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场还不够?专家又提出绿色金融和碳税概念

碳市场还不够?专家又提出绿色金融和碳税概念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企业已经切实开展了减碳的行动计划。近日,中石化、宝丰能源、浙江能源等企业介绍了企业的减碳行动,通过减少使用高碳化石燃料和高碳电力,推动工艺升级提高转化率,进行煤电的灵活性改造,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推进传统业务低碳转型升级。

在当前情况下,中国的减碳任务还比较艰巨。有专家指出,减碳要和经济发展同步,中国要面临减碳、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在这个过程中,绿色金融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也有专家分析,我国建立一个完善的碳市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建议在碳市场之外,通过征收碳税来推动各行业碳排放均值的不断下降和循环迭代。

减碳与经济发展并行

从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我国众多企业都摩拳擦掌,进行了新的生产规划,生产、减碳两不误。但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要想取得立竿见影的减碳效果还面临诸多挑战。

9月16日,在清华五道口“碳中和经济”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金涌指出,实现碳中和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中国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最大,占据全世界三分之一,是美国的两倍。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仍处于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中高速增长,人均能源需求尚有较大上升空间,未来碳减排压力较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表示,据国际组织、科研机构测算,我国碳排放峰值将超过100亿吨,而美国碳排放峰值为57亿吨,欧盟约为44亿吨。碳达峰、碳中和不是要简单以牺牲经济增长速度、国民财富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代价,而是要实现碳减排约束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张晓慧强调,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经济发展方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也将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持续迭代的技术创新型。因此,中国需要按自身节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平衡经济发展与降碳减排,预防和化解转型风险,实现有序公正绿色转型。

企业减碳行动进行时

目前,我国能源企业已经从意识到行动,实实在在地开始了减碳计划,进行了减碳路线图的规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马永生在论坛上表示,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看,未来需要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不断提升油气供给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打造绿色油气田,加大控碳减碳降碳力度,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大力提升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通过节能提效、降低能耗实现减碳;通过减少并最终避免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降碳;积极开发分布式风电、光伏和地热资源,以减少使用高碳化石燃料和高碳电力实现控碳。

据了解,面对双碳目标,中国石化表示,将大力实施绿色洁净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坚定不移迈向净零排放,引领我国能源化工行业低碳转型进程。大力推进传统业务低碳转型升级,加快“油转化”“油转特”步伐;不断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把新能源业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积极发展“四供两融”业务,规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1000座加氢站或油氢混合站、5000座充换电站、7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

宝丰能源集团董事长党彦宝表示,宝丰作为一家能源化工企业,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响应国家的双碳战略号召,在行业内提出了企业碳中和的目标,力争用10年完成企业50%的碳中和,用20年率先在行业内实现企业碳中和。宝丰能源加大科技创新,推动工艺升级,提高转化率,降低碳排放。在行业内一般3.3吨甲醇生产1吨乙烯,通过技术升级宝丰能源已经做到了2.7吨甲醇生产1吨乙烯,比同行业的转化率提高了18%,实现直接性的碳减排。宝丰能源用太阳能发电替代网电,通过用绿电替代火电,减少火电用量,促进节能减排。

浙江能源天然气集团董事长杨敬东表示,浙江能源是中国能源门类最齐全的省属的国有企业,既有煤、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也有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还有核电。“3060”目标对我们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浙江能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要翻两番,争取达到2千万千瓦。对传统能源进行转型升级,浙江能源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超低排放,进行煤电的灵活性改造,也在开展CCS(碳捕捉和储存)的示范项目,同时开展储能电厂的建设,对氢能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绿色金融将为双碳目标助力

中国想要完成双碳目标,就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钱从哪里来呢?有专家指出,绿色金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张晓慧表示,绿色金融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联合国测算,要实现《巴黎协定》的气温上升控制目标,全球需要总投资大约为90万亿美元。我国实现碳中和同样需要巨量的资金投入,据多个机构初步估算,我国实现双碳战略所需投资大约在150万亿——30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每年将在双碳领域平均投资3.75万亿——7.5万亿元,大约相当于全年投资的10%左右。

张晓慧指出,如此规模的“绿色”投资,无疑会给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此巨量的资金从哪里来?过往的经验数据显示,绿色金融对碳中和的资金支持比例将达到90%,而政府财政支持比例仅为10%。发展绿色金融,能够有效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环保领域,优化全社会生产要素配置,在提供“碳中和”资金上发挥不可或缺的支柱性作用。通过公共部门和金融机构的不懈努力,绿色金融已为我国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成为引导资源投向绿色产业、支持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

除了绿色金融的支持外,减碳还需要进行制度上的优化。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鞠建东表示,“中国碳市场的发展与完善还需要在立法(减排总量、配额发放方法)、量化、定价等多个方面有长足的进步。碳市场作为一个全新的、定义了权限的市场,发展将存在诸多困难。建立一个完善的碳市场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靠碳市场支撑去实现2060年碳中和是非常困难的。”

鞠建东指出,碳市场之外,国际上还有一种比较普遍和成熟的做法是碳税。碳税主要是指对碳排放征税,对每吨碳排放征税,是环境政策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从全球范围来看,发达国家中的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已经实施碳税,日本已对石油、煤、天然气征税,新加坡已经实施,印度和南非计划2022年实施,美国多次提出但尚未实施碳税,英国、中国尚未实施碳税。但现在实施的单一碳税也有一些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中国可以考虑不同的碳税,可以考虑累进碳税。“我们提出了一个碳中和实现的具体经济路径,通过累进碳税,来推动各行业碳排放均值的不断下降和循环迭代,从而实现2060的碳中和,可能比碳市场的方式更为有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