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硅谷到中国 创投大咖如何跨越十年周期提前布局丨投资人说

嘉宾简介:

陈维广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

2000年加入蓝驰创投(硅谷),2005年创建蓝驰创投中国基金和团队,常驻北京。关注企业服务、硬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主导投资了赶集网、PPTV、青云科技(SH.688316)、宜买车、云圣智能等优秀的早期项目,也曾参与赶集网/58同城等多起业内重大战略并购。

加入蓝驰创投前,陈先生曾任职新加坡电讯,并在IBM从事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工程管理工作。陈先生拥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士学位,瑞士洛桑IMD国际管理学院MBA学位。陈维广曾获评Forbes The Midas List全球最佳创投人TOP50,清科2021年中国早期投资家10强等。

当下储能技术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仍有挑战 创业机会突显

第一财经 高 远:感谢陈总通过远程的方式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我们留意到蓝驰最近投了一家新型储能公司,这和6月7号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非常的契合,蓝驰又踏准了一个节奏,我很想知道您对新型储能行业的投资前景判断,它的回报周期或者说是兑现周期大概是有多久?5年还是10年?

蓝驰创投 陈维广:我们一定是抱着一个比较长线的视角去投这些创新项目的,我们的长线视角是沿着10年甚至比10年更长的时间去判断一个项目未来的成长,所以这是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前提,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之外,我们还是要回到整个市场的需求。我们了解国家在碳中和这方面的考虑,也在加大我们新能源的开发,减少我们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所以有这个大前提之下,我们再去看除了光伏、风电、水电、氢能源等新能源外,还有很多新的电池技术。这些新能源是需要有储能技术去支撑的,否则发出来的电就浪费了,所以储能就变得特别重要。但储能的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现阶段还是有挑战的,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新的投资机会,这些新的投资机会一定是技术驱动的,也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来使得这些新型储能的经济性比传统储能的经济性更好,这个是最核心的。

第三点就是安全性,因为传统的储能安全性还是有挑战。我们最近投了云储新能源项目,它是在解决安全性的问题。

新型储能赛道风口已来

第一财经 高 远:过去在通信领域和电力领域中,第三方市场主体参与的热情其实并不高,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是在跟一个更强大的有资源的对手在竞争,无论是你的市场的资源,还是规模,都处于劣势。您认为新型储能在现在这样一个时点上真的机会来了吗?

蓝驰创投 陈维广:机会来了。我们也看了很多这类项目,我认为有几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在材料,还有一方面就是在AI算法这方面,所以这些创新会给予创业公司这方面的机会。

如果只是传统储能的话,同意你的看法,大的企业是有优势的。另一点,因为国家是希望加强我们在新能源这方面的部署,减少对石化能源发电的依赖,这里就意味着巨大的市场。分享几个数据,全球储能的项目累计数超过200GW,中国就已经有40多GW,占了全世界储能量的20%,所以这个市场是巨大的,而且它的增速是很快的。

去年全球新增规模大概有10GW,差不多60%多的增速。这种情况下对这些创业公司是一个机会,创业公司它的优势就是能更快地在技术上做创新,而且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它相比这些大企业有更好的机会。

新型储能赛道给创业公司的机会在材料、技术领域

第一财经 高 远:陈总我们过去看到通信领域的改革其实一直是呼声是不断的,从国家层面一直在鼓励第三方能够参与到通信改革当中,但后来我们发现无论你发了多少张虚拟运营商的牌照,都没有腾讯等等这些后来的互联网运营商进入来之后,它的撬动的作用更大。所以说您觉得新型储能是否可以扮演这样的一个角色,就是电力改革的角色?

蓝驰创投 陈维广:我觉得跟当年不一样的地方是,当年像腾讯它是在基础设施上面去提供附加服务,而储能更多的是在底层技术方面做创新、在材料上做创新,而不是在电力上去提供服务。因为提供服务的话,就是模式创新,这是比较难创造足够大价值的。

新型储能短时间内收益 很难覆盖成本

第一财经 高 远:有一个研报显示 ,在新型储能领域方面,如果是独立储能,在实际运营过程当中,它可以每一度节约0.2元的成本,按照这样来推导的话,在做新型储能赛道的投资的时候,节省下来的0.2元的成本,是否足以覆盖我们投入的成本?这笔账究竟该怎么算?

蓝驰创投 陈维广:我个人判断是在现阶段是覆盖不了的,需要点时间,而且需要时间去预测现货的价格。最近像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委员会把其国家电力市场(NEM)的现货价格结算的机制从半小时改到5分钟,储能利用的收益就大幅提升了。所以这里是在结算机制上有一些创新。我们认为,在底层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提升经济性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在持续关注这方面的创业公司,不仅能解决经济性,也能解决安全性的问题。如果安全性不足的话,也会影响到经济性,所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目前是不能覆盖,但假以时日是能覆盖的,但是需要时间。

新型储能或将在一定层面解决新能源车的里程焦虑

第一财经 高 远:蓝驰也是理想汽车的投资人,其实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它的里程焦虑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没有完全解决掉。最近我看行业当中有一些新的发明,一些可以移动的储能的设施,大概卖到3000多块钱左右,就可以在一定层面上,解决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您是否看好新型储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

蓝驰创投 陈维广:我们也看了这些项目,我觉得关键点还是它的运营效率,因为它主要是提供服务,这里是有机会的。中国市场它相比欧美市场,第一我们地广人多;第二、城市发展阶段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像欧美到处都有充电桩,所以我认为是有需求的,只是说它整个运营效率以及储能的成本是不是能管理好。

当下新型储能商业模式不清晰 但市场增量巨大

第一财经 高 远:我也看到一些研报分析,其实目前整个行业它的商业模式仍然非常不清晰,我们可以想象它的商业模式无外乎就是你在国家电网的电价跟市场定价之间找一个利差,就看利差有多大,给你的空间有多大,所以在这个领域的投资,是否它未来的赛道足够清晰、足够乐观?

蓝驰创投 陈维广:坦白说我觉得现在还是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大家看好增量,可是最终毛利是不是能持续、每个人是否都能有很好的回报,我觉得这个现阶段是比较难确定的。我们知道这个市场有很大市场增量,大家各显神通,无论是To B还是To C,亦或是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经济性的问题,但最终谁能走到最后现在还不太明确。

模式创新仍有机会 只是需要更强的技术突破

第一财经 高 远:蓝驰是有很强的硅谷基因,在当时你们进入中国市场时,有很多的公司都在做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创新,而且蓝驰在历史上也投了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创新的项目,也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但当下其实很多投资人避而不谈模式创新,都去谈硬科技,我很想知道作为蓝驰来讲是怎么来看待模式创新的机会,真的它的时代过去了吗?如果不是的话,您的理由是什么?

蓝驰创投 陈维广:我觉得模式创新还是持续有机会的,只是说当初这种通过互联网去营造模式创新的项目,它的门槛相对来说已经没有像之前那么高了。所以你需要做一些底层的技术创新。我觉得它是根据市场的周期来演进的,美国也是一样的。你回想当年埃隆·马斯克早年他是PayPal的创始人,我们也是PayPal在硅谷的早期投资人。我觉得像埃隆·马斯克这些优秀创业者就发现了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埃隆·马斯克在2005年就开始去关注电动汽车了。

我们做 VC投资也是一样的,早年我们投了赶集网、趣店、水滴,这些都是通过互联网创新。逐渐的大家发现这还是不够的,所以后来我们也开始在关注硬科技,在2012年、2013年我们就开始在关注了。那时候能投的课题相对来说比较有限。

能跨越十年周期实现提前布局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第一财经 高 远:从2012年开始,很多同蓝驰一同起步的创投公司,都在布局互联网模式创新的企业的时候,蓝驰就已经投了像一些高科技的标的,打了10年的提前量,让过去的冷赛道变成了现在的热赛道,这当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蓝驰创投 陈维广:第一个我们坚持科技领域早期投资;另一个关键因素,我们是行业研究驱动的。我们每天接触的优秀创业者很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新想法。我们怎样去识别?除了看人之外,就要看他专注的市场、专注的需求,是不是和整个创新浪潮匹配,我们团队花不少时间去做行业研究。另一点就是在这二十几年,我们构建了比较大的产业生态,因为毕竟投资创新,不管是在早年的互联网到最近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储能、半导体等都是和产业需要结合的,那就一定是要围绕生态,所以我们花了不少时间在构建生态,从生态里面去挖掘优质的项目,再结合我们的行业研究和对早期科技的专注,形成我们方法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