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国际学校在国内的发展,伴随着中国逐渐在世界经济中占领重要地位,呈现出越来越蓬勃的趋势。中外经济、文化等合作的交流日益频繁,本土国际学校的建设、教学科学性的提升也愈发成为地区和国家之间教育实力的体现。

同时,汉语在国际化场合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显而易见,汉语正在逐渐成为继英语之后最有潜力取得全球性地位的国际语言。许多外籍人员选择将子女送入当地的国际学校,其实也是为了让他们更快适应中国教育体制,在多语言的环境中掌握在中国社会畅通的语言与文化。

在汉语学习成为潮流的当下,国内汉语学习市场的需求无疑正在稳步上升。

对本土学生而言,进入双语环境的国际学校中学习,能够让自身具备中文母语和第二外语熟练的竞争力;而对于外籍人员子女来说,具有双(多)语教学条件的国际学校则为外籍人员子女提供了系统性学习汉语、了解汉文化的极佳途径。

1

双语环境中的中文教学

中国大陆目前开设的国际学校主要有三种:公立、私立、外籍。这几种类型的学校都在打造双语甚至多语的教学环境、中西融合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民办或者公办学校国际部招收不同国籍的学生,不同的教育政策和机制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得环境,即便这类学校设置双语课程,学生的第一语言仍为中文。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主要招收外籍学生,这些学生来自不同国家,使用不同语言,校内交流也多为英文,那么中文的使用场景则非常依赖汉语课程。

在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分为“六-三学制”或“五-四学制”,该阶段教育部规定必须使用“统编教材”,尤其是语文、历史等科目,涉及到中国的文化认同与历史价值观,以及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强化。毕竟,学好中文是接受一切汉语课程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本土学生接受统一的教学安排,同时在教材的内容中也有教育部统一印发的大纲内容,包含九年制义务教育各个阶段的中文教学目标以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必读文学作品附录: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来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而非义务教育阶段(初中毕业后),学生则可以有多种升学选择。国际学校最突出的教学特色,是对国际标准的IB、AP或者A-Level课程的沿用。

在这些不同的课程设置中,都有对中文母语者或非母语者的汉语课程设计。例如IB课程中,针对中文母语者的第一语言A学习有着相应要求,其中包括中文A1,以汉语文学为主的课程;中文A2,为双语文凭者开设的课程,兼具文学与语言两类。AP和A-Level的考试中也都有相应的中文课程,以教材/考纲进行课程设置,通过后可以拿到成绩证明。

第二语言的习得不同于第一语言的与生俱来,更多强调学校作为学生社会化中重要的教育场所的作用。在不同性质的学校中,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也体现出不同学校的办学性质和特点。那么,国际学校的汉语教材都是如何选择的呢?

2

汉语学习,任重道远;

教材选择,各有千秋

汉语是一门复杂且美丽的语言。汉语学习,任重道远。

在美国,国务院给外交官开设了专门的语言学习学院,即外交事务学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US Department of State)。该学院制定了不同的“语言难度等级”(Language difficulty scale)。在这之中,学习一门与英语同语系的欧洲语言(如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等)所需时间约为600-750课时(约为24-30周)。这类语言被分类为“第一类语言”。

这个分类从易到难,一共有四个等级,最难的“第四类语言”,也即是学院认为的“超难语言(Super-hard languages)”中便包含中文(普通话和粤语)。

该学院将中文的难度定义为“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异常困难”,且规定了所需的学习时间为2200课时,几乎是第一类语言的三倍。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来源:美国外交事务学院官网

国际学校中的学生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其族裔语与汉语之间有着不同的远近亲疏,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差异,决定了教学中不同的侧重,包括课程课时设置、教材选择等。

在前文提到的不同性质国际学校中,由于学生们有着不同的国籍,也因而会面对不同的教育体制影响。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结束以前需要依循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程序,也即是要参加高中会考,而同时这部分学生中,中国本土学生占比较大,教材选用也大多是国内普通中小学语文教材,例如人教版《语文》系列教材、上教版教材和华师大版教材等。不过,以上海中学国际部为例,同为公立学校,在教材的选择上仅在中国同步班使用人教版语言教材,而在留学生班级中使用的则是自主编制的《中学生汉语精品课程》。这些教材无疑都是中国的教育出版机构出版,在义务教育阶段配合升学需求而设计。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而私立学校和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所选择的教材则更为不同,编写与出版来自不同的机构甚至国家,这大多与学校的背景国家相关。这些学校的教材选择更为多样化,来源也更加复杂。除去普通中小学语言教材以外,还有中国出版、适应青少年汉语学习的普适性教材《轻松学汉语》、《轻松学中文》、《成长学汉语》等。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除此之外,由于其学生所面临的升学制度不同和办学国家不同,教材的出版可能会来自海外或是引进版本。

这些教材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引进版的海外研发的汉语教材、国内教材的海外注释本和自主编制的教材。

中国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如《博雅汉语》、《汉语教材》。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海外研发的汉语教材结合了学校背景国家的文化特色,带有“国别化”的色彩。例如上海日本人学校选择日本本土编制的《古典B:漢文篇》、上海新加坡外籍人员子学校选择《快乐伙伴》也同样是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组编制的。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而自主编写教材的,例如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则采用《中国语文》系列教材。

在系统性的教材之外,对于汉语能力的培养还在于课外读物的普及。感受一国语言的奥秘,很显然不能离开文学等艺术的熏陶——即非语言教科书。

以上海日本人学校为例,学校引进的汉字书法教材《書写》即是对中国书法文化的普及。同样,上海耀中国际学校在课程教材之外,另有12种不同的课外中文阅读书目。

不同的教材选择背后带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理念。选择本土教材的学校,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享受国际化教育的同时,保持接受本国文化的同步性,另一方面,也是对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度体验。而选择海外教材的学校,这些教材的编者大多来自相应的国家,他们对于汉语学习与自身第一语言之间的差异的认识和经验都是不可多得的知识,也对非汉语母语者来说有着非常强烈的借鉴意义。

3

IB/AP/A-Level中不同的语言课程设置

教材的选择与国际学校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有着强烈的关系。我们能够明显体会到不同性质国际学校之间教材选择的差异。

而课程设计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关怀更能体现不同国际学校的特色。

当前国际学校主要开设课程体系主要是IB课程、AP课程和A-Level课程三种。

以IB课程为例,其课程设置贯穿小学到高中的整个教育阶段,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提供了PYP课程、MYP课程和DP课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语言教育要求。其课程体系要求至少教授两门语言:语言A和语言B,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IB课程的核心理念是“终身学习”。在开设IB课程的国际学校中,北京京西学校强调双语环境,在英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之外,同时在IBDP阶段为中文母语者提供中文课程。这正契合了学校办学理念中强烈的“链接中国本土,传播中国文化”的内涵: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图源:北京京西学校官网

此外,以上海为例,西华国际学校也是一所IB课程学校,其教学涵盖幼儿园到高中阶段,即包含PYP课程、MYP课程和DP课程,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教学和评估也遵循IB课程的标准。以该学校中学部为例,6至12年级的学生的汉语学习分为六个阶段,同时每个年级还有一个汉语言文学班。

AP课程全称为美国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针对学生高中阶段的教学,指在高中阶段开设部分大学课程,允许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进行选修,通过AP测试后,可获得大学学分,从而缩短大学在读时间,提前毕业。

AP中文项目自2006年开始在中国落地,国内国际学校也相应开设AP课程,以提高学生申请美国大学的竞争力。AP中文项目遵循美国《21世界外语学习标准》中的5C目标和三种交际模式: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理解诠释Interpretive、人际交流Inter-personal、表达演示Presentational。

在国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开设了AP课程,从高一开始中教、外教协助进行AP课程教学与国内高中必修课的教学,涉及中国文学、艺术等,以及应对国外大学申请的写作和语言训练等。这种做法一方面保持了中国学生在数理化学习方面的优势,保证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更好地对接海外精英高等教育体系对专业知识、个人能力、人文修养方面的培养需求。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图源: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官网

A-Level课程与AP课程类似,也是学生完成大学预科课程,通过考试后可以取得的证书,主要面对英国地区的申请,近年来也逐渐取得全球性的认可。

哈罗集团旗下的学校在高中阶段会开设相应的课程,可以供学生选择,其中同时也包含A-Level中文课程,适应校内非中文母语者的学生需求。以北京哈罗中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之余,校内设置了相应提高中文使用能力的活动以配合语言学习:中文演讲比赛、中文话剧演出等。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在国际视野中找寻中国语言之美

图源:哈罗北京官方微信号

进入国际学校,不仅是在双语言甚至多语言环境中接受教育,对本土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的支持下保持对汉语、汉文化的归属感。

4

从汉语教育到国际教育,

学生应在双语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国际学校学生们自身从小接受不同的文化熏陶,许多家长也拥有在多个国家工作的经验。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对于外籍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的家长时常在家庭环境中使用中文对话,那么无疑能够增强该学生适应中国社会的能力。

对于本土学生来说,接受汉语教育,无疑是文化传承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一步。许多学生接受国际学校培养、前往国外知名院校求学是他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而掌握国际性视野的同时,也不应丢失对民族性的感知。

因此,学好汉语,不论对中国籍学生还是外国籍学生来说,都是走向国际化、掌握核心竞争力的选择。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