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性禅师
圣地圣者居:
圣地圣者圣道,1965年出生,我自小向往。故乡的灵祐禅师,来到故乡的空海上人,因其之圣,直接促成了我的剃度出家。时光如轮,一转四季。从1985到2020,不觉间,便己为僧35载,发曾如墨,而今似霜。回望55年人生,盘点信仰历程,是否初心还在?
留学斯里兰卡时的本性禅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科伦坡圣法塔寺:
2015年五月底,我因公务率团赴泰国与斯里兰卡,在科伦坡,我回到了芒特拉维尼亚的圣法塔寺,祭念南传佛教依止恩师维普拉沙拿长老,看望大师兄达玛沙拉法师。
记得,我初到兰卡,到机场迎接我的便是达玛沙拉与净因法师。当时,他穿着拖鞋,裹着南传佛教僧袍,着实让我印象深刻。今次,大师兄见我之来,很高兴甚至激动。虽然,我常住该寺时间近两年,但我们的交往并不是太多。因此,交往亦不算太频密。因为我忙于学习,他忙于寺务。但可以感知,他也如我一样,我们都很珍惜这一段同修法缘、同门法谊。
留学斯里兰卡的本性禅师(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芒特拉维尼亚,在科伦坡之南,有美轮美奂、洁净天然的海礁与沙滩。圣法塔寺,由恩师住持。既为寺院,又设有佛教师范学院。圣法塔寺历史悠久,在斯里兰卡近现代佛教复兴史上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其圣法塔佛学院是兰卡最早的佛教院校,已有近二百年历史。同时,建立于19世纪70年代的斯里兰卡两所最重要的佛教学院,即智增佛学院和智严佛学院皆起源于圣法塔寺。20世纪40年代,我国高僧法舫法师就曾在智严佛学院住锡,并教授大乘佛法。一百多年来,智增、智严两所佛学院培养了大批僧才,对兰卡佛教事业贡献甚大,享誉世界。
留学20年后本性禅师与斯里兰卡圣法塔寺长老(师叔)合影
恩师维老,是位国际宗教活动家,国际事务很忙,常在各国弘法利生。也因此,他与新加坡毗卢寺的方丈慧雄大和尚法缘甚深。托大和尚之福,我被恩师维老邀请并担保,来到了兰卡,专事修学南传佛教。到圣法塔寺一周后,恩师于佛殿为我举行了简短的依止拜师仪式,赐南传佛教法名Bandhura,有时亦用Bandula。为此,我几位同住的学兄如净因法师、圆慈法师、广兴法师、学愚法师、建华法师等,便不常称我“本性”,而直呼Bandhura,犹其建华学兄经常Bandula,bandula开玩笑叫着。而今忆来,颇感亲切而温馨。恩师还专门为我安排了随学的英语老师,把我介绍给一位一直践行托钵传统的老僧人,随其静坐。
在圣法塔寺期间,恩师常教诲我要赶快学好英语,他说中国在开放、在发展,中国的僧人也走出了国门,融入了国际,这就需要沟通、交流,所以说,英语很重要。惭愧的是,我有负了恩师之望,没有把英语扎扎实实地学好,以致今天应用起来有些力不从心,不像净因法师等,英文水平好到可以做同声翻译。恩师的某些观念,当时,我是甚感新鲜,比如:出远门前,恩师总要到护法神前拜拜,我问他为什么?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有些请求,不该去打扰释迦佛,告诉护法神就可以了,就可以神遂人愿了。
常熟兴福寺:
从圣法塔寺及恩师维老,我联想到中国常熟兴福寺与悉明长老。兴福寺雄居江苏常熟虞山之麓,而虞山则半入城中,有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的言子之墓在那。兴福寺是我剃度出家的祖寺,剃度师为当时的监院悉明上人。该寺历代高僧辈出,内外山门间,便有四高僧墓。近现代出了华严宗的宗师如月霞、应慈,创办了华严学院。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云:“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馀钟磬音。”
在兴福寺时,我养成练书法的爱好,结缘了明旸恩师,该寺亦是我上南京栖霞山佛学院的推荐单位。我特别喜欢该寺的救虎阁,一池清水在前,数棵老树开花,幽居寺中一隅,但又不偏不后,闲坐阁上,满目古树青山,一条小溪从池前的围墙外绕过,浑如阁之玉带。
南京栖霞寺:
在兴福寺出家一年多后,我上了南京栖霞山佛学院,直至毕业。当时,茗山长老是我们的常务副院长,长老的佛学素养、修持功夫及书法造诣,我是深为崇仰。栖霞山佛学院设于六朝古刹栖霞寺,有石窟佛雕,有石塔,有岩刻书画,古意盎然,我甚喜欢。加上寺后便是栖霞山,闲时常往攀登。栖霞寺,亦可说是人杰地灵,这是三论宗的祖庭,唐代时为天下四大丛林之一。南朝高僧法度祖师、僧朗祖师、僧诠祖师、兴皇法朗大师、栖霞慧布大师等一大批祖师驻锡于此。近现代,又出了宗仰上人、星云大师等人物。
韶关南华寺:
韶关南华禅寺,部分戒子合影。
南京栖霞山佛学院学习期间,学院安排我们到广东韶关南华寺受三坛大戒,戒和尚是本焕长老。在那,我常住了近一个月时间。南华寺之于我,当然如雷贯耳,这里,出了六祖慧能禅师,他圆寂后,还肉身不坏,成就全身舍利,就安座于此。他说成的《坛经》,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第一理论推手。南华寺也因此被称为“六祖道场”、“岭南禅林之冠”。此后,南华寺高僧代有,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大师,以及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虚云大师都曾来此驻锡。常住期间,该寺给我第一感觉,就是神圣感、神秘感集于一身。这是我第一次与肉身菩萨结缘,慧能祖师的实证成就也更坚定了我对佛教的信念,增强了作为一个僧人的使命意识,对我的信仰人生,影响甚大。
北京法源寺:
南京栖霞山佛学院毕业后,我进入北京中国佛学院学习,该院设于宣武区的法源寺内,院长为赵朴初居士,赵居士为圆瑛大师入室弟子。法源寺,内藏诸多文物,由此可见其历史的久远与辉煌。法源寺为唐太宗敕建,清代时被雍正帝钦定为律宗寺院,并改为今名。如今,台湾著名作家李敖所著历史小说《北京法源寺》的出版,更使法源寺在海内外名声大噪。我在法源寺期间,印象深刻的是满寺丁香,以及常务副院长传印长老与教务长白光法师。二老不仅精通佛学,且长于书法。传印长老还有留学日本之履历,其教授的课程、讲义多为亲编,如印度佛教史等。另外,冬季的早课,以禅堂坐禅替代大殿念经。因此,当时的法源寺,于修持上,实际上实行的是禅净双修之法门——冬禅夏净。中国佛学院是汉语系佛教中国大陆的最高学府,培养出来的学僧,多已成为各级佛协、院校、寺院的骨干,有的走出国门,弘法利生于世界。
新加坡毗卢寺:
中国佛学院毕业后,我常住于福州法海寺,紧接着,因新加坡毗卢寺方丈慧雄大和尚等的成就,我赴毗卢寺常住。天竺山毗卢寺坐落于新加坡中心,由雪山老和尚于1935年筹建,后有优昙长老、本道长老等人住持,至今已届八十年历史之久。于毗卢寺常住时,我结缘了优昙长老与提润法师以及松年长老。当时,优昙长老是该寺退居方丈,提润法师应邀驻锡该寺一段时间,提壶济世,松年长老则为毗卢寺对面的菩提阁住持。不可思议的是,我从斯里兰卡回国后,竟然住持于福州开元寺与泰宁庆云寺。开元寺前方丈即为提润法师,而庆云寺为优昙长老剃度出家地,松年长老则曾在兴福寺的常熟法界学院学习过。为此,他们一直很关照我。我去兰卡留学,则是从新加坡过去的。假期时,亦常从科伦坡飞新加坡短住。
上海圆明讲堂:
上海圆明讲堂与恩师眀旸长老合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看望恩师眀旸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于常熟期间,缘结明旸长老。有一次,长老与一些僧俗来到兴福寺,长老知我祖籍福建,便慈祥地给我许多开示,还让我与兴福寺方丈等一同陪他参观寺院各处,在米芾所题唐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处,长老又给我许多开示,包括教诲我要常练习书法。因这次法缘,后来,学院放假,或路过上海,我便不时往圆明讲堂看望亲近长老,聆听教诲,这才有了1996年于圆明讲堂在近千人的见证下,嗣法长老、传承法脉之盛事。圆明讲堂是近现代高僧圆瑛法师于1934年秋所创建的道场。1942年又在此举办了圆明楞严专宗学院、上海圆明佛学院、圆明法施会等,刊印圆瑛法师所著《楞严经讲义》等20余种经书,并设莲池念佛会,培植僧才,使圆明讲堂盛极一时。
福州法海寺:
从兰卡留学回国后,我又常住于福州法海寺,服务于福建省与福州市佛协。后来,专事主持省佛协日常工作。法海寺创建于五代时期,初名“兴福院”,北宋始改今名,因位于罗山,被称为“罗山法海寺”。一千多年来,该寺历经沧桑,代有兴废。民国时曾创办法界学院、法海中学等。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办过佛学培训班,建起了弘法楼,设立佛教教育基金会、图书馆,从事办刊、印经、慈善、讲座等活动,并为福建省佛协与福州市佛协之会址所在地。
福州开元寺与泰宁庆云寺:
本性法师于泰宁庆云寺留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福州开元寺千年大铁佛(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常住法海寺期间,我又兼任福州开元寺与泰宁庆云寺及霞浦留云寺住持。开元寺是南北朝时的古刹,曾为皇家寺院、宗庙,是日本高僧空海大师与圆珍大师的入唐求学之地。宋代时刊刻《毗卢大藏经》,为著名的消灾延寿药师佛的道场。现遗存有唐末五代的千年特大型铁佛,宋代石塔石槽古井,明代楼阁、清代殿堂。近现代,创办福建佛教医院,礼请时任海军司令萨镇冰为院长,开元寺方丈宝松上任为常务副院长。宝松方丈后因抗议美苏进行核武竞争而自焚,以此敬醒世人,震惊世界。
泰宁庆云寺,与济群法师合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泰宁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著名古镇,而泰宁庆云寺坐落于1700多米的泰宁峨嵋峰上,山水之胜,见者欣叹。庆云寺为肉身菩萨慈航大师以及一代高僧优昙长老剃度出家地。慈老与优老,皆有南传佛教学习与弘扬的背景。慈老后来创办了台湾第一所佛学院,即今圆光佛学院之前身。优老发起创立香港佛教联合会,之后,又荣任新加坡佛教总会第22届主席。现在的开元寺与庆云寺也都初具规模,对外开放。
霞浦留云寺:
霞浦滨海留云寺(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王枫涛提供)
霞浦是国际著名的滩涂摄影胜地,霞浦留云寺位于霞浦三沙半岛,毗邻名镇三沙,孙中山于《治国方略》中曾指出三沙港对复兴中国的重要性。该寺有不少名人题刻,近年,在山石之中陆续雕凿一些石窟佛像,推动成为东南沿海少有的石窟群。当然,这要感恩自然之赐,满山群石,石树相间,山海相望,寺水相亲。三沙对面就是台湾岛,因此,又是对台交往的重要港口。很早的时候,也就是70年代末,就有台胞接待站。当年,我在三沙中学,也就是霞浦三中读中学时,因好奇,就常到那玩。留云寺中有一天然留云洞,因海云踱入不出,故名。
光阴过得很快,一晃,此期生命,虚度过半,此间,或学习,或修行:志于讲经说法、坐禅念佛、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建寺安僧、慈善公益。倡导:心灵非暴力。专注:心灵文化、心灵教育、心灵慈善、心灵修证。致力:以佛心导正人心,回归信仰,以佛道辅正世道,重建道德。弘扬:慈悲、智慧、忍让、包容、自省、忏悔、中道、圆融、和合、共生。推动:全球伦理构建。践行:南北传佛教交融、东西方文明对话。宗于:中华禅。促进:重返佛教轴心时代,再现佛陀荣耀时光。实现:苦难的拯救,烦恼的解脱。努力做个知行合一与悲天悯人的僧人。相信,这是我累世之愿,当不忘本心,继续铭记,必终生行之。
为僧已过三十五载,人生已过五十五年,感恩宿缘,更感恩现前诸缘,使我有缘居于圣地,亲近圣者,追随圣道。为此,今特写此小文,既为感恩,亦作为生命的一个小逗点,权作小结,更为展望。
圣者弘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