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国际大都市,风景好,空气好,环境好,治安好,福利好,香港人长寿,平均寿命全球第一,能定居到香港是一种幸福。有没有发现,香港有很多越南人的后裔,他们拥有香港户籍,并且认为自己是香港人。
据说目前香港越南后裔大约在30万人左右,为什么香港会有这么多越南后裔?这要从历史说起。
1975年,当时越南大约有150万华侨、越籍华人,其中约120万人在南越,大多聚集在西贡市(南越首都)。1975年4月21日,在北越占领西贡市的9天之前,南越总统的阮文绍宣布辞去总统职务,逃出南越。
(注,在1975年4月30日前,越南分为南越和北越。现在很多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都不知道南越这个国家。南越存在于1955年—1975年4月30日,第一任总统是吴庭艳,又称吴庭琰。)
南越百姓十分惶恐,尤其是富人、知识分子、华人,他们决定变卖资产逃离南越,因此出现了“西贡大逃亡”。
在4月29日之前,南越百姓都是买飞机票走的。4月29日,南越很多设施已经被北越炸毁,飞机是不能起飞了。所以美国派直升机接走南越百姓。
但是想逃走的百姓太多了,美国直升机接不完的。能被接走的人真的幸运。走不成的人只能坐船了。
4月30日,北越攻占西贡,南越灭亡,从此只有一个越南了。5月4日,一艘丹麦货轮将3000多名越南难民运往香港。
看看这越民船上的标语,真是接地气啊,全是中文啊,祈求香港收留他们,其用词真的是凄惨。无家可归的越南人,走投无路的越南人,希望香港垂怜,让他们能得到一条生路。
越南华侨和越南华人从小说广东话,写中国字,当然喜欢香港,而且从越南到香港船程不到10天,所以来香港就成为了难民寻求活路的最佳中转点。
(越南华侨和越南华人的分别就是前者没有越南国籍,后者有越南国籍。)
越南难民没有能在4月30日前坐上美国的飞机和直升机,只能走另一条路,坐船到香港。
(关于西贡大逃亡,我的前一篇文章《西贡大逃亡,逃出来的人过上幸福生活,还在美国建立了越南城》已经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冗述。)
按理说,1975年4月30日后,西贡大逃亡也应该结束了,留在南越的百姓应该安居乐业,不要想外逃了。可是事实上,他们还是拼命逃跑,还有越南难民源源不断地来到香港,这是为什么?
1978年3月,越南当局强行剥夺在越南的华人财产,并且打击伤害华人华侨,进行排华运动,把华人迁往贫困的新经济区。
(关于越南黎笋集团如何进行排华运动,我的前一篇文章《北越打败南越,如何对待南越百姓?有钱人都倒霉了,华人最为可怜》已经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财产也没有了,命也可能快没了,越籍华人和华侨又开始了逃亡。当初他们选择留在越南,是对越南黎笋集团充满了信心,愿意留下来建设越南。可是越南黎笋集团却充满冷酷,没收了他们的财产,还想要他们的命。
那他们为了活命,只能坐船偷渡了,据说上船一人要掏一根黄金,当然这只是传说,不足为凭。可是当时海上风浪大,船翻了,不少人葬身大海,实在是可怜。
1978年到达香港的越南难民中大约有60%—70%是越南华人。1979年,华人难民的比例已接近80%。这说明,不但越南华人逃到香港,还有越南本国人也逃到香港,不想在越南生活了。
越南在五代之前是属于中国的。五代时期,越南趁中原王朝大乱,无暇管他们,就趁机分家另过,成为一个国家了。此后越南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直到越南成为法国的殖民地。
所以越南一直用的是汉字,直到1945年北越的胡志明废除汉字。而南越却一直用的是汉字,直到南越灭亡。所以就算不是华人,南越人也会写汉字。他们来香港还是比去别的国家更适应,最少不用学文字了。
1979年7月,英国当局签署了一份国际公约,把香港列为“第一收容港”。在越战期间,香港接收超过20万越南难民,这些难民有的只是在香港中转,然后去了欧美国家,但也有一些留在了香港。
不知为什么,英国当局把照顾难民起居的责任推给香港,使香港当局的负担加重。收容一名越南难民,香港当局每年大约需要花费1万2千港元。
至1998年为止,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欠下香港11.62亿港元的债项,好像直到现在仍未归还。
这世间办什么事都需要钱,尤其是救人、收留人,人要解决衣食住行,都需要钱。香港为救越南难民真的花钱不少。做善事靠的是钱,不是空话。所以很多国家都不愿意收容难民,谁都不想自己花钱。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其它成为第一收容港的还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但他们就比较精刮了,他们都公开拒绝难民登岸,只是让难民中转而已。
香港非常仁慈,对越南难民一直实行来者不拒,因为成为越南难民最佳归宿。直到1998年的1月,香港才宣布取消第一收容港的政策。
2000年6月1日,香港最后一个越南难民营关闭了。但最后一批滞留在香港的还有1400多名越南人。没有其它国家愿意再收留越南难民,越南也不要他们,仁慈的香港又给了他们香港居留权,香港最后成了他们的家。
自1975年至2005年,香港一共接收了23万多名越南难民和船民,安排14多万名越南难民移居海外,遣返6.7万多名越南船民,并永久安置了将近1.6万名越南难民。
当然这些数据和香港有30万越南后裔有些矛盾,1.6万越南难民再努力生育,也不会在30年生出20多万人。是不会香港有30万越南后裔只是传言,被夸大事实,以讹传讹了?
著名香港导演许鞍华曾在1978-1982年间连续拍摄三部有关越南战争题材的电影:《狮子山下》之《来客》,《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统称“越南三部曲”,都是反映越战结束后越南民众的苦难命运。
注意,《投奔怒海》影片讲述的是越南难民的故事,但无法在越南拍摄。因为海南和越南的风景很相似,就在中国海南取景,影片拍摄得到了海南方面的大力支持。拍摄的日期是在1982年,大家明白。
《投奔怒海》是由金庸起名, 夏梦监制,林子祥、刘德华、马斯晨 、缪骞人等主演,主要讲述了日本记者芥川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1975年,北越统一越南后,日本记者芥川在岘港现场采访当时情况。三年后芥川又来越南,认识了15岁的少女琴娘,因此看到了越南百姓的苦难生活,后来芥川为了帮琴娘和琴娘弟弟逃离越南,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该片一播放就广受观众好评热捧,并获得1500多万港元的票房,可见香港人是同情越南人的。
话转正题,直到1998年,到香港的越南难民实在是太多了,香港当局在经济上无力承受。
早期来香港的越南难民大多为越南华侨、越南华人,他们会讲广东话,会写中文字,有文化,有技术,身上也有些钱,所以他们很容易找到工作,融入香港生活,不给香港添负担。
而后来逃到香港的越南人素质却不如以前,也未必是华人,真的是负担啊。
咱们可以讲讲道理,上世纪70年代越南人为了逃命到香港还有情可缘,而80年代和80年代之后,越南难民再来香港,还有理由吗?
1986年,黎笋这老哥们就挂了,越南也不打仗了,集中精力搞经济,不再打击华人和富人、知识分子,你越南人好好的待在越南建设越南就行了,你跑香港干什么?
于是在1988年6月16日,香港政府宣布实施“难民甄别”政策,此日期之后抵港的越南人不再直接获得难民资格,被统称为“船民”。船民要先进入羁留中心,等待进行身份甄别。
甄别的根据十分公道,是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相关国际公约和协定,经甄别取得难民资格的越南人比例非常低。一万多人有时只有几十人才通过甄别,成为难民,留在香港。
那些没有获得难民身份的越南人,一律被视为非法入境者,面临被遣返回国的命运。
而后香港就有了三种难民营:第一种是开放式难民营,这是1982年7月以前抵达香港的越南难民;第二种是禁闭式难民营,这是是1982年7月至1988年6月之间抵达香港的越南难民;第三种是船民羁留营,这是是1988年6月16日以后抵达香港等待甄别,或者已经被甄别为非难民的船民。
可是就算是非难民的船民不能返回越南,也不被外国接受,所以仁慈的香港允许他们申请居港权,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
2005年,留在香港的1400多名越南人领取了香港身份证,获得香港合法居留身份。在这些越南人搬离难民营时,香港政府还给了搬迁津贴,数额由3950港元至11000多港元,香港政府为此支出310万港元。
可惜这1400多人大多没有文化和技术,估计他们不会说广东话,也不会写中文字,找工作真的不容易,只有三分之一人找到了工作,剩下的人也许只能住香港笼屋了。不过对于他们来说,留在香港,就有了希望,总比待在越南好。
平心而论,1986年后来到香港的越南人未必是华人,也未必是逃命的,他们可能只是看到香港的繁华,想移居香港。看看前些年越南穷成啥样,“越南新娘”都成为一个名词了。
越南的黎笋集团发动战争并开展“排华运动”,给南越百姓带来无穷苦难,香港却无私接受了这些越南难民,实在是人道主义,值得赞扬。
这些越南难民已经成为香港人,他们不会再认为自己是越南人!谁给他们温暖,谁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他们,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他们应该清楚。
这就是为什么香港会有那么多越南后裔的原因了。现在越南搞活经济,百废待兴,太需要钱了。越南希望在外国的越南侨民用经济能力回馈越南。
但这可能吗?就如那句古诗所言:“昨日朱门逃生死,又为朱门织衣裳?”越南想让在外国的越南侨民出钱,这简直是做梦啊,反正居住在香港的越南人已经成为香港人了。
全剧终,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