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冲击,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共识。目前,全球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在日前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会上,“绿色转型”成为关键词。本届年会的旗舰报告之一《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以下简称《报告》),倡议亚洲国家和地区加快实现绿色转型。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了实现绿色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原文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作者 | 本报记者 田川

图片 | 网络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实现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疫情蔓延和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迫切要求所有国家进行绿色转型。在2021年11月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很多亚洲国家做出碳中和承诺,并提交或更新其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承诺将加强努力,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包括逐步减少煤电使用及对化石燃料的低效补贴。

MSCI净零跟踪报告的数据,净零排放目标现已覆盖全球88%的温室气体排放、90%的经济体量和85%的人口。截至2021年底,47个亚洲国家中已有25个做出了碳中和承诺。亚洲最大的7个经济体中,日本和韩国已将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定为2050年,土耳其为2053年,中国、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为2060年,印度为2070年。

全球对气候变化和行动形成共识,世界经济已无空间和时间停留在原有方式的“舒适区”。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表示,明天的市场竞争主要围绕产品、服务和经济的精益、清洁和绿色程度。总有一天,人们要面临“不绿色,则破产”的艰难选择。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所言,亚洲在全球碳中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亚洲以购买力平价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接近世界一半,碳排放总量略超世界总量的一半,亚洲对全球经济实现稳步增长、绿色复苏和公正转型意义重大。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在春日的博鳌小镇上,从各类服务保障中便能感受到绿色能源的发展,接待用车中300辆左右为新能源汽车,首次搭建绿色电力交易系统,核心酒店场馆100%绿电保障……近年来,新疆巴州8000兆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项目、榆林“风光热储”多能互补一体化绿电示范项目等相继落地;1000米以上高空风能发电、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等重大能源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中国能建能源融合发展的路径愈加清晰。

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要寻找最优路径,并且每个时点都有最优激励机制。中国金融学会会长周小川认为,能否实现碳中和最优激励机制,在于国家制定的任务目标能否合理分解到每个地方、部门、行业。各地方、各行业可以自行制定一些任务来契合国家目标,也可以设置一些机制来分解任务。

绿色转型的成功依赖于一整套“全方位绿色治理体系”,即政府和准政府机构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立整套计划、措施和组织架构。纵观亚洲绿色治理实践,一些国家,如中国、韩国、尼泊尔、新加坡和泰国,已经成立了“高级别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监督国家净零排放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中国、韩国、日本和哈萨克斯坦已经建立了碳排放交易系统。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绿色转型的主要驱动力

实现绿色转型有绿色金融与绿色技术助力至关重要。根据气候政策倡议组织的最新估计,2020年,亚洲的气候融资占全球总额的50%左右,西欧为17%,美国和加拿大为13%。亚太地区的绿色债券发行量排全球第二,占2021年全球发行总量的22.6%,欧洲占比为46.8%,北美为21.6%。然而,亚洲低收入国家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金融市场欠发达、技术能力欠缺,以及缺少可支持绿色与可持续金融发展的宏观环境。

有必要采取全球行动,确保合理地运用资金和技术,从而降低碳排放。有发达金融市场的有效投资和资金流合理配置,才能更好实现绿色和公平转型。世界银行承诺今后将继续部署35%的资金。2021年至2030年亚太地区气候融资需求估计为13.6万亿美元。绿色经济转型要求利用金融和技术实现经济脱碳,同时进一步将气候适应性融入发展。

“中国绿色信贷的余额到去年年底是16万亿,这是全球最大的数字,我们有全球最大的信贷市场。过去六年,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大概是2万亿,中国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在全球领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向本报指出,要做好转型金融的体系,明确对转型活动的界定标准和披露要求。要有金融工具来支持转型的金融活动,需要一些政策来激励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金融融资。

“应尽快建立形成碳价格的发现机制,通过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等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将现有的碳交易体系纳入企业的成本考虑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告诉本报,实现碳中和的最优激励机制在于各国制定的任务目标能否合理分解落实。此外,企业在产品服务中,以低碳的理念满足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也是碳中和行动的关键一环。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自然禀赋和传统技术带来的对煤炭的依赖使亚洲的能源转型更加复杂。英国石油公司2021年《世界能源统计回顾》显示,亚洲约42%的能源依赖煤炭,非洲使用煤炭的比例约为22%,北美洲为9%,中南美洲为6%,欧洲为12%。东亚和南亚严重依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约占其区域能源结构的一半。从国家来看,中国(57%)、印度(55%),对煤炭依赖程度高。

碳中和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的技术突破。未来,太阳能光伏、风能、绿氢、生物燃料、节能建筑技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绿色技术创新,将有力地推动能源转型。2020年全球光伏装机已达768吉瓦,亚洲装机容量占比23%,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中国、越南国内装机容量进入前五。

要多措并举推进能源转型和能源融合。“从技术层面来讲,要发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各自的禀赋和优势,使其融合成一个能够支撑生活和生产发展的稳定、可靠、安全的能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告诉记者,要通过市场价格、技术创新来促进供给端和需求端紧密联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使得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等多流融合。

碳捕获技术在实现全球气候目标方面发挥出关键作用。在碳捕获和利用方面,SABIC在沙特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捕获和处理工厂,以实现“负碳排”。在太阳能光伏方面,天合光能在中国农村提供了“全县域解决方案”,建设“光伏村”,促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印度正在Omkareshwar 大坝建造最大的单体水上漂浮式太阳能项目。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以积极行动落实绿色转型理念

许多亚洲国家正在发展中积极促进绿色转型,但在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的任务艰巨,亚洲国家实现碳中和与绿色转型,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援助资金加快补齐落地、得到更多的绿色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

随着亚洲各国和地区先后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力量都在积极地采取行动。究竟如何能够更快更好地实现绿色转型?《报告》提出了九大行动建议,包括建立绿色增长模式、制定更具雄心的2030国家自主贡献以及时间表和路线图、形成全面的绿色治理、逐步减少煤炭使用、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和交通电气化、形成碳定价、发展绿色金融、加大气候融资和绿色技术转移,以及加入国际气候变化倡议和平台。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能源企业是实现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核心。亚洲的能源企业通过引入新能源和技术创新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中国石化的氢气产量占中国氢气总产量的14%,并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1000座加氢站。沙特阿美采用循环碳经济框架来减少其碳足迹,用低碳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捕获相关流程排放的二氧化碳,并将其用于生产化肥或水泥,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回收。

“亚洲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也是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来源。”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党组书记孟振平指出,未来要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在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绿色经济、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进行技术共同开发和转让,提升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可及性。要落实资金支持,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切实的绿色转型资金来源。

近期,我国出台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等政策文件,对中长期能源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谈到,要发展可再生能源,配套推进科技创新,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能源行业内部要提高能源转化效率,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能源行业要支撑服务用能行业低碳转型发展,供给侧和消费侧要双向发力。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在“双碳”转型进程中逐渐显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向记者表示,要实现既定的减碳目标,最好的办法是碳定价,碳交易只是碳定价的一种方法,另外一种办法是碳税,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建议参考各国发展水平、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减碳政策的空间,在少数主要排放国之间达成国际碳价的下限协议。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除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亚洲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基于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寻找可持续的绿色转型路径。通过合理规划目标、加强源网荷协同,形成绿色能源和绿色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充分利用资源(清洁能源、农业、制造业等)优势,进一步优化区域经贸规则,推动各产业的高效流通和互补。推动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清洁技术和产业标准的互认,提升自身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03期第1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拓展阅读

绿色消费,如何行稳致远?| 社会科学报

联合国全球环境展望:寻找绿色公平的城市解决方案 | 社会科学报

探寻绿色转型的亚洲路径 | 社会科学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