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议员连推法案“硬”对中国 砸钱欲阻中国高科技崛起?

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23日高调宣布,他已经指示议员们研拟一套措施以应对中国崛起,强化美国科技业,对抗“不公平做法”。推动本国高科技发展以在竞争中胜出,本无可厚非。但听听舒默以对抗中国为目标,又是要联手盟友,又宣称在这些领域“美国价值观”必须是赢家,就知道这很可能是一条歪路。在透露上述消息时,舒默毫不讳言他在利用国会两党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氛围。24日,美国参议院另一些跨党派议员要重提一项立法,要求对中国“扼杀美境内对华批评声音”“迫使美企亲华”的做法追责。他们所谓的“取悦中国”,就是在香港和台湾等涉及中国主权和内政问题上犯错的美企,在中国要求后道了歉,改了错。美国总统拜登仍将中国视作“最大的竞争对手”,并在上任之初的这段时间多次宣扬这种竞争,但他有意与特朗普的对华政策保持区分度。然而,特朗普执政的4年显然已经深刻改变了美国。对于誓言重新领导世界的美国来说,在喊口号的同时,首先应学会如何像个大国一样竞争。

扯上价值观竞争

在23日的记者会上,舒默披露了部分计划内容。他称已经指示参议院相关委员会根据自己去年的提议,起草一项跨两党法案。当时,舒默提议投入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刺激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半导体等重要科技领域的研究。舒默称,今年的方案将针对制造业、科学与技术、供应链和半导体方面进行投资。据路透社报道,作为方案的一部分,美国参议员们还研究通过提供紧急资金支持,落实去年“国防授权法案”中的跨党派半导体计划。

“不能让中国在芯片制造领域超过我们。”舒默将半导体制造业称作美国国家经济和安全领域“危险的软肋”,称起草上述立法就是要在竞争中“击败中国”,保护美国的半导体供应链,维持美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研发和存储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舒默作出上述表态之前,前谷歌CEO、现任美国人工智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的施密特23日在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有关新兴技术及其对国家安全影响的听证会上发出警告,声称中国对美国的“威胁非常、非常真实”。他说,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兴技术方面,美国“只领先中国一两年,并非5至10年”,而在人脸识别等领域,中国遥遥领先。《华盛顿邮报》称,根据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美国半导体公司占全球芯片销售的47%,但只有12%的全球芯片是在美国制造。中国在芯片领域大举投资,并迅速取得进展。

美国时常指责中国企业因为政府补贴,“不正当”获得竞争优势。但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国防授权法案”中的半导体计划就是授权为投资美国半导体制造的公司提供联邦补贴,以及为芯片研究提供更多联邦资金,但国会尚未为这些项目拨款。23日,美国半导体业协会对舒默的声明表示欢迎,敦促拜登和国会“大胆”投资国内半导体制造和研究。

在应对中国技术发展挑战时,美国还想走联手盟友的路子。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报道,舒默提议的法案的另一个主题,是加强美国与盟友及伙伴的关系,包括北约、东南亚国家和印度。舒默23日称,这既是价值竞争,也是投资竞争,“美国的价值观是所有这些领域的赢家,这很重要”。他批评欧洲领导人最近的言论令人担忧。《南华早报》报道说,英国首相约翰逊近日表示,他决心改善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无论遇到什么政治困难”。本月初,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欧盟不应与美国联手对付中国。“这是个坏兆头,我们必须在关键盟友之间建立所有可能的技术分享路径。”舒默抱怨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芯片短缺问题令美国汽车制造行业深受影响,不得不大幅削减产量。24日,拜登将与国会议员开会讨论供应链问题。《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拜登最快本月会签署一项行政命令,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合作,联手打造“不含中国大陆”的科技供应链。不过该报提醒说,重组供应链可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且将令美国企业成本增加。

扬言让中国对美企“亲中”负责

想要利用美国国会两党对中国持强硬立场氛围的,不只是舒默。民主党参议员默克里23日告诉路透社,两党参议员最早将于24日恢复立法,对抗中国对美国的“审查”做法。报道称,美国官员曾抱怨,中国政府不断迫使美国企业采取亲中立场,包括连锁酒店、航空业、好莱坞电影制片等行业,借此压制对中国的反对声音。这项新举措是要让中国为其做法负责。

根据报道中所举的例子——休斯敦火箭队总经理发推文支持香港抗议活动后,中国停止转播NBA赛事;中国要求航空公司和连锁酒店网站更改对台湾的描述等,所谓“强迫美企采取亲中立场”,不过是中国维护主权利益,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内政的正当之举。默克里和法案草案的共同提出者之一卢比奥都是反华派,二人曾联合提出所谓“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妄图用新疆问题抹黑并制裁中国。默克里不久将成为美国国会中国问题执行委员会主席。

路透社报道称,这项法案将要求拜登设立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下属的跨部门工作组,以监控和应对中国对美国人和美国企业的“审查”或“威胁”。一些国会议员认为,这不够有力,要求采取更强力的回应,像是如果美国员工因中国方面压力而遭开除,能够更容易提起诉讼,或要求美国大学披露与孔子学院的财务关系。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24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如果美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必须的,中企在美国也是这样做的。其实,美国在华大多数企业都很务实,并不愿意触及敏感问题。他怀疑多数企业其实不会很赞同这样的法案。路透社的报道中也提到,美国前司法部长巴尔曾批评好莱坞电影公司屈服于压力“取悦”中国,但当时相关公司选择沉默以对。

24日在被问到默克里牵头的立法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说,中方希望美方有关人士倾听工商企业界、美国内和国际有识之士的呼声,客观看待中国和中美经贸关系,同中方一道,加强对话沟通,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进合作,妥处分歧,推动中美经贸等领域关系健康发展。

“美国恐怕回不来了”

“拜登宣布‘美国回来了’,外界想知道他能走多远,尤其是对中国。”印度The Print新闻网24日这样评论。路透社称,拜登政府曾表示,正在就针对中国的计划进行审查,并承诺对中国采取强硬但更偏向多边的路线。然而,共和党内对华鹰派人士加大施压力度,要求拜登延续前任特朗普对中国的强硬政策。

对于舒默和默克里等民主党议员也煽动对抗中国,袁征对《环球时报》记者说,特朗普执政4年大肆渲染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感,甚至一度试图发动对华“新冷战”,明显动员了美国两党,甚至令普通民众对华好感度下降。面对国内重重矛盾,他们急于在外部找一个对手,从而有助于在国内一些议题上更好达成共识。

《南华早报》24日报道称,随着拜登长长的任命清单一项一项完成,关于谁将被选为下一任美国驻华大使的猜测不断升温。在华盛顿流传的人选包括前美国国务院高官伯恩斯,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前芝加哥市长的伊曼纽尔,前参议员麦卡斯基尔以及现任美国驻越南大使克里滕布林克。目前,拜登政府对驻华大使人选守口如瓶。

针对外界猜测,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23日回应说,拜登政府选择的驻华大使应该在美中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他强调,美国和中国存在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拜登要确保任命的人选合适,在同中国的竞争策略上与总统保持一致。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拜登向传统盟友宣告“美国回来了”,将重新领导世界,尤其是共同对抗来自中国的挑战。但美国缺乏压制中国的绝对力量,且越来越力不从心。而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深化实质合作,且作用会越来越大。美国回来的充分条件在于美国复原的速度和力道,以及中国突然停止壮大。当这两项都不存在时,美国恐怕回不来了。【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林日 环球时报记者 张旺 柳玉鹏 陈欣】

来源:环球时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