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监管沙盒”制度是否适合智能投顾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办公室和创新实验室曾经发布研究报告《金融科技的运用和监管框架》。报告称,智能投顾和投研等人工智能技术是目前各国监管“沙盒”测试的重点内容,借鉴其他国家做法,可能是香港市场下一步的尝试方向。

什么是监管沙盒?监管沙盒,又称为监管沙箱,英文是RegulatorySandbox。这一概念是英国政府由2015年3月首次提出,按照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定义,监管沙盒是一个安全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监管规定有所放宽,在保护消费者或投资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一个鼓励创新的规则环境。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其中测试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不需要担心在碰到问题时立刻受到监管规则约束。

这一设计本质上是一种金融创新产品的测试与激励机制,同时也能保护广大消费者权益,是一个短周期、小规模的测试环境,可以缓冲监管对创新的制约作用。

其流程怎样?其具体流程总体上可分为申请、评估和测试三步,运作核心包括两方面:在既有的监管框架下降低测试门槛;同时确保创新测试带来的风险不从企业传导至消费者。

监管沙盒目前在全球推广如何?除英国外,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也纷纷在2016-2017年推出了关于沙盒监管的相关文件,对准入条件与操作方法进行了说明。据说中国大陆在2017年5月23日,在贵阳启动了区块链金融沙盒计划,是中国首个由政府主导的沙盒计划。

中国大陆的目的是,针对ICO实施“监管沙盒”既可以弥补现有金融监管机制的不足又可以相对控制风险、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是平衡区块链行业创新与ICO风险的有效监管手段。对于ICO监管如果采取一刀切或者监管过严,势必会影响区块链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与进程。不过,事实是落实情况并不好。区块链技术特别是比特币、ICO在中国大陆已经命令禁止。发展基本停滞。

沙盒监管制度应用最好的是新加坡监管局,在人工智能投资顾问、区块链技术等方面持非常开放的态度。实践中效果比较好。

沙盒监管制度是否适合应用到智能投顾领域呢?这个值得商榷。目前一个事实是香港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投研、智能投顾领域的运用,试图在监管上采用沙盒监管制度。主要是基于围绕区块链和人工智能这两大技术与证券行业的结合点展开,探寻这些新技术如何与证券业的投资及交易、结算、监管层面等业务具体结合,为金融科技找到在资本市场的具体运用模式,以实际的、可操作的案例来说明金融科技对资本市场和证券交易的影响和意义。

不过,智能投顾与区块链技术、ICO和加密货币一个区别是前者已经实践很长时间,基本是一个成熟的技术,仅仅是进一步提高智能投顾的准确率和效果的问题。这个时候把其纳入到沙盒监管里,不仅会限制其发展,而且或引发智能投顾技术的严重倒退。

必须认识清楚沙盒监管制度的准确适用范围与对象。近年来,以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一系列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的金融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陆续产生,快速改变着传统金融行业的生态格局。而金融科技的业务模型和应用模式都十分多样而复杂,监管机制则难以同步发展,用滞后的监管机制来管控日新月异的金融科技时,如何平衡风险防控和促进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在这样的需求下,监管沙盒应运而生。从中可以看出,沙盒监管制度就是给区块链技术、ICO和加密货币量身定制的。而应用到较成熟的智能投顾上需要谨慎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