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无现金,REALLY?

by 杨学成

作为帝都一员,在狮城生活也有很多感觉不方便的地方,例如公交车从来不报站,搞得我坐公交车的时候必须同时开着苹果地图,生怕坐错了站。另一个不方便的地方是,出门必须记得带公交卡,因为公交车不卖票,只刷卡。一开始不习惯,后来才知道人家新加坡正在打造「无现金社会」呢:

狮城无现金,REALLY?

A

前不久的8月1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献词中指出,未来新加坡要推动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办好学前教育,第二件是下大力气应对糖尿病威胁(新加坡每十人中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患病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第三件就是大力推动「智慧国」建设,把新加坡打造成无现金社会。短短的国庆献词,这三件事情占了很大的篇幅,证明任何一件都极其重要。

B

在谈到智慧国的时候,李显龙指出,电子支付和无现金交易,其他国家已经走在了前面,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必须迎合潮流,加快发展无现金交易。这个「其他国家」具体不知道所指,但对比一下在国内的感受就很了然了。在帝都生活,只要记得带手机,钱包和银行卡神马的基本上可以不用。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头完成交易,也习惯了扫码支付,现金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交个停车费、买盒水果、吃个煎饼果子、买个手机壳子、喝杯咖啡、租辆共享单车,甚至给乞丐施舍都可以扫码解决。帝都的无现金交易已然深入人心。

C

但在新加坡,手机在支付领域的功能远没有发挥出来,自动贩卖机买瓶饮料只收硬币或小额纸币,食堂买饭也主要靠现金,各种食阁和熟食中心里基本也只收现金,刷卡只接受新加坡本地银行发行的卡片。更为要命的是,这儿硬币使用特别广泛,买个东西就找你一堆硬币,经常一边走路一边听到短裤口袋里哗啦哗啦的硬币声,没多少钱,但声音听上去感觉自己还挺趁。相信最近来新加坡的国人,面对这样的支付现状,都会感叹我国电子支付之便捷。恐怕李显龙总理在提到「其他国家已经走在前面」的时候,脑子里浮现出的应该就是我泱泱大中华的伟光正形象。

D

李显龙总理的话音刚落,新加坡的交通系统就率先行动起来,8月11日,陆地交通管理局联合通联公司(TransitLink)联合发文称,为配合新加坡发展为智慧国,实现无现金社会的目标,公共交通系统将在接下来几年里,逐步取消现金付费选择,到2020年,所有巴士不再接受现金购买车票,地铁站不再接受以现金的方式为公交卡充值。此外,陆地交通管理局在今年3月份,就联合万事达卡推出「账户式付费系统」(Account-Based Ticketing System,ABT),让乘客可以采用「免接触式」信用卡和储蓄卡付费,未来ABT系统还会与VISA扩展合作,一并纳入无现金支付计划。陆交局还在研究将无现金支付计划延伸到私人交通领域,包括停车费、高速公路费和网约车费等。

E

其实,新加坡对无现金社会的认知并非始于今天。几年前政府就在倡导这一理念,当时的学习对象是瑞典。有数据显示,新加坡的现金流通量占GDP的8%,而瑞典只占2%,为了印刷和储备现金,新加坡政府每年要花费15亿美元,使用现金的成本很高。相比于数字支付系统,现金交易效率太低,而新加坡作为金融中心,交易效率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竞争力,因此新加坡推行数字支付系统的出发点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通过技术提升金融竞争力,巩固其作为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这跟国内主要依靠互联网公司推动,服务于自己的用户群体,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政府大力推动,企业积极响应;后者则是企业大胆摸索,政府小心管控。

F

在数字化时代,现金交易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首先是印刷、流通和储存现金的成本日渐高企,需要一系列的加密技术和防伪技术。其次,现金的流通过程中也会存在监管难题,假币、洗钱和地下钱庄等现象屡禁不止,增加了监管成本;第三,用户使用起来也不是很方便,汇通效率很低,支票、汇票等金融凭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远不及电子汇兑便捷。当然,数字汇兑也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技术欺诈往往让监管机构措手不及,普通百姓损失惨重。所以,较早提出打造无现金社会的丹麦,也在技术不成熟和民众意愿不高的双重压力下导致计划搁浅。虽然现金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受宠」了,但真要实现无现金社会却有很远的路要走。

G

对于这些天闹得沸沸扬扬的国内「无现金争论」而言,核心关键点并不是央行否认无现金交易的未来趋势,而是这种宣传给老百姓带来的困惑和恐慌。新加坡也一样,李显龙总理话音刚落,就有人撰文指出无现金社会的倡议会对老年人施以技术歧视。由此观之,无现金社会是未来的趋势,但眼下必须要有真正可靠的且让政府可控可管的平台和技术手段,才能真正开启整个无现金社会的大门。腾讯和蚂蚁金服们,在接下来的支付领域,除了竞争之外,更应该合作,只有以高超的智慧,找到衔接政府诉求与用户需要的支付机制,才能实现长久发展。与其大谈「无现金社会」,不如坐下来好好想想什么是「电子央行」?

A-G

结论:时间包治百病,但向来是个庸医……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