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作为中国第一批列入最高法院“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的仲裁和调解机构之一,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的30多人团队,是上海打造亚太仲裁中心的推动者。

提起近来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完善仲裁管理机制提高仲裁公信力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的实施意见》,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即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屹重复了两次“正当其时”。

马屹告诉第一财经新闻记者,上海在司法环境、优秀人才集聚、仲裁机构、城市战略和仲裁服务需求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打造国际仲裁中心不乏底气。但对标中国香港、新加坡、伦敦等国际仲裁中心,仍有不少亟待补足的空间。

受理案件翻倍的背后

数据统计显示,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在过去5年内解决的涉外案件占总量的18%;2018年受理的案件比2016年翻了一倍,达1118件;涉及到当事人的国别数量,也从前几年相对稳定的23个国家增加到28个国家。

另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受理的案件已经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承认和执行。

马屹说,2018年争议案件的增幅较大,这跟经济形势相关。另一方面,受理案件不断增加的背后,也凸显出上海已经具备的基础和优势。

2018年10月的最后一天,2019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出炉,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的排名一次性提升了32位,跃居第64位。这其中占据55%权重的上海功不可没,从2017年开始,上海推出了一系列大力度的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大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营商便利度。

马屹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商事仲裁是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涉及跨境投资和贸易的国际商事领域,仲裁是最主要的方式之一。随着我国开放力度持续加大,经济愈加趋向全球化,就越需要法治的保障以及与国际接轨的争议解决方式。

上述《实施意见》是第一次专门就这个主题通过的文件,但并非政策层面第一次提出要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的通知,就明确要求上海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2016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提出建设亚太国际仲裁中心的任务;2017年,上海市发布《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仲裁中心的要求。

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下,上海的商事仲裁得以快速发展。目前,上海已经成为中外仲裁机构資源最为丰富的中国内地城市,初步具备了国际商事中心城市的硬性条件。

除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还有上海仲裁委员会,另有4家全世界著名的国际仲裁机构已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代表处,包括国际商会仲裁院、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以及韩国商事仲裁院。这都是这些国际仲裁中心在中国内地的唯一代表处。

在马屹来看,法律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哪里的交易频繁、投资密度大,法律服务的需求就会多,也会随之产生法律服务机构的集聚。上海的法律服务无论是从业人数、业务收入,还是律师行业的人均增收,都在全国位列第一方阵。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