这是邓小平同志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首次前往新加坡进行访问。
虽然当时的中、新两国还并未实现建交,但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不仅破例亲自来机场迎接,还以总理的最高规格接待邓小平。
如此反常的举动,究竟是发自肺腑的尊敬,还是另有所图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故事。
- 【不计前嫌,缓和关系】
1978年,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
这一年,为了使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不落后于世界太多,经过反复的商讨,已经74岁高龄的邓小平最终决定出国进行考察,去看一看别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于是在1978年的下半年,邓小平同志先后共去了7个国家进行考察和学习。而这7个国家中,便包含着新加坡。
邓小平此次的新加坡之行,不仅仅是想要学习新加坡的管理方式,更重要的是想要与新加坡冰释前嫌,获得新加坡的支持。
那么,中国之前和新加坡有何恩怨瓜葛呢?
事实上,新加坡是除了中国以外,拥有华人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人迁居到新加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在郑和下西洋时,带着广东、福建一带的船员曾途径马六甲一带,当时有一部分中国人看到当地的商机后,便决定留下,并由此成为了新加坡最早的一批华人。
而英国的殖民者占领新加坡以后,又开始大量地从中国购买廉价劳动力,前往新加坡工作,后来这些劳动力逐渐在新加坡定居,并且繁衍开来,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先锋力量,为新加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1965年的时候,在李光耀的带领下,新加坡终于摆脱了殖民统治,自此成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但当新加坡独立后,与中国的联系却变得越来越远。
中国人的爱国观念是极其深厚的,无论身在何处,只要祖国有需要,他们必定会倾囊相助。再加上当时大陆正在不断地加强海外华侨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在种种因素的推动之下,在外华人对祖国的依恋情绪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而这也正是拥有众多华人的新加坡所担忧的问题,华人对祖国的热情高涨,这对于刚刚独立不久的新加坡,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新加坡当政开始对中国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敌对情绪。
再到后来,随着美国势力的日益强大,许多东南亚国家便纷纷采取亲美的政策,而为了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新加坡也选择与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分别在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连续四年访问美国。
意识形态以及立场的差异,使得中、新两国的关系很快便跌入谷底。
时间转眼来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逐渐恶化,苏联逐渐把眼光放在了东南亚国家,并企图在东南亚一带扩张势力,对中国形成包围性的威慑作用。
在此背景下,中国不得不转变之前的外交政策,试图拉近与非洲、东南亚等国的关系,并借机寻得这些国家的支持,以此来削弱美、苏两国对中国的控制。
拥有众多华人的新加坡,自然也成为了中国想要争取的对象之一。
于是,中国开始频频向新加坡抛出“橄榄枝”。为向新加坡一方表示我国的诚意,1975年,拉惹勒南访华时,已经行动不便的周恩来仍亲自接见了拉惹勒南一行人。
随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间关系的逐渐改善,同样身为华人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也在根据时势的变化,重新度量对中国的定位。
经过再三考虑,在1976年5月,李光耀实现了他一生33次访华行程的首次出访。
此时疾病缠身的毛主席亲自接见了李光耀,这再次让李光耀感觉到中方对发展中新关系的重视。回国后,李光耀立即放宽了新加坡公民到中国旅游和访问的限制,自此迈开了中、新两国友好往来的第一步。
- 【“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会怎么样?”】
也正是因为有了前面往来的铺垫,所以在1978年1月,邓小平同志才会决定携中国代表团前往新加坡进行访谈。
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李光耀是早有耳闻,他甚至将邓小平当作是自己的偶像。所以,对于此次邓小平前来访问,李光耀自然是十分地重视。在新加坡相关新闻报道中,邓小平出访身份是国务院副总理,但李光耀却破例以总理的规格接待邓小平。
不仅如此,一般别国的总理或者首相来新加坡访问,李光耀很少亲自到机场迎接。但邓小平来了,李光耀就十分激动地亲自到机场迎接。
当天,在一同前往总统府的路上,邓小平一直注视着车外的景色。
看着早已经“改头换面”的新加坡时,他不禁感叹道:在几十年前自己前往法国留学的时候,曾路过新加坡,当时的新加坡还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国家,没想到时隔多日自己再次来的时候,新加坡竟会有如此的改变。
邓小平认为,新加坡十几年来实行的对方开放、引进外资的方针是极为正确的。
当天下午,邓小平与李光耀来到内阁会议室进行正式会谈。在会谈刚开始的时候,李光耀便提出了自己长久以来,一直难以理解的问题。
只见李光耀问道:“中国之前与越南的关系比较好,可如今为何又将越南推向苏联了呢?”
邓小平听到李光耀说的这个问题后,稍稍地思考了片刻,然后回答道:“中国之前向越南曾提供过价值200亿的资金援助,但还是被越南方面视为阻碍,越南多年来一直做着东南半岛联邦的美梦,胡志明的这个想法不会轻易改变,而中国自然也不屑于跟妄图霸权的国家合作。”
见李光耀还是一脸疑惑,邓小平同志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接着向李光耀解释道:“如今的越南就如吸血虫一般,一旦中国撤回了对其的经济援助,他就会立刻紧紧地依附着苏联,但苏联不会满足越南的胃口,到时候,他也只会把越南推向东欧国家。”
李光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邓小平同志这是下了一局大棋。在未来的十年内,越南也必定会因为在东欧国家碰壁而回到中国身边,只是届时的越南只怕是再也不敢提条件了。
高!实在是高!
李光耀不禁赞叹道:“邓小平同志是深谋远虑,与美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我应该多向您学习。”
话音刚落,李光耀便又自问自答道:“我在想,如果你出生在新加坡,而我出生在中国会怎么样?我敢肯定你会成为新加坡的领导人。但是如果我在中国,我很可能走到半路就被人推开了。我能走到一半就不错了。”
李光耀的这番话似乎是在说给邓小平听,也似乎是在说给自己听,作为一代伟人,邓小平身上的优点可真是数不胜数。
转眼便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在晚宴上,邓小平提及想要参观新加坡的“小康之家”,并赞叹李光耀把新加坡建设成了一个“花园城市”。
李光耀听后谦虚地回答道:“我们新加坡只是一个小国,取得的也是很小的成绩而已,我们能做到的,你们中国也一定能够做到,而且还能够做得更好,毕竟我们只不过是广东、福建等地目不识丁、没有良田的农民后代,而你们是留守在中原的知识分子、士族官员,我们自然是没法和你们做比较。”
听完李光耀的这番话后,邓小平沉默了。
他深知,李光耀这番话看似谦虚,实际上还透漏着骄傲。是啊,新加坡可以做到,为什么中国不可以做到?
邓小平暗暗记下了新加坡总理所说的这番话,并当做是一个挑战,同时告诫自己,未来的中国一定要交出一份比新加坡更优秀的答卷!
在接下来的访问时间里,邓小平先后参观了新加坡的居民区、商业区等,了解了新加坡的企业是如何运行,工厂是如何管理,外资是如何引进,
在新加坡的所见所闻,让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有了参考的标准,此时此刻,对于如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状,邓小平在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想。
访问结束的那天,李光耀又亲自把邓小平同志送回了机场。来也迎接,去也欢送,这在新加坡的外交活动里面,是极为罕见的。
从新加坡访问结束后,邓小平便立即召开了那场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经济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自此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封闭的中国必须打开国门,才能再次与世界接轨。
改革开放的国策已定,邓小平又接着开放珠海、深圳、福建、厦门等四个沿海经济特区,以吸引祖籍广东、福建的海外华人的投资,并鼓励经济特区进行工业、建筑业、金融外汇、市场等方面的大胆试验。
就这样,深圳经济特区在数十年间便由一个小镇发展为大都市,而珠海、厦门等地也同样不甘落后。在邓小平带领着中国人民大刀阔斧的改革之下,一个崭新的中国,出现在了世人面前。对于新中国而言,邓小平真的是功不可没。
1980年11月,李光耀再次带着夫人、女儿再次访问中国,此时的中国已经在两年的改革中,取得了一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邓小平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给李光耀:中国做得比新加坡好!
李光耀再次感叹道:“邓小平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此时他对邓小平同志的尊敬又多了几分。
然而,李光耀却没有想到,这次竟是他与邓小平最后一次见面。
- 【多想再道一声:小平同志,您好!】
时间来到1997年2月19日上午9点,此时诺大的北京城似乎跟往常一样,但又透露着一丝不同寻常,全国上下的民众都在电视面前焦灼的等待着一个否定的答案,等待着奇迹的出现。
昨日就有小道消息传言“邓小平逝世”,而正当中国亿万百姓不停地祷告,希望这只是虚假新闻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发布的一篇讣告让举国上下陷入了悲哀。
是的,奇迹没有发生,那个带领中华儿女从一无所有,走向如今幸福生活的伟人邓小平,辞世了。消息一经传出立即震惊了全世界。随即,联合国降半旗,近百个国家政要发来唁电。
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新闻媒体纷纷连夜撤换掉原有的消息。
那一天,各国所有的新闻都绕不开一个名字:邓小平。
“邓小平是20世纪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讲话时,对邓小平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在1979年第一次正式出访美国。访问中,他用风趣幽默的言语以及开朗坦率的性格,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才能与风度,并深深征服了卡特,改变了中国人在美国心中的固有形象。
自此,中美关系也逐渐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邓小平曾经8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仅次于12次的毛主席。这足以见得,美国对于邓小平的重视以及邓小平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而邓小平逝世后,美国《时代周刊》还专门以邓小平为封面刊发了文章,并将以往的红色字体改为黑色,以表达对这位“伟大的总设计师”的尊敬,并评价道:他不仅改变了中国,更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改革的模板。
英国是对“邓小平逝世”一事报道得最早也是最多的一个国家,在邓小平逝世后的第二天,英国路透社便称:他真正改变了中国。
说起邓小平与英国的渊源,还要从他与撒切尔夫人,那场历时两年之久的谈判开始讲起。
1982年9月,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带着此次谈判的主题“香港的前途问题”到访中国,并先发制人地提出了“三个条约仍然有效”的问题。面对英方的咄咄逼人,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一定要收回来的!”
“铁娘子”遇上了“刚汉子”,邓小平拒不退让,双方在这个谈判问题上始终僵持不下。最终,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使得香港顺利回归。
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香港回归之前,老爷子就已经病逝,他终究未能亲眼见证“香港回家”。回归当日,邓小平的夫人卓琳亲自到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现场,完成了丈夫的这份遗愿。
而日本对邓小平的评价是:邓小平足以折服世界。
在邓小平逝世的这天,日本北海道恰好发生了一场小地震,这对于日本来说本就是家常便饭,但日本却将两件事情联系到了一起,说这是“巨星陨落”。
此后几天,日本媒体纷纷对邓小平去世的消息进行报道,称他是一个可以折服世界的领导人。而日本民众听闻此消息后,自发献上白花,送这个世界伟人最后一程。
俄罗斯:邓小平中国的改革之父。
叶利钦总统在得知邓小平历史的消息后表示:“他是使古老的国家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改革宣告者和设计师。”
前总统戈尔巴乔夫也表示:“邓小平是中国的改革之父。”
邓小平生前,分别通过派使者参加勃列日涅夫、以及后来的继任者安德罗波动夫、契尔年科等三人的葬礼,发动“葬礼外交”,使得中国与苏联关系逐渐缓和。
可以说,中苏关系的正常化,邓小平功不可没。
- 【小结】
没有邓小平同志,就没有中国人民如今幸福的生活,如今距离他老人家去世已有25年,若他能亲眼看到如今中国国力昌盛的局面,也必定会感到高兴与欣慰。
中华儿女永远缅怀伟人邓小平,而笔者也多想再重新道一声:“小平同志,您好!”
谨以此文纪念邓小平伟人,中华儿女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