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察|惠州离世界级石化中心有多远?

智库观察|惠州离世界级石化中心有多远?

日前一宗大项目的签约引发关注:全球最大的跨国石油和天然气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落子广东,该项目总投资数十亿美元,位于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结合该地区已布局的石化产业来看,该项目的意义不同寻常。惠州市规划提出,大亚湾石化区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石化基地。那么,从当前来看,离这一目标还有多远呢?

大石化产业:现代工业的造血机

石油,堪称最能代表世界贸易的大宗商品,相应的石化产业则因其规模大、覆盖广而成为现代工业的最重要支柱之一。

智库观察|惠州离世界级石化中心有多远?

这从《财富》杂志不久前发布的2018世界500强就可见一斑:全球前十大企业中,石化企业赫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中石化、中石油、荷兰壳牌、BP、埃克森美孚。

当然,这份名单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证明:石化产业集中度之高,甚至超过了汽车制造、公共服务、金融等传统垄断性行业。

从时间轴上看,二战之后兴起的石化产业,逐渐由美国独大发展为美欧日三足鼎立,再到中东和亚洲东部(以东亚日本、中国和东南亚新加坡为代表)崛起,这种产业布局的演进从全球乙烯产能分布上可谓显而易见。

乙烯强炼油弱,对标世界级石化中心找差距

不久前的一宗大项目落地:全球最大的跨国石油和天然气上市公司埃克森美孚落子广东:广东省、惠州市、广东省粤电集团分别与埃克森美孚公司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化工综合体项目初步投资协议和惠州LNG接收站项目共同合作备忘录。

单从这个项目本身,已然不容小觑:总投资数十亿美元,采用“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的独特创新技术,建设一个由多期构成的大型化工综合一体化项目,可实现世界级单套装置的最大产能,一期项目将包括年产120万吨乙烯的灵活性进料蒸汽裂解联合装置,两条高性能聚乙烯生产线和两条差异化的聚丙烯生产线。

如果结合其落地的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则更加意义非凡。

在埃克森美孚落地前,目前排名世界500强87位的中海油和中海壳牌(中海油和壳牌合资企业)已经在这里耕耘多年,并将这里打造为全国炼化一体化规模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炼油年产2200万吨,乙烯年产220万吨。

从惠州当地政府规划来看,该石化区发展目标直指世界级石化基地。当然,从目前产能看,其实现这一目标仍有不小距离。

一个世界级石化基地,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要拥有世界级的规模体量。按照业界普遍共识,世界级石化基地的炼油加工能力在4000万吨/年以上,乙烯加工能力在200万吨/年以上。休斯敦、新加坡、鹿特丹三大世界级石化基地,年炼油能力早就分别达到2.7亿吨、7000万吨和5000万吨。相比之下,大亚湾石化区的乙烯能力已跨入“世界级”,但炼油能力仍有相当差距。

智库观察|惠州离世界级石化中心有多远?

惠州大亚湾:最快三年建成世界级石化基地

大亚湾石化区的进军“时间表”是:到2020年,石油炼制、乙烯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000万吨、500万吨,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和大亚湾石化区一样,细数全球排名前茅的石化园区,它们的发展路径模式基本一致,都是依靠聚集行业巨头实现快速提升体量。

比如,美国休斯敦石化园区包括22家全球500强企业总部在内,有70多家业务遍布全球的大型化工企业;新加坡裕廊石化工业基地汇聚了近百家世界大型石化跨国企业;荷兰鹿特丹石化工业基地则几乎集聚了世界上所有著名化工公司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

“聚集行业巨头是世界级石化园区得以发展壮大的普遍规律。”大亚湾区石化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大亚湾区安全生产首席顾问蒋兴镛分析认为,这不仅能够获得大量投资,更重要的是,借助他们产生的“虹吸效应”,可以吸引更多中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从而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

埃克森美孚的新项目,不仅将使得这个40平方公里的石化区呈现“三国演义”,更是二战以来全球石化产业布局迁移的一个缩影,进一步加速大亚湾、惠州乃至整个广东崛起一个堪与美国、欧洲比肩的大石化产业集群。

然而,有一个“硬伤”是大亚湾石化区必须破解的:土地紧缺。

大亚湾石化区目前规划范围内仍有海域面积14.56平方公里。在陆地面积中,则剩余可开发的实际面积仅约1平方公里。这一工业发展基础要素的缺乏,一方面促使石化区走高精尖路线,在引入项目和企业的门槛设置上要求更加严格,另一方面随着更多项目的落户,炼化产能的不断提升,这对中下游精细化工产业的集聚又产生了严重的限制作用。

事实上,除了大亚湾,惠州此前在其它县区已经布局了石化产业园区,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到发展预期,不久前惠州召开的市委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如何拓宽大亚湾石化区发展空间,在周边谋划建设新材料园区,同时用好稔平半岛空间大、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战略支撑点。这无疑为惠州建设世界石化产业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前景。

智库观察|惠州离世界级石化中心有多远?

强强联合,打造世界最优石化产业带

环顾广东沿海,除了大亚湾石化区之外,位于湛江东海岛的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计划2019年投产,设计炼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为80万吨/年;此前因市场、资源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变化进入“休眠”状态,位于揭阳的中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今年10月全面复工,一期按年生产能力为2000万吨炼油+260万吨芳烃+120万吨乙烯建设; “十二五”期间,茂名石化投资250亿多元,使炼油规模提升到2000万吨/年,化工能力提升到115万吨/年,已经成为集石油化工和煤化工于一体的国内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之一。

换言之,加上大亚湾目前已有2200万吨炼油和220万吨乙烯,埃克森美孚项目120万吨乙烯年生产规模,在不久的将来,广东沿海炼化规模有望达到7200万吨炼油,至少420万吨乙烯的年生产规模,成为大湾区里名副其实的世界级石化产业带。

在各产业园区的合作上,广东完全可以通过“强强联合”达到产能、技术和研发能力的最大化。比如,大亚湾石化区在关键石化中间产品特别是乙烯生产规模和技术上具有世界领先的优势,茂名石化则在煤化工上独树一帜,更可以借助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南大门的特殊区位优势,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广阔市场,打造成为二战以来影响力最大、产业链最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大石化产业集群。

【撰文】南方经济智库特约研究员 王彪

【校对】吴荆子

【作者】 黄应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经济智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