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几年以前,笔者曾经和朋友去过广州的沙面岛,对那里异国风的景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天要讲述的这个地方,与沙面岛颇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英国人与法国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攫取了沙面岛的管理权并予以改筑的,而出岛是幕府在列强大举入侵东亚以前主动为西方人修造的,日本史上的第一个人工岛。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沙面岛上的法国天主教堂

诞生

1634年,江户幕府宣告“元和偃武”后的第19年,为了管理与来日本贸易的葡萄牙人,当时的将军·德川家光下令,在长崎港修筑了一座扇形的岛屿,两年以后竣工,当时称作“筑岛”,其用银达300贯(包括岛的修筑与岛上的设施),约15000平方米。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荷兰时代的出岛地图“阿阑陀”为荷兰在当时的译名

除了围墙、大门和沟通岸上的桥是由幕府出资,其余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长崎的商人领袖(町年寄)们,葡萄牙人需要每年向幕府交纳80贯银的土地使用费(后来荷兰人的时代,降到了55贯银)。关于为什么是扇形,在江户时代后期来到日本的德国学者·西博尔德提供了一个有趣的传说:家光在与幕臣们商议出岛的形状时,手里正好有一面折扇,就这么决定的。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德川家光

然而,1638年被镇压的岛原之乱,令幕府与天主教国家葡萄牙的外交关系进一步恶化。加上驻在平户的荷兰商团向幕府声称,日本进口中国的生丝等货物,除了走葡萄牙控制的澳门,也可以走荷兰控制的台湾。于是,幕府在1639年宣布,驱逐所有葡萄牙人,出岛陷入了无人的状态,使长崎的商人们遭遇了重大损失。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岛原之乱,日本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揆

出于平息商人抱怨的考量,1641年,幕府强令荷兰商馆从平户搬到出岛。虽然很不情愿,荷兰人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条件。此后的200年里,这个小岛在幕府的严密监视之下,成为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重要的贸易据点。葡萄牙、英国和俄罗斯,相继在日本开国以前到访过此地,试图令日本与他们通商,不过都遭到了拒绝。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由德川家康颁布给荷兰商人的通商许可(朱印状)

至于平户那些荷兰人经营多年的石造建筑,被幕府认为有要塞化的可能,而纷纷被拆除。基于同样的理由,出岛上的房子都是木制的。在江户时代以前,因松浦党而大出风头,亦是郑成功诞生之地的平户,随之不可逆转地衰落了下去,现在只是一个不到30000人的小城市。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平户的荷兰商馆旧址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位于平户市千里滨的“郑成功儿诞石”

人事

平常留守在荷兰商馆的人员有:商馆长官(甲必丹)、次席、仓库长、书记官、商馆医师、厨师、木匠、召使(马来人)等,约15人居住。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甲必丹部屋的外观、餐厅与茶室

日本方面,由长崎奉行来管辖出岛,而直接交涉和监督出岛上各项事务的日方负责人,称作“出岛乙名”,在町年寄中产生。其下有荷兰通词(负责翻译)、书记员、消防、门卫、采购等100余人工作。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长崎奉行所(复原)。长崎奉行在江户幕府设置的“远国奉行”序列中排在首席

除了执行相应公务的日方人员,出岛的出入管理是极为严苛的,以至于到访过出岛的德国探险家肯普弗曾经抱怨过,自己就像进了一座监狱。

在出岛的大门上。常年贴着两张告示。其中一张是定规,用奖金鼓励人们举报违反规定的日本人和荷兰人;另一张则是具体的禁制:

  • 游女以外的女性不得进入。
  • 高野山以外的游行僧人不得进入。
  • 化缘和乞讨者不得进入。
  • 出岛的大门与桥附近禁止行船。
  • 坚决禁止荷兰人离开出岛到长崎港外。

不过,在1651年,长崎诹访神社举办迁座典礼,出岛上的荷兰人与唐人屋敷的华人们也破天荒地获准参观。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1817年,帮助日本人编纂第一部英语词典的荷兰人·布洛霍夫再次来到出岛,接替多夫就任荷兰商馆长官。他此行带着妻子、孩子的乳母和印尼人女仆,在字面上是违反了幕府禁制的第一条。但在布洛霍夫的坚持之下,幕府还是准许女眷们在出岛居住16周,之后就要与卸任的多夫一同返国。而她们是日本开始锁国以来第一批到访的西洋女性,因此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被画师们记录下来

顺带一提,江户时代的唐人屋敷,就与今天的长崎新地中华街相邻,与出岛的距离也很近。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福建会馆遗址,位于长崎过去的唐人屋敷范围内

贸易

通常情况下,每年会有2艘荷兰船只,利用季风从巴达维亚出发,经过吕宋和台湾,于七、八月抵达长崎,四个月后返回。荷兰船只入港后需经检查,帆会被没收,直到船只准备离开。由于出岛上禁止武装和传教,宗教书籍及武器也会被没收及封存。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等待船舶的荷兰人

江户时代初期,荷兰方面的输入品主要以孟加拉和越南产的生丝为主,日本输出的主要产品则是银。中期以后,则是输入罗纱、天鹅绒、胡椒、砂糖、玻璃器及书籍等,输出品则主要有铜、樟脑、陶瓷器及漆器等。而在外来的风物方面,羽毛球、台球、啤酒、面包、咖啡、巧克力、卷心菜、番茄,乃至摄影术等,也是由出岛上的荷兰人传播给日本的。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不过,长崎的蛋糕(カステラ)与玻璃器(ビードロ)的起源,就与荷兰人关系甚微。毕竟,这两个词都是从葡萄牙语来的…

参府

在等待下一拨船只的间隙,甲必丹还要像大名们的“参勤交代”那样,到江户去汇报,并上贡礼品。(自1790年以后,改为4年一次)这主要是因为,幕府虽然实施锁国政策,但也亟欲了解西方的动向,因此荷兰商馆还要负责收集相关情报,向幕府报告。荷兰人借由进献海外情报与奇珍异宝,来换取幕府的信任与通商权;另一方面,随行的学者则记录所到之处的风土人情,并与日本学者交流。截止到1850年,这样的东行共有166次,幕府也比照外交使节,在江户和京都等地为他们安排了固定的住所。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荷兰商馆的江户参府。红色箭头指向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标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荷兰商馆进献给幕府的一些礼品

兰学发祥地

1720年,江户幕府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决定,允许没有宣传基督教义的西洋书籍输入。以此为开端,近代医药、天文、数学、地理、物理乃至绘画等西洋学术(兰学)的研究兴盛起来,各藩前往长崎就学的人士,累计达2,000余人。可以说,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与这段历史是分不开的。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德川吉宗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日本引进的第一部解剖学著作·《解体新书》。今天我们经常听到的“神经”“动脉”等词汇,即是在翻译该书时,由日本人创造的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在《红毛杂话》中描述的显微镜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司马江汉以西洋画法绘制的《寒柳水禽图》

另外,有少数欧洲学者也得到幕府的许可,可以离开出岛踏上日本本土,这当中还包括了一些赴出岛服务的非荷兰人。当他们归国后,也将日本的资讯介绍给了欧洲。其中以肯普弗(德国人,1690年来日)、屯贝里(瑞典人,1775年来日)、西博尔德(德国人,1823年来日)三位医师的成就最为突出,被称为“出岛三学者”。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西博尔德。在1828年,他准备归国时,被幕府发现持有日本地图等违禁品,遭到驱逐出境,多人被牵连入狱,史称“西博尔德事件”。不过,在日本开国之后的1858年,幕府解除了对西博尔德的驱逐令,并委任他为顾问

困境

1798年,出岛遭遇了一场大火,包括甲必丹住宅的西半部被烧毁,经过了十年的艰难过程才得以修复。而这,正是困境时代的序章。

这场大火发生的一年以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因经营恶化而破产,出岛的使用权转移到了荷兰政府手中。1806年,拿破仑的弟弟路易,在被法国侵占了数年的荷兰被拿破仑任命为国王,至1810年,荷兰本土遭法国吞并,正式成为法国的一部分。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路易·波拿巴

欧洲的战乱,也波及到荷兰的海外殖民地。与拿破仑敌对的英国掌握了制海权,他们打着“避免荷兰海外资源落入拿破仑手中”的旗号,相继占领了荷兰在南非、南美、印度和东南亚等地的殖民地。而在1811至1814年期间,出岛成为了世界上唯一还自由飘扬著荷兰三色旗的地方,直到1815年法国战败,荷兰复国。

这一时期,来往长崎的贸易途径断绝,导致出岛商馆员们的日用品短缺,财政陷入困难,只能由幕府方面免费提供物资,并依靠雇佣中立国船只的策略维持零星的贸易,而这也开启了作为中立国的美国,同日本的第一次接触。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19世纪的出岛

1808年,在威廉堡省总督(即后来的印度总督)·明托伯爵的策划下,英国军舰菲顿号悬挂荷兰旗帜进入长崎港,荷兰商馆员出来迎接,却被挟持为人质;菲顿号方面要求获取食物和淡水,并威胁击沉港内其他船只。原本负责护卫长崎的佐贺藩,却因承平日久,没有驻屯足够的兵力。长崎奉行·松平康英眼见武力逼退无望,只好听从荷兰商馆长官·杜夫的进言,接受要求,英舰于是退去。在向幕府报告后,松平康英便切腹谢罪了。此一事件促成了1825年发布的《异国船驱逐令》(对于外国船的无差别炮击),以及日本人最早的英语学习。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司马江汉绘制的多夫画像

也是在这一时期,英国的爪哇副总督·莱佛士两次遣使长崎,提议由英国人来取代荷兰人在出岛的贸易,但是多夫坚守荷兰在日本的利益,拒绝了这些要求。英国对出岛的野心,随着后来荷兰复国与荷属东印度归还荷兰而不了了之。杜夫的坚贞不屈与高风亮节不仅赢得日本人的尊敬,在归国后,杜夫也荣获了荷兰之狮勋章。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莱佛士,他是新加坡城的建立者

开国之后

时间走到1853年,“黑船来航”标志着日本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也由此开启了日本的现代化之路。1855年到1859年,幕府在出岛的旁边开办了长崎海军传习所,挑选一些有才能的人在传习所学习兰学,老师均为荷兰人。前来就学的人士中,就有胜海舟、五代友厚、佐野长民、榎本武扬等在幕末以及其后的明治时代名声显赫的人物。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除了海军知识之外,传习所派生出了医学教育和英语教育,长崎的钢铁和造船工业也因建设海军而起步,这些都奠定了长崎发展的基础

此外,在1855年,荷兰国王·威廉三世将Soembing号赠送给幕府,第二年,成为长崎海军传习所的练习舰,名字也被为“观光丸”,也是日本的第一艘蒸汽船。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位于长崎豪斯登堡的“观光丸”复原船

在观光丸交付传习所使用的同一年,幕府颁布了《出岛解放令》,彻底取消了对荷兰人在长崎活动的限制与监视,甲必丹也在之后被正式任命为外交代表。又过了三年,出岛上的荷兰商馆彻底关闭了。不过,在1866-1899年,出岛依然被划定为外国人居住地。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末任出岛荷兰商馆长官·库尔修斯

之后的明治时代,随着对长崎港的大规模改造工程,出岛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终于在1904年彻底消失,成为了今天长崎市的一部分。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出岛的变化

战后,在荷兰的敦促与支持下,日本着手制定出岛的整备计划。经历漫长的土地征用与考察、复原的过程,现在已经颇具规模。根据长崎市政府的计划,到2050年,出岛地区将会完全恢复旧时的景观。我们期待着,这个重要的史迹能够再次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在出岛游览的人们

铁门上的窗——出岛小志

出岛

(芝兰学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