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颜值即正义,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可能我们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会认为这是对颜值的调侃,是一句玩笑话,但生活中真有这样荒唐的事。

一,颜值高逃过死刑

2019年的7月2日早上,新加坡某夜店出来的6男1女围殴一名31岁的印度裔男子,残忍割喉导致男子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7个人都被以谋杀罪名起诉,根据新加坡的法律,他们最高可能被判处死刑。在这七个人的信息曝光后,荒唐的事情发生了。

这个女嫌疑犯萧玉珍因为长着一副迷人的脸蛋而走红,一时间有超过22万的粉丝为她求情,要求警方将她无罪释放。

这些粉丝们认为,萧玉珍是被牵连的旁观者、不可能是杀人凶手、她是无辜的;支持她,为她寻求正义,让警方快点把女神释放……反正他们就是认为漂亮的萧玉珍不会是杀人犯,她是善良的。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最后粉丝们的不合理请求竟然成真了,检方对她的指控从谋杀被降级为了袭击,成功逃过了死刑。

当然,警方并不是因为粉丝们的求情而对萧玉珍轻判,事实上她并不是直接杀人凶手,但她确实参与了谋杀,是帮凶。只是,那些认为颜值即正义的,为她求情的众多粉丝们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只看到她迷人的外貌,对她的凶残行径却视而不见?

二,爱美是本性,以貌取人是本能

漂亮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长得漂亮是一种优势,看到过一个点赞很高的搞笑的调侃,长得好看的人撒个娇能解决的问题,长得普通的人要用武力才能解决,这也反应了人们对漂亮的人比较宽容。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漂亮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赏识,相同能力的两个人竞争同一岗位,漂亮的人一定会被优先录取,而且漂亮的人犯错误也更容易得到原谅。

有研究表明,相貌一般的人要比长得好看的人少赚3% ~ 8%。长得好看的学生会从老师那里得到更多关注和更高评价,长得好看的患者能得到医生更加人性化的照顾。

不过,漂亮的人的能力很难被认可,他们的付出会被漂亮的表象所掩盖,被不了解的人认为是中看不中用的花瓶。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我们都是爱美的人,会希望自己拥有美丽的容貌,有的人为了拥有完美的身材,会近乎苛刻地要求自己健身,节食;有的人为了变得更美丽,可以忍受“千刀万剐”的痛苦去整容。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我们都是会以貌取人,帅哥美女拍的广告,我们不会觉得厌烦,会有耐心的看下去;帅哥美女做的直播,很多人愿意掏钱刷礼物;帅哥美女主演的电视剧,就算是烂片也有很多的观众愿意看,反之,就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我们都会“看脸行事”,对于同一件事情,因为外貌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反应。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设计了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他们邀请一名6岁的女孩分别穿着漂亮或脏破的衣服,扮演迷路的人,观察遇到她的路人分别有什么反应。

女孩先穿着质感上乘的衣服乖巧的站在鲁吉亚的街头,很快就有路人来关心询问她,并愿意帮助她寻找家人。

化妆师把女孩打扮成路边乞丐的邋遢样,让她站在同样的地方,可是,热闹的街头没有人为她停留……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然后,他们让女孩用同样的方式到餐厅扮演,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人们愿意对一个衣着整洁,可爱的孩子伸以援手,对邋遢的孩子视而不见,人们在意的只是孩子的外貌。

三,心理学来解释以貌取人的真相

以貌取人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为什么会以貌取人?下面我用心理学来解释以貌取人的真相。

1. “光环效应”以偏概全的误导

罗伯特·希奥迪在《影响力》一书中,发表了这样的见解: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把一些正面的品质加到外表漂亮的人头上。在心理学上这个叫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提到光环效应,我想说说“姆潘巴现象”,1963年的一天,初三学生姆潘巴偶然发现自己放在电冰箱冷冻室里的热牛奶比其他同学的冷牛奶先结冰。

姆潘巴就鼓足勇气向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玻恩博士请教,奥斯玻恩博士随后证明了他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人们就把这种现象称为“姆潘巴现象”,并当做真理。

直到40年后的2004年,庾顺禧等人用上万个数据进行多因素分析,最后推翻“姆潘巴现象”:在同质同量同外部温度环境的情况下,热液体比冷液体先结冰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光环效应产生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一旦变为光圈被夸大,其缺点或优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因为人们被物理专家的光圈影响,自然地接受了他给出的结论。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萧玉珍案件就是因为她长得漂亮,人们把这一优点放大,掩盖了她参与谋杀的事实,以偏概全,认为漂亮的人都是善良美好的,才有了后面为她求情的荒唐事。

2.锚定效应,受思想中“锚”的影响

第一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事情发展的所有判断,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叫“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指的是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更容易支配人们的判断,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会把思想固定在某个地方。

所谓的“锚”,就是我们对事物的第一印象,人们在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发生。

锚定效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面试的时候,你前三分钟的表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是否会被录用;相亲的时候,很可能你们见面时的第一印象就决定了是否要跟对方继续交往。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有人做过分析,第一信息对于人们知觉的影响高达75%。最初的瞬间几乎就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对萧玉珍案件来说,人们对她的第一印象是迷人,可爱,这个第一印象就是“锚”,随后人们对她的判断都是根据这个“锚”进行评估和考量,由于人们对“锚”的良好印象,导致人们的结论跟事实严重不符。

四,摆脱“思维定势”,教你走出以貌取人的思维

以貌取人很容易犯错,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因为弟子澹台灭明丑陋的相貌,而否认他的资质和品德,结果被他的实力打脸。

以貌取人其实也是思维定势产生的结果,改变以貌取人的行为就要先摆脱变思维定势。

1.了解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每个人思考问题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思维定势也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迅速解决特定的问题。

但是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在应对新问题,或者有任何情境变化的问题会起到错误的引导作用,对于讯息千变万化的当今社会,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更接近事实。

就萧玉珍案件来说,她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杀人动机,人们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忽略了她的凶残,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2.如何摆脱思维定势,给以下几点建议:

a.接受全部的自己

容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从胚胎生成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们自己的容貌,不管美或丑,都发自内心的接纳自己。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每个人都不会是完美的人,都会有他擅长的一面和欠缺的一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认可自己的优点,不要拿自己的短板去跟他人的长处做比较,也不要拿自己的优点去和他人的缺点做对比。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做最真实的自己。

b.心灵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美,通常都是对在外美的评价,在外美是显性的美,我们单凭照片都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外在美。

外在美是很肤浅的美,人更重要的是内在美(心灵美),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良好的美德。

案例中的萧玉珍,她就像披着人皮的狼,外貌再怎么迷人也抵不过她内心的凶残,她本质上是丑陋的。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人的美在骨不在皮,不要被外表所蒙蔽,颜值并不代表正义,对美貌保持一个中立客观的态度。

c.对事情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人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经常会自作聪明,往往看到事情的表象就自以为知道了全部,不屑去了解更多,不去进步,殊不知自己是“井底之蛙”,知道的只是整个事情的冰山一角,自以为的全部微不足道。

我们对事情该有一探究竟的欲望,多问个为什么,可能会推翻你的想象,也可能会发现你不曾了解过的事实,只有对事情有个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d.不要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物

人的思维是很奇怪的,人们会选择性的去接受一些事情,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部分。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像萧玉珍案件,粉丝们为她求情,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萧玉珍参与谋杀,是他们不愿意相信迷人的萧玉珍会做那样的事,他们选择性的相信了自己愿意相信的。

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往往会是自己骗自己,我们自己相信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理,主观意识的判断很容易出错。

e.与时俱进,接受新鲜事物

时代在高速发展,演变出很多新鲜事物,美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化,多样化。

我们在接受到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美,大脑受到思维定势的禁锢,会接受无能,去否定它们。

思想上的落后,会让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会做出更多错误的判断。

多关注时事新闻,了解民声动态,多观察多发现,去了解美,发现美,创造美。

美女因颜值高逃过死刑,心理学解读以貌取人背后的真相

结语:人性非常的复杂,大多数的人很懂伪装,心思越复杂的人越伪装的让人看不出破绽,以貌取人很容易让自己吃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