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规划》第2期预览

《上海城市规划》第2期预览

封面照片来源:顾芸提供

《上海城市规划》

2022年第2期

本期主题:社区规划的尺度与内容

主题文章

社区与社区规划的空间维度

Spatial Dimension of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Planning

黄 怡

摘要:从“社区”概念中核心的空间内涵出发,对当前国内与社区相关的政策和规划实践中的空间维度认知进行正本清源的探讨。首先审视“社区”学术概念和行政定义中的空间内涵;接着基于社区的空间维度,剖析当前社区生活圈、完整居住社区两项政策实践在空间尺度上隐藏的问题实质;进而展开社区规划的相关空间比较论述,分析社区规划与社区生活圈规划、社区规划与居住区规划、社区规划与社区中的规划设计的空间维度差异;最后提出在行政语境中调整社区空间范围界定、整合社区规划类型的建议,以期为我国社区政策、行动、规划等实践提供重要的认知前提和成效保障。

社区规划中的边界因素——以上海社区更新实践为例

The Border in the Community Planning: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Neighborhood Renovation

童 明 白雪燕

摘要:社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其内部的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边界作为一类重要结构性要素长期以来受到了学界的多方关注。然而在当前国内普遍开展的社区更新工作中,边界因素仅被简单抽象为不可调整的物质性围墙,致使大量由消极边界因素引起的空间结构性问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基于对社区边界因素的概念梳理,探讨以边界视角介入社区事务思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同时结合上海社区工作中所开展的相关实践,解析如何以营造良好公共环境为目的,通过边界因素分析形成物质性操作策略,以更好地为社区空间构建稳定的环境秩序,激发人与空间结构性的互动效应。

系统治理与精准更新视角下的社区规划探索

——以周家桥街道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为例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Governance and Accurate Renewal: A Case Study of the Action Plan of 15-Minute Community Life Unit in Zhoujiaqiao Sub-district

吴秋晴 赵宝静

摘要: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剧了社会的差异化与复杂性,社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和公共资源配置的空间单元,近年来被视为改善一系列城市问题的重要抓手,这对规划编制与实施路径提出更高要求。以上海市长宁区全域范围开展的“15分钟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中较有代表性的周家桥街道实践为例,探讨社区规划如何从单纯的规划方案向行动、实施、管理等多维度层面转型。通过梳理该行动规划在理念与模式、规划路径、更新策略等方面的创新探索,提出社区规划在系统治理与提升规划精细度方面的可行方法,以期在促进行动项目高效精准落地的同时,实现稳固社会结构、构建更温情生活共同体的愿景。

基于居民需求特征的城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策略研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为例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Urban Community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Planning Based on Residents’ Demand Characteristics: A Case Study of Dingshan Sub-district, Jiangbei New District in Nanjing

方 遥 卜凡海 祁 凡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入成熟期,城市各级社区均配置了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除必要的行政服务、医疗卫生等功能外,各社区在区位条件、用地类型、人口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对公共服务的功能需求不尽相同。这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实施层面提出精细化的要求。选取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顶山街道为研究对象,在现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将社区分为传统街坊式、过渡演替式、中低收入商品房和高收入商品房4种类型;以居民为主体展开使用需求调查;并从“规划—建设—管理”3个阶段提出不同类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实施策略。

可达与共享: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影响的实证研究——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

Accessibility and Sharing: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Impact of Opening School Sports Facilities on Public Sports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A Case Study of Suzhou Downtown

胡 莹 马锡海

摘要: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开展,在城市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的共享被认为是补充公共体育资源不足的有效手段,目前大多学者从制度层面研究,鲜有开展校地共享的空间逻辑分析与相应的策略说明。基于GIS的网络分析模块,从体育公共服务供需关系出发提出服务人数、最近可达距离、设施选择度等3个可达性衡量指标,以苏州中心城区为实证案例,量化分析学校体育设施在梯度开放下对社区公共体育服务的影响。结果显示: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对扩大体育服务容量作用明显,且二者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当开放度达25%时服务容量增幅最大,平均可达距离控制在1 500 m以下;当开放度达50%时,居民的设施选择度大大提升。以期为体育设施规划提供思路,并为未来校地体育资源共享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进而缓解社区体育设施资源不足的问题。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配置方法研究

——以武汉市硚口区为例

Optimal Allocation Method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ing Population: A Case Study of Qiaokou District in Wuhan

徐 涛 周小艺 徐晨慧 潘 聪

摘要: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升为健全基层医疗服务带来新挑战。从积极应对老龄化视角,面向城市微观尺度人口构成差异,构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化配置技术体系。具体包括:基于年龄移算法和老龄化水平修正的需求预测,利用改进潜能模型评估步行网络支撑下的设施供需均衡性,基于位置分配模型的改扩建设施、新建设施选址。通过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实证发现,综合考虑社区老龄化水平差异能够精准识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缺口,提出切实的设施优化配置方案。以期为健全基层医疗设施体系、积极满足老龄化带来的医养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渥太华中心城区的社区设计规划及其启示

Community Design Plan for the Heart of Ottawa Centertown

黄 怡 李美慧 杨克奇 王 浈

摘要:社区规划类型是加拿大城市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拿大宜居城市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在不同省/地区的不同城市中采用不同的规划名称,首都渥太华的社区设计规划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之一。通过对渥太华中心区的社区设计规划的相关背景、主要内容及编制情况的阐述,探讨城市中心区混合功能社区的社区规划的主要特征以及2000年之后社区设计规划的一些新动向。对加拿大的社区规划实践和类型的研究可为我国类似的社区发展及社区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新城规划

城镇化2.0时代的中国新城规划建设转型

Transition of China’s New Town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Urbanization 2.0

张京祥 黄龙颜

摘要:新城理论与实践起源于西方国家,在中国特定的发展环境下成为一种特有的增长模式,支撑了中国高速城镇化时期的“增长奇迹”。从城镇化1.0时代进入城镇化2.0时代,新形势与新挑战使1.0时代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2.0时代的新城规划建设需要重大转型。发展动力、发展目标与发展方式的巨大变化,注定了研究2.0时代新城的必要性。采用城镇化两阶段模型的分析框架,梳理中国新城规划建设的演进历程,并解读了1.0时代新城与2.0时代新城的内涵与机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新城转型发展的几个核心导向;最后,尝试从建设条件、选址依据、体制机制、发展理念、时空顺序、财务平衡等方面提出新城规划建设的策略,以期为2.0时代的新城规划建设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国外新城建设的目标与立法推进——以美国和日本为例

The Goals and Legal Backup of Foreign New Town Development: Cas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吕一平 赵 民

摘要:在霍华德“田园城市”等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下,国内外新城政策的产生和演进有其共性,反映人们对理想人居的不懈追求,但在不同的制度背景和社会环境下,各国的新城规划建设目标和策略有所不同。面对新城发展的重大和基本问题,有必要以立法来加以阐释和保障。介绍美国和日本两种制度框架下的新城建设目标和立法推进,辨析国内外新城建设的概念和制度基础。首先分别阐述美国和日本的新城法制演进,分析其新城立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特征。最后探讨对我国新城制度建设的若干启示:一是要明晰新城发展的目标,分类、分阶段和有重点地推进新城建设;二是要发挥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多方协同作用;三是要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来保障新城规划建设的顺利推进。

重庆市新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探索

Explo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and Path of New Town in Chongqing

曹春霞 曹 颖 张 邯

摘要:在国内外新城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重庆新城发展的规划探索,总结了新城发展的主要动因,并从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认为未来新城将面临3大挑战:一是政策红利消失,二是人口红利消失,三是互联网将逐步弱化新城的区位优势。面对这些挑战,结合重庆市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两江新区的产业筑城、西部科学城的科技兴城、东部生态城的生态营城3种新城的发展模式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新城规划提出3点思考:一是新城要依托现有基础进行升级,不再是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二是新城的“新”不在于城市建设,而是发展内涵和发展动力的“新”;三是随着现代化物质空间塑造逐步减少,需要营造更多的“产、城、景、文”深度融合的新城场景。

从“拼贴城市”到“融合城市”:空间缝合理论在松江新城总体城市设计中的创新探索

From “Collage City” to “Integrated City”: An Innovative Exploration of Spatial Sewing Theory in the Overall Urban Design of Songjiang New Town

林可可 王雅妮 方 澜 范 衍 孙旌琳 李心蕊

摘要:上海新一轮新城发展是落实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推进上海大都市圈区域协同、优化超大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为落实新阶段新要求,化解松江新城“拼贴城市”的现状困局,将空间缝合理论与手法引入宏观尺度,探索空间缝合理论在总体城市设计层面的运用。聚焦生态、交通、功能和空间形态等关键要素,加强松江新城内各功能片区间的融合联动,为支撑松江新城建设成为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做出积极探索。

规划实践

中心城边缘区结构优化导向的城市更新策略探索

——以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东部拓展区为例

Exploration of Urban Regeneration Strategy Oriented by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Central City Fringe Area: 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Taopu Smart City East Extension District

周宇黎

摘要:中心城边缘区由城市边缘区转化而来,在经历快速城市化过程后逐渐发展成中心城的一部分。分析中心城边缘区的一般特征和发展困境,由于其发展速度过快和资源条件限制,存在发展无序、空间破碎、交通不畅、环境杂乱等问题,成为地区协同发展的短板,其规划与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亟需合理引导。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现阶段的导向,从生态修复、交通优化、产业发展和社区营建等4个方面,探索该类地区的城市更新策略,并以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东部拓展区为例进行策略应用研究,希望对类似地区的规划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资金平衡导向下北京老旧小区改造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以劲松北社区改造为例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Beijing’s Old Residential Distric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und Balance: A Case Study of Jinsongbei Community Reconstruction

梁 颖 江 曼 刘 楚 吕海虹 原 艺

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是我国当前保民生、稳投资的重要调控措施之一,实现改造资金平衡是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前提。面向改造资金平衡,重点聚焦缺少实施资金来源的提升类和完善类改造中的规划实施问题,并针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系统剖析局部、静态资金平衡研究视角的局限,以及关注公共融资成本控制、规划导控收益扩大等调控手段的局限。结合劲松北社区的改造实践,系统剖析其成本和收益的构成、资金平衡的经验及问题,基于北京当前的规划要求,提炼基于整体、动态的资金平衡研究视角的改造内容和收益方式,并总结在规划实施和运营中成本控制、收益扩大的系统化调控方式,提出关于实施时序、物业管理范围、资源挖潜、存量过渡利用、存量经营权分离、增量指标管理、业态配置、经营方式、公益设施激励、物业试用服务等方面的改造建议,为北京当前相关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系统化的支撑。

城市研究

农村电商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山东省淘宝村为例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Rural E-commerce: A Case Study of Taobao Villages in Shandong Province

曹俊杰 张 耀

摘要:淘宝村作为电子商务与传统专业村相结合的产物,在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2017—2019年山东省淘宝村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淘宝村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山东省淘宝村发展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存在其自身成长的特殊规律。山东省淘宝村呈集聚性分布,其时空演化过程可分为增速不同的3个阶段,呈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具有沿西南向东北方向扩散的趋势,在县域尺度下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正自相关特征,且空间关联性正逐年提高。构建GWR模型,剖析山东省淘宝村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政府政策、人口数量、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淘宝村的发展有正向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有负向的抑制作用。

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与人口匹配关系研究

——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

Research on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 Facilities and Populations in Community Living Circle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 A Case Study of Ningbo Downtown

仲 亮 徐磊青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背景下,社区生活圈规划强调立足居民视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配置水平。基于兴趣点POI、开源地图OSM、腾讯宜出行等多源数据,从供需关系视角出发,分析浙江省宁波市中心城区居住区生活圈内商业、教育、文体、医疗、交通、养老等6类设施与现状人口匹配程度。研究发现,生活圈内服务设施总数与人口活动强度呈现明显正相关,其中商业设施与人口相关系数最强,医疗、养老设施与人口相关系数较弱。根据供需关系建立生活圈设施人口匹配模型,发现当前大部分生活圈内设施与人口基本匹配,但存在部分供需错配的居住区生活圈。最后分析设施超配和失配的生活圈位置分布与潜在原因,提出生活圈视角下服务设施配置策略。

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应用探讨

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Data-driven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蒋金亮 陈 军 席广亮 孙东琪

摘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我国亟需改进传统规划方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信息化方法更新迭代迅速,新的监测手段和计算能力为国土空间提供了新型数据采集和技术方法,如何发挥新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作用是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当前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研究开展了大量实践和探索,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技术应用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梳理现有相关政策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据驱动的国土空间规划新技术应用框架,从调研分析、规划编制到实施监管各个阶段阐释数据驱动下的新技术应用实践,探讨新技术应用问题,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方法更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局域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内涵与规划导引研究

Research on System Connotation and Plan Guidance of Local Urban Rail Transit

刘 涛 郎益顺 张安锋 金 昱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总体上仍以服务于中心城区的地铁为主,功能层次较为单一,作为市域级、市区级下一层次的局域级轨道交通,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经验相对不足。立足多模式轨道交通与多层次城市空间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借鉴国内外城市发展实践,从空间、系统等多维度分析总结局域级轨道交通的系统内涵,并基于已有实践和不同公共交通模式横向比较研究,提出局域级轨道交通主要规划技术标准。最后,结合线路服务功能细分,提出不同类型线路的规划布局导引。

空间规划背景下工业遗产聚集地的空间治理研究

Research on Spatial Governanc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Clusters under National Territory Spatial Planning System

李鹏鋆

摘要: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是空间规划的重要目标。从空间治理视角切入阐释工业遗产聚集地及其空间治理的内涵,探讨工业遗产聚集地空间治理的特征和作用。选取德国鲁尔区和我国上海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聚集地的空间治理实践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工业遗产聚集地和空间治理的特征,尤其是以区域空间规划体系为核心的纵向治理和以土地资源为核心的横向治理两类空间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讨论多元治理主体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空间规划作为重要工具介入空间治理,存量规划中土地的增值与分配对空间治理的关键作用。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跨界地区生态治理实践反思

——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生态治理规划为例

Practical Reflection on the Ecological Governance of Cross-border Areas in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 Case Study of Ecological Coop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刘 迪 赵宪峰

摘要:基于对国内跨界地区生态治理合作实践的反思和总结,提出跨界地区生态合作的关键在于两类主体关系协同,即价值认知差异的政府间协同和目标导向差异的政府—社会协同。通过将跨界生态治理合作在制度经济学逻辑下的解读和再认识,提出跨界地区生态合作应以社会总体效益最大化为导向进行区域制度选择,以市场交易成本最小化为导向选择技术路径,并基于可实施性构建远近结合的政策工具。最后,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例,对太浦河治理、圩区建设、水环境改善等具体生态合作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

国外规划

街道流动摊贩的管理经验与启示——以纽约市为例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Street Vending: A Case Study of New York City

贾正哲 杨 辰

摘要:流动摊贩是常见的城市现象,也是城市管理的难点,特别是在人口众多、流动性强的超特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与其禁止和驱赶流动摊贩,不如将其纳入城市常态化管理,使之成为改进民生、培育活力和创造城市景观的手段。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纽约有着悠久的街头贩卖历史,这里的流动摊贩人员复杂、分布广泛。如何在完善管理法规的同时给予摊贩一定的生存空间,协调相关者利益,实现多方共赢是纽约流动摊贩管理的要义。从发展历史、经营类型与分布、管理办法、介入群体4个方面梳理纽约对流动摊贩的管理经验,并总结这一经验对当前我国超特大城市平衡精细化管理与非正规经济发展的借鉴与启发。

新加坡社区“原居安老”支持性环境的构建、分析及启示

Construction, Analysis and Enlightenment of Supportive Environment for “Aging-in-Place” in Urban Neighborhoods of Singapore

陈云凤 李玲玲 王才强

摘要:城市社区环境对“原居安老”的支持性是集体抗衰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积极老龄化来说意义重大。从住房环境适老化提升、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邻里环境和户外空间、邻里关系与社会机会4个层面,对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社区“原居安老”支持性环境进行建构和分析,并结合实践案例进一步阐述。提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支持性环境6大构建要点: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弹性规划机制、功能与社会资源的关联整合、户外开放空间促进人际关联与邻里互动、多方协同运营管理、主人翁意识培养与社会文化挖掘、地方熟悉与社区复原力,进而结合我国国情提供启示。

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介述与借鉴

Introduc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 Guidelines on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Abroad

毛媛媛 寇 琴 孙庆颖 宋 科 殷 玲

摘要: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策略是促进城市安全环境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已在诸多国家推广应用,而当前国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对此关注较少。通过对国际上41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梳理,总结其编制特点和实施策略,并针对典型导则案例进行介绍。最后结合当前国内规划编制和管理,提出平衡把握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导则的应用层次、导则要素集建构、鼓励多主体参与式共建、通过试点项目形成分地区差异化计划、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指引导则、建立完善的导则犯罪预防评估机制等编制实施建议,以期为未来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相关导则的编制提供借鉴。

城市更新中的反绅士化现象研究

——基于温哥华唐人街反绅士化运动的实证

Anti-gentrification in Urban Renewal: A Case Study on the Anti-gentrification Movement in Vancouver Chinatown

唐凤玲

摘要:绅士化作为后城镇化、城乡转型的一种典型的地理空间与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学术领域备受关注的热门课题。选取温哥华唐人街作为研究案例,以揭示反绅士化运动对城市的影响。将温哥华唐人街反绅士化运动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以抵抗贫民窟清理为目标的反绅士化阶段、以抵抗文化异化为目标的反绅士化阶段、以抵抗生活成本提高为目标的反绅士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反绅士化运动一方面具有横向巩固联盟、纵向参与加深和灵活的组织机制等特征,另一方面也有其局限性。最后,从政府引领、贫困补偿和社区建设3个角度对我国城市更新提出可借鉴的启示和经验。

《上海城市规划》第2期预览《上海城市规划》第2期预览

(来源: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