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时的太平洋战场上,盟军对抗的主要力量便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的时候,日军便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比如在一九四一年十二月时日本帝国主义所发动的马来亚战役,便给了那时的英国当头一棒,这场战役还被丘吉尔称为英国历史上最大的灾难。
兵事网-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和日本的战略·第二十四
从古至今,马来亚地区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马来亚位于马来半岛南部地区,北邻泰国,东临南中国海,西南跟苏门答腊遥遥相望,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马来亚地区控制着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之间的主要航道——马六甲海峡。由此可见马来亚的战略地位着实非常重要。
除了战略地位这一点,那里的橡胶以及锡都是占据第一。这些对于其他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战争资源。因此在十九世纪初期的时候,马来亚就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在经历了多年的经营以后,马来亚也变成了英国在远东地区的主要战略据点。当时的马来地区有陆军三个师、四个旅的八点八万人(到了战役后期的时候增兵到十三点九万人),军队构成人员主要就是澳大利亚人、印度人还有本地的马来人,由帕西瓦尔中将负责指挥。
另外,他们还有一百五十六架空军飞机,不过大多都是一些陈旧的机型;十二艘作战舰艇,其中的主力是“却敌”号以及威尔士亲王号,除了他们之外,其他的那些舰船都是不堪一击的。
在日本看来,要是把马来地区控制住了,接着在这里派遣一支能够控制南中国海的舰队,之后便能够以此为跳板,对东印度群岛展开进攻,甚至还可以南下印度,顺道把背部的隐患盟军部队清除出去,真正实现此前所想的建立“东亚政治圈”的计划。而且,对东南亚各国展开攻略,能够给处于中国逐渐乏力的日军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实现完全征服中国的目的。
随着一九四一年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高涨,以及中国的抗战已经进入到了相持阶段,日本的南方作战计划也开始提上议程。日军进攻东南亚的主力部队是陆军第25军,担任司令的是中将山下奉文,下辖有3个师团的十一万人,进行支援作战的有四百五十架陆军航空兵飞机,四十六艘各类作战舰艇。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四日,日军第一批登陆部队从中国的三亚出发,按照原先的计划顺印度东海岸往南航行,到了六日的时候突然转变成了往西北进发,把自己伪装成商船的模样前往曼谷。虽然有驻马来英军在富国岛的附近发现了日军舰队,不过由于接到国内不允许挑起事端的命令,所以就选择先坐视事态的发展情况。
十二月八日,二点六万的日军在泰国的宋卡跟马来亚的哥打巴鲁进行了登陆,接着很快就占领了3个机场以及克拉地峡,英军则是损失了50多架的飞机。过了两天之后,英国远东舰队的“却敌”号以及威尔士亲王号因为缺少空中掩护,在关丹以东的海域被日军飞机给炸沉了。此后,日军便全面得到了海空的控制权,这个时候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那些在帕西瓦尔在岸上的地面部队了。
十二月十二日,日军越过了克拉地峡,将英军的“基托拉防线”给攻破了,这也令英军制定的“斗牛士作战计划”也泡汤了。十九日之时,维多利亚空军基地被日军占领,将英国空军印度、缅甸跟马来亚的空中航线给切断了,令处于马来亚的英军变成了孤军奋战的状态。这时的日军使用的战术是轻装猛进、近战夜战、穿插迂回、海上逐段蛙跃等多种形式,连续打破了英军展开的防御。
一九四二年一月初,日军成功抢夺了斯林河大桥,把印度第11步兵师的退路给切断了。面对这样的情况,这个师变得不战而乱,日军则是顺势跟在后面趁势对吉隆坡猛攻。一月十一日,吉隆坡被日军攻下。英军发现驻守马来亚已经不可能了以后,便在一月三十一日把新加坡跟马来亚之间的长堤给炸断了,进而退守新加坡。
一九四二年二月八日,日军兵分两路渡过了柔佛海峡,在新加坡进行登陆。那时新加坡差不多还剩下十一万的英军,不过他们并没有在北面构建什么防御工事,这就方便了日军长驱直入,在十四日的时候占据了水库,将英军的水源给切断了。其实那时的日军已经因为连续的作战而疲惫不堪了,还极度缺乏弹药粮食,战斗力已经大大地减弱。不过没想到的是,就在一天时间以后,那十万的英军便在帕西瓦尔将军的带领下向日军投降了。
就此,马来亚战役全部都结束了,日军死伤、失踪的人数有九千八百多,而英联邦军队则是有九千多人的死伤,还有十三万人被俘。
这场战役当中,英军其实有着更为优势的兵力,那为什么会是那么地不堪一击呢?
马来亚战役是让英军感到分外耻辱的战役,十四万人基本上没有进行过十分像样的抵抗便被日军所击溃了,而且他们在东南亚经营了多年时间的“不可攻破的堡垒”新加坡也被日军占领了。会出现这样局面的罪魁祸首其实是英国政府的麻痹大意以及判断失误。
从一九四零年底开始,马来亚的行政长官便已经多次跟英国政府表示要加强新加坡的海空能力,但是因为丘吉尔政府对于日本的侵略野心以及作战能力严重估计不足,甚至还断言过在希特勒把苏联打败以前,日军是根本九不可能会贸然地对英国采取什么军事行动的。之后为了保证万无一失,英国政府还派出了菲利普斯中将组成远东舰队,其中有作战能力的“却敌”号以及威尔士亲王号也就是想要给日本进行威慑而已,根本就没有做什么战斗准备,所以这便使得后面出现了那两艘战舰的悲剧。
跟英国的大意不同,日军则是为了攻打马来亚做了十分充足的准备。进攻马来亚是日本的既定策略,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要占领以及清除英国的根据地,给他们接下来占据东印度群岛做好铺垫。所以他们有着十分周密的组织部署,那些参战部队都参与了热带丛林以及夜间作战训练,而且还在中国海南岛进行了联合登陆的模拟演习。而且在两年之前就已经派人去对马来亚的军事情况信息进行搜集,尤其是兵要地志情况,使得日军在进攻之前心中有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败英军。
还有的原因便是英军指挥官帕尔西瓦将军在指挥的时候失误了。日军进攻马来亚的路线是十分明晰的,会先在马来半岛颈部以南进行登陆,由南向北,接着会经吉隆坡向柔佛海峡行进,从背后打进新加坡。要是根据这样的路线,集中兵力对“基托拉防线”进行固守,那便可以给登陆的日军带去非常大的威胁,牵制住大多数的日军,更是会把日军的部署给打乱,而且还能够护住自己的机场以及舰队。
不过帕尔西瓦将军的选择是处处布兵以及处处防御的政策,这样的布局反而使得日军更加轻易地进行逐个击破,从而丢失了克拉地峡跟基托拉防线,还白白送了最有战斗力的两艘战舰。而且,在日军登陆新加坡,击溃了试图进行阻击的印度军队以及澳大利亚军队以后,因为水源被日军占领了,帕尔西瓦将军本可以选择带领十万军队进行奋起一击。不过在日军撑不下去的时候,他选择的却是带着部队快一步投降了。
另外,他们的装备以及兵员素质也是有差异的。根据印度军队在战役当中的表现来看,他们的战斗意志可以说是不忍直视。就像是印度第11师,就只是因为后路被切断了就全军大乱,令日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就被把他们全歼了,澳大利亚以及其他的印度军队也没好到哪里去,就连英军自己也是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战斗力。在装备上面,英军作战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有得到过空军的支援,而对面的日军则是有四百五十架战机进行战斗支援;舰艇的话,日军有着四十六艘战舰,其中还包括了3艘航空母舰,反之英军就只有两艘战列舰,这样的装备对比,意味着英军完全得不到海空的掩护。对上日军的立体进攻,英军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
还要说的是,日军使用了自行车式的“闪电战”,尽管看上去挺滑稽的,不过却有着很不错的实际效果,日军那多次的穿插迂回便是依靠自行车来完成的。
马来亚战役对于日本来讲就是一场十分不光彩的战役,日军以还不到一万的损失便将英联邦的十四万军队给全歼了。在这之后,东南亚的那些国家可以说是畏日如虎,这也给后面日本攻打缅甸、菲律宾、东印度群岛等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