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可加强与东盟金融互联互通

广东可加强与东盟金融互联互通

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新加坡金融发生了哪些变化?对广东及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有哪些启示?在“国际金融中心深调研”期间,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金管局研究院前院长白士泮。

白士泮建议,广东可加强与国际、尤其是东盟的金融互联互通,优化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发展。

对金融机构实行分类监管

南方日报:新加坡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和改变?

白士泮:新加坡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在防控金融风险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首先,政府制定了宏观审慎政策,比如要求逆周期监管资本,加强金融机构抵抗损失尤其是非预期损失的能力。同时,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预防资产泡沫,比如实施房贷限制,严格控制贷款和房值的比例、贷款期限和首付;限制总偿债率,规定借款方每月还款总额不得超过月收入的60%。另外,政府还实行严格的金融监管,比如规定通过现场检查来确保金融机构贷款的审慎性。

南方日报:应该如何平衡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

白士泮:首先要认清,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一部分,而金融监管的目的是金融发展,两者并不一定是冲突的或对抗的。监管是金融发展的手段和基础,金融监管应该及时“到位”,跟上创新的步伐,兼顾创新与安全。

新加坡金管局实施“风险导向”监管,对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差别对待——监管者给予自我管理能力强的金融机构更大的创新空间;反之,加强对自我管理差的金融机构的监管,甚至限制其业务。

同时,就产品创新的周期来说,还要“事先”少管,着重“事中”和“事后”,使监管有助于创新与安全取得平衡。实施“智慧监管”是新加坡另一项重要举措,如制定“监管沙盒”对待数码创新,在不确定科技创新合规性但又希望提供给科技创新一个安全真实的实验环境的情况下,新加坡规定科技创业者事先不需向金管局批报,在可控的范围内提供新数码产品和服务。这种方法使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减少试错成本。

政府应领导金融业大方向

南方日报:新加坡有哪些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和举措?应如何把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白士泮:政府要认清自己在金融业发展中的角色。

首先,政府要制定发展的策略,确定当地金融的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地区,领导金融业的大方向但是不主导其业务发展。其次,政府要为金融业发展建立体制,创造环境。政府制定的法律和条例要有有效性和连贯性,降低业者的“政策风险”。政府的体制创新也要符合发展需要,比如新加坡创建了商业信托框架,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最后,要避免金融压抑,建立按市场原则处置机制,创造“公平、有序、法治、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要培育金融生态系统成长,要完善硬件和软件设施,提供人力资源。政府要使用“森林观”来解决问题,关心“森林”的成长而不微观细致到一棵树,还要做到监管与发展并重。具有针对性地采取奖励措施也是必要的。

南方日报:在吸引金融人才方面,中国或者广东该如何借鉴新加坡的经验?

白士泮:在吸引金融人才方面,首要是实行稳健且可持续的宏观经济管理,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要完善金融的基础设施,要建立高度可信的金融从商环境和体制,以及健全和平衡的金融监管制度。同时,要积极地向国际机构推介和招揽外国金融界的专业人才,并且创造有利于外来人才工作与生活的环境,要改善居住环境、卫生医疗条件、交通设施、教育设施等。

广东可优化供应链金融

南方日报:针对广东地区制造业基础较雄厚的特性,您对广东金融业发展有何方向性建议?

白士泮:广东可以加强与国际或者东盟国家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的互联互通以优化供应链金融,提升财务管理效率;通过金融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比如区块链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也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发展国际贸易融资,提供优惠进出口贸易融资和信贷便利。

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相适应的本外币合一的账户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自贸区内企业本外币互换的便利,促进国际交易以人民币定价进行结算。其次,要吸引具有国际业务会计与金融经验的人才为该体系的运行保驾护航。

南方日报:如何为粤港澳大湾区更好地引入境外长期资金,打造长效机制?

白士泮:首先,要为大湾区的证券市场建立良好基础条件,比如改善企业治理、提高披露水平、提升国际信用评级和增加流动性。其次,通过有效的优惠政策吸引进行长线投资的外资机构,吸引如养老金、保险金、主权财富管理基金等机构投入市场。还有,要积极鼓励境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等风险投资机构在大湾区开展业务。

南方日报记者 张俊 龙金光

实习生 谢淑云 发自新加坡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