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国文清:只有大担当大贡献,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文 · 国文清

中国五矿总经理、中冶集团董事长

《国资报告》杂志2019年第10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做实体经济,要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地做一个主业,这是本分。

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冶集团自1948年建设鞍钢中诞生,是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70年风雨洗礼,70年艰苦创业,伴随着新中国从建立独立完整的冶金工业体系,到实现冶金工业现代化,再到迈入世界一流钢铁工业强国行列,中冶集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钢铁强国、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为己任,忠实服务于国家战略,心无旁骛聚焦冶金建设这一主责主业,数十年如一日用心铸造世界。

中冶集团先后承担了鞍钢、武钢、包钢、太钢、攀钢、宝钢等国内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要生产设施的规划、勘察、设计和建设工程,高质量完成了湛江钢铁、越南河静、马来关丹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钢铁工程项目,牢牢占据国内90%、全球60%以上钢铁冶金市场份额,以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在服务我国乃至世界钢铁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宝钢湛江钢铁基地

重塑供给体系

行业发展有高峰也有低谷,企业发展也不总是一帆风顺。2012年中冶集团面临“三期叠加”: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深度调整修复期;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严重萎缩期;中冶前几年盲目转行扩张、兼并重组的风险集聚爆发期。一个“围绕钢铁生、钢铁转”的传统老国企陷入亏损重、负担重、生存岌岌可危、前途迷茫的困境。

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冶集团清醒地认识到,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只有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方位,只有在钢铁强国的责任上有大担当、大贡献,才能充分彰显政治担当和价值所在,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

中冶集团坚持世界眼光,精准研判,认清钢铁行业发展规律。从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看,增长与调整共振、繁荣与低潮交替。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钢铁产能严重过剩,是低端“饱和需求式”过剩和高端不足的结构性过剩。钢铁是工业的面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市场由以往大规模建设转向减量化、绿色化、品质化、服务化、国际化的高端需求,钢铁产业必然要经历由“破”到“破立并举”再到“立”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中冶集团坚持在实践探索中遵循规律推动发展,牢牢掌控住发展的主动权。坚守钢铁强国的责任与担当,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钢铁产业转型升级为历史契机,重塑适应未来需求变化、可持续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供给体系。

这一新型供给体系的重塑,不仅仅是单纯的“去”和“补”的问题,而是要重构“回归主业”的盈利模式,打造“牢牢占领技术尖端、迈向产业链价值高端”的新的核心竞争力。“要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的高度,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承担起引领中国冶金建设走向更高水平、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责任”,这一战略在当时的背景下确定了中冶集团高质量发展的纲领,确定了对承担国家责任的更高水平的执着追求。

实践证明,这一发展思路的调整是正确的,它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冶金建设国家队、如何建设冶金建设国家队的问题,也切实解决了“中冶走向何处”的问题。在此战略思路的引导下,中冶冶金建设核心主业的创新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并且以此为突破口,使一个完全依赖于钢铁的传统老企业浴火重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加坡环球影城

以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再拔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面对钢铁产业新技术供给不足和低端技术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中冶集团牢记总书记的教导,以专业化分工、专注于核心技术的组织模式,按照钢铁工业八大部位、十九个业务单元保留和匹配高精尖资源,明确了设计类子企业第一梯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施工类子企业,打造了一支涵盖全流程、规模合理、层次分明、技术精湛的核心队伍,形成了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基本阵形。

处于冶金建设第一梯队的子企业,始终瞄准世界第一的目标精准发力,确保在钢铁冶金各部位、各单元和整体产业链的核心技术体系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紧紧围绕钢铁工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节能环保的迫切需求,在集成创新基础上强化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前瞻性研究,针对“卡脖子”问题,集中资源重点攻关;坚持市场导向,把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在市场中接受检验、创造效益;加速推进核心技术的产品化产业化,把核心技术搭载到装备和产品上,把技术装进“保险盒”,在市场中培育、应用、训练,通过核心技术创新的持续迭代升级再拔尖,始终保持独占鳌头,牢牢占据技术制高点,引领中国钢铁不断走向更高水平。

截至目前,中冶集团拥有25个国家级科技研发平台,2000年以来累计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科学技术奖48项,累计有效专利已突破2.7万件,有效专利数、科技研发平台数和国际标准数位居央企前列,承担国家级研发项目数量和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数量位居建筑类央企前列。

由中冶自主研发的环保型原料场、无料钟炉顶、大型长寿高炉、7.63米大型焦炉和500平方米大型烧结机等关键技术以及烧结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等绿色钢铁技术打破了国外公司垄断,300吨大型转炉、绿色环保电炉、特厚板连铸机、特大圆坯连铸机、高拉速小方坯连铸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成果的市场引领和支撑力持续增强,继2015年成功助力中冶承担全球最大在建高炉项目——印度TATA钢铁之后,2019年再次获得全球最大钢铁企业阿赛罗米塔尔乌克兰克里沃罗格50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设计和供货合同,同时基本包揽国内大中型钢铁厂环保搬迁、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等战略性项目,为推动中国钢铁在绿色发展领域的长足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项目

以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再拔高

经过70多年积累沉淀,国际领先的从勘察、咨询、设计到装备、制造、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冶金建设领域全流程系统集成整合能力,是中冶集团能够与国际一流同行同台竞争、相媲美的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比较优势。宝武湛江钢铁基地、越南河静钢铁基地、河北纵横钢铁基地等一批重大钢铁项目所取得的成功,无一不是发挥了中冶集团全产业链集成整合的优势。

面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不断深化,中冶集团的全产业链仍存在薄弱环节,集成整合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竞争地位有待提高,在价值链分配中仍处于被动环节。为此,中冶集团牢牢瞄准全球冶金建设系统控制力,在“专业链和产业链”上增补拔高,以产业链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双提升,让全产链集成整合优势更彰显。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中冶集团首先是把优势链条做得更优,持之以恒地做精做强做优规划设计建设能力这一最宝贵的“看家本领”,提高设计与施工一体化协同作战能力,同时加速推进全过程的高端咨询能力,快速与国际接轨,奠定深度融入国际化工程建设产业链的基础。

其次是把薄弱链条补强,针对核心装备这一最大短板,要求设计企业专注于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模块能力,通过产业链的集成,完成、控制装备制造产品的生产,提高自身的竞争位势,成为产品链和价值链的“链主型企业”。

最后是把缺失链条补全,加速提升运营服务能力和投融资能力,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和纵深延伸,由一次性交易转变为长期服务;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充分利用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重组后在矿石贸易、钢材贸易、物流资源、金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为钢铁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功能、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全产业链服务;推进企业从自循环、集团内循环向广泛融合利益相关方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大循环转化,打造韧性更强、差异化更凸显的冶金建设产业生态圈,提升中冶冶金建设国家队在钢铁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势。

巴新瑞木镍钴冶炼厂

以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再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钢铁行业的大势看,中国钢铁产业消费已经进入“峰值平台区”,未来钢铁工业将持续处于结构性供给过剩、长期呈现减量化的发展态势。

相比以往的高速增长阶段,市场能否保持可持续强劲对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增长约束显著增强。为此,中冶集团在坚定冶金技术升级、产业链升级的“内拓内升”基础上,以冶金核心优势的移植再造、外展再扩的“裂变”,大幅拓展冶金优势的市场利基。

一方面,以冶金建设为“圆心”适度多元,再造新优势。中冶集团依托冶金领域的先天优势基因和资源禀赋,把在冶金工业领域“水电气”等技术优势以及规划、设计、建设等全产业链系统集成优势,在合理作战半径内,移植、转化到市场前景更广阔的基本建设和新兴产业领域,在地下综合管廊、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垃圾焚烧、钢渣处理、钢结构等领域大展身手,创造了新的增量发展空间,既丰富了钢铁冶金的内涵,又扩大了外延,快速推动企业从相对单一的冶金业务转变为“一业为主、多元支撑”大冶金发展格局,有效抵御了钢铁产业波动带来的冲击。

另一方面,紧跟钢铁产业转移大势加快国际化步伐,再续新动力。中冶集团在2016年冶金建设国家队落地推进会上明确提出:“打造国家队的目标不是中冶、不是中国,而是世界;打造国家队的眼光不是过去、不是现在,而是未来。”

2019年初,中冶集团明确提出要主动地、战略性地融入全球市场,力争经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将全球冶金市场占有率在60%基础上有新的提高,成为傲立于世界钢铁冶金舞台中央的“国家队”。

中冶集团紧跟钢铁产业国际产业转移大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产能合作,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实现规划、设计、装备、建设、服务、原料等一体化、全流程、全生命周期输出,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产业及成套装备“走出去”的引领者。

同时,中冶集团创新商业模式,明确以EPC总包方式主导参与的项目,可将赚取的利润参与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长期参与到钢铁企业的运营服务中,转变中冶集团单一服务商的角色,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示范性标杆钢铁企业,创造中冶集团持久性市场。

中冶集团还鼓励有优势的子企业到发达国家和地区去拼闯,以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装备和智能化技术为抓手提供增值服务。中冶集团以“国家队”的自信、“国家队”的底气,在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同台竞技、对标赶超中发展壮大,构建起了更广泛的市场基础,获取了更广更高的知名度,正在日益走近国际冶金市场舞台中央。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70年来,新中国一路跋山涉水、披荆斩棘,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不断进发。今天,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中冶集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负责,以骨子里的信念忠诚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矢志不渝为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承担起引领世界钢铁冶金工业发展的使命而不懈奋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