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开发并举,系统推进能源科技战略布局

来源:【科学网】

“双碳战略提出后,公众的关注点更多转向了风光类新能源,甚至有舆论宣扬要尽快退出煤电。而近几年的‘运动式减碳’,关闭了约10亿吨煤炭产能,限制了煤炭产能,影响了煤电的发展。到去年,我们都见到了因此产生的严重后果——全国大范围的电荒,东北地区甚至出现了紧急拉闸限电,对社会和国民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在8月7日召开的2022可持续能源发展国际会议上表示。

他指出,基于我国一次能源“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禀赋,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消费是我国能源和电力的消费特征。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完全不具备完全退出煤电的可行性,而煤电的逐步脱碳才是应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现阶段,通过“高效化实现自身减碳”和“灵活性实现结构减碳”,是煤电的两大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报告中指出,在碳减排背景下,欧洲、美国和日本已完成工业化阶段,高能耗产业已退出戒转移,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基本脱钩,均已碳达峰。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次能源消费仍处于增长趋势中,因此碳排放也仍处于增长阶段。

“同欧盟和日本相比,中国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的时间要短得多,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因此要付出更加艰苦努力。因此,减排开始时间越早,减排压力越低,低碳技术应用越早,边际减排成本越低,所需的总成本越低。”他说。

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陈掌星看来,CCUS是当前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具潜力、最具实效的碳减排技术。期全球碳封存潜力巨大,陆上二氧化碳封存容量约为6万亿~42万亿吨,海底二氧化碳封存容量约为2万亿~13万亿吨,二氧化碳在地下咸水层的封存容量占所有封存类型的98%。CCUS将迎来万亿级产业风口。

陈掌星表示,相关研究表明,碳中和目标下中国有着较大的CCUS减排需求:2030年0.2~4.08亿吨,2050年6~14.5 亿吨,2060年10~18.2亿吨。“CCUS技术由碳捕集、碳运输以及捕集的碳利用或者安全封存等过程构成,存在路线长、基础设施复杂等问题,项目投资巨大,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大规模推广的关键因素。”他分析说。

“可持续能源发展不是限制能源发展的紧箍咒,而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在会上表示。当前我国能源行业正孕育着革命性变革,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低碳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培育能源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强能源科技发展战略布局,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气候变化显著提高了极端天气发生频率,极端高温发生频率较工业革命前提高了2.8 倍和4.8倍,极端降雨发生频率较工业革命前提高了1.3 倍、农业和生态干旱发生频率较工业革命前提高了1.7倍。“应系统推进温室气体控制,温室气体和环境质量是密切相关的,抓住了是双赢。同时,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然比世界平均水平高,节能有很大空间,应该节约和开发并重,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说。

此次会议会期从8月7日持续至26日,包括核能清洁利用、CCUS、等36个分论坛。会议旨在促进最新成果的共享,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一批项目合作、引进一批高端智力人才,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

此次会议由中国能源学会、北京市怀柔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支持,39家单位共同承办。来自中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十多位院士和能源专家参会。

本文来自【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