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余韵悠远,流传至今。清明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春回大地、天清地明,故称之为”清明”。但是,这种敦促春耕的节气是如何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的呢?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与之交。清明节源自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与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大概始于周代,距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传说,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此,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在流亡的途中,在一处没有人的地方,又累又饿,站不起来。身边的人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大家十分着急,此时,介子推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晋公子重耳喝了肉汤后逐渐恢复了精神,之后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大腿割下的时候,非常感动,留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即位,也就是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年一起流亡的随臣,但唯独是忘了割肉熬汤的介子推,很多人都劝他向晋文公要赏赐,而介子推却十分鄙视这些人,之后悄悄的到深山隐居。

晋文公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羞愧,带人亲自去找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去了深山,山路艰险,大山之中寻找两人如大海捞针,这时候,身边人献计说不如放火从三面烧山,这样可以逼出介子推,我们在另一面等着就可以。然而,大火烧完之后,还是没有看见介子推,晋文公便到山上寻找,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颗老柳树下坐着,接近一看,已经死了,晋文公后悔不已,大哭不止,在装殓的时候,人们发现树洞里面有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感动不已,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一开始,清明节只是一个节气,是人们外出踏青、玩耍的时节。而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禁火冷食、祭扫坟墓,对于中国人来说,扫墓是对离世之祖先、亲友的怀念及感恩,所以古人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礼仪,非常重视,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还曾诏令天下,寒食上墓。由于清明距寒食较近,所以人们逐渐将清明寒食合二为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达15°)为清明,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与、、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5月20日,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类别:民俗;编号:Ⅹ-2)。

清明节还有许多风俗,比如古代曾经流行的戴柳、射柳、蹴鞠、打秋千等。据记载,宋代就非常注重清明节,每逢清明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以打秋千、蹴鞠为乐,诗圣杜甫《清明》诗中曾写道”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这就是清明,一个农历的节气,一种情感的寄托,一份文化的传承!

经过上千年的传承, 清明节已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缅怀先人还具有了饮水思源、凝聚族群、祈福消灾、关爱自然、迎春健身、调整心情、展望未来等重要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代代相传。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介子推与清明节由来

作者简介
马学民,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大学学历,中共党员。先后在菏泽市十中、菏泽市实验中学、菏泽市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党工委政策研究室、丹阳街道办事处工作,曾任中共菏泽市开发区工委机关报《今日开发区报》主编,菏泽市民俗学会会员,菏泽市儒学研究会、牡丹区作家协会、开发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菏泽市祖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2012年主持编写《丹阳志》。2017年出版由菏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常健作序、150多万字的个人新闻作品集《春华秋实》一书。2011年起历时6年,牵头发起主修涉及山东、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等23个省、700多个村、30万人的《开濮曹徐马氏族谱》。2017年11月份,《在“第三届中华家谱展评暨文创产品交流大会”上,经全国姓氏家谱专家综合评审,荣获“中华好家谱”最佳内容特等奖。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