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电动割胶设备不断“瘦身” 让胶林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研资料记载,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藏在橡胶树里的胶乳,却不知如何采收,只好用斧头或刀乱砍树皮,结果导致橡胶树伤痕累累,不能持续产胶。

白沙:电动割胶设备不断“瘦身” 让胶林插上科技的翅膀

全自动割胶机器人。通讯员 李亚萍 摄

1897年,新加坡植物园主任芮德勒(H.N.Ridley)发明了不伤橡胶树形成层组织、在原割口上重复切割的连续割胶法,纠正了砍树取胶这种伤树又不能持久产胶的旧方法,这就是著名的“芮德勒连续割胶法”。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国内外橡胶采胶技术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科研机构陆续研发出电动割胶刀。不过,由于当时的电动割胶刀设计复杂、体积大而笨重、材料耐用性差等原因,其精准化、标准化、实用性难以达到生产割胶技术要求,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大规模推广应用。

多年来,扎根于海南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研究并推广先进的割胶技术,并从2015年起抽调精干科研团队力量研究电动割胶刀制作技术。该所副所长、研究员曹建华介绍,2017年7月,该所研制的第一代4GXJ—1型电动割胶刀问世,主机重量仅为360克左右,与一部智能手机的重量相差无几。在简易操控模式下,每一次下刀都十分精准。2019年,该所成功研制4GXJ—2型电动割胶刀,机身重量再次“瘦身”,机器重量296g,技术含量再次提升,单株割胶效率是传统胶刀的2倍—3倍,被列为海南省2021年农业主推技术,纳入农机补贴项目,惠及胶农千家万户。目前,在全自动割胶机领域,该所已成功研制“一树一机”“一机多树”采胶机器人并制成样机,预计不久将投入使用。

在海南,橡胶种植面积达104.7万亩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共有2.5万余户胶农,使用上述电动割胶刀的用户达4000余户。此外,上述电动割胶刀已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等10余个橡胶主要产区投入使用。下一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团队将继续推出更加小巧轻便的全自动割胶机及割胶机器人,让胶林插上科技的翅膀。(来源:海南日报 曾毓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