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引言

新加坡不仅是东南亚的经济强国,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水平也堪称亚洲翘楚,特别是中小学教育方面,比起很多欧美国家来说也毫不逊色。在2020年QS全球大学排行榜中,新加坡国立大学领衔亚洲高校,排在第11位,而中国的清华北大则分列第16位和第22位。

新加坡,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国土面积仅724平方公里,总人口不过500多万。如此一个弹丸小国,为何能够在教育方面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准?其独具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一、“双语教育”的由来:传统多民族国家与国际接轨的绝佳政策

说起新加坡的教育,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其重要的“双语政策”。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一教育政策的优势性非常明显,得到了一众著名科学家和教育专家的肯定,而新加坡也毫不吝啬地向国外宣传这一政策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建国总理李光耀认为,新加坡独特的双语优势能够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能力更加全面、适应能力更强的国家人才。

随着新加坡“双语教育”体系的蜚声海外,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将其作为自己的心仪之地,成为东南亚文化交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建国之初,新加坡想要稳固政权、谋求发展,必须要先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处理好本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二是要迈出国门,尽快与国际接轨。

要实现以上两点,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远见卓识的领导人深知“欲速则不达”,选择将重点放在教育上,从最基本的国民素质开始抓起,于是,新加坡的“双语教育”应运而生。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新加坡的民族构成主要包括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常住居民中有各大宗教的信徒,因此虽然其国土面积不大,但人口构成却相当复杂。针对这种情况,新加坡教育部门规定:对国内存在的四大语言(英语、华语、淡米尔语、马来语)一视同仁,学校进行教育活动时必须选择两种语言共同进行。而作为学生,除了英语为必修科目及教学语言外,还要学习自己所属民族的母语

根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双语教育能够有效锻炼大脑的执行力,从小浸润在中英双语的语言环境下,学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双语交流的技能,实现无缝切换的同时还有助于大脑记忆力的强化和注意力的集中。

教育专家也专门做过实验,在双语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擅长解决复杂的任务,即便是与语言毫无关系的问题。换言之,“双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在语言范畴,而是对其大脑的开发以及行为习惯形成了终身的影响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另外,双语教育环境也可以让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国不同背景的人,对于他们了解国外文化、培养开放精神都大有助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从小具备双语语言优势的新加坡人才自然有着巨大的优势,从而在来自各国的精英中脱颖而出,为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铺垫了雄厚的基础。

二、为何新加坡要将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语言?

在国内众多的语言种类中,为何新加坡独独对英语情有独钟、格外重视呢?细细探究新加坡建国初期的内外局势,我们归纳出五大原因。

第一,英语是新加坡四大官方语言之一,且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语种;

第二,英语是教育系统的行政和教学语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从小在英语语境中长大,耳濡目染,早已习以为常;

第三,英语不仅是各行各业的工作语言,更是政府部门的正式语言;

第四,虽说新加坡国内民族众多,但各族人民或多或少都会说一点英语,选择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平等共处和友好交融;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英语是西方国家的通用语言,并且在欧美国家的主导下成为国际第一语种,这对于小国寡民的新加坡来说意义非凡,只有掌握了英语,才能够“走遍天下都不怕”,有利于新加坡得到更多的国外资源。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有趣的是,新加坡历史上曾经是“日不落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斗转星移来到和平年代,学生们一方面在历史书上学到祖国被侵占的历史,一方面又不得不接受侵略国的语言,其间的“爱恨情结”五味杂陈,发人深省。

其实,像这样的国家有何止新加坡一个国家呢?很多亚非拉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沦为强国的殖民地、附庸国,但是到了如今的新时代,要想走上国际化道路,不在国际舞台上落后,就必须接受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不可替代的地位。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英语语言能力,然后为国家的发展强盛服务,有何不好呢?

其实在二战时期,新加坡就曾经实行过双语教育,但却是出自完全不同的目的。当时的殖民地政府推行这一政策,是为了吸引大量的华族学生到学校,然后削弱和消灭华文教育,并借此打击华族人民的政治活动,这一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政治、经济目的的行径为人不齿。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新加坡实现国家自治之后,政府大力推动国家发展,在稳固政权、恢复经济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这一阶段沿用“双语教育”体系,是为了利用英语语境教育的优势,一方面充当语言桥梁促进各民族的统一,另一方面可以更快地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市场。

出于这一战略考量,在1960年后,新加坡开始设立一大批混合学校,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双语教育的风潮也愈发兴盛。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加坡掌握双语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老百姓对这一教育政策普遍持有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三、耳濡目染,因材施教:科学全面的教育方法

其实,新加坡对本国学生双语学习的要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苛刻,必须精通两门语言。经过数十年的归纳研究,教育学家发现,由于学生个性、智力等因素的天生差异,能在两门语种都达到精通的人数非常之少。

总理李光耀曾对各水平的学生比例做过粗略的估计,其中双语水平都能达到高级的学生比例不到10%,因此他提出,希望所有学生至少能认真学好英语这一门语言,而对于自己的母语学科起码要能够保证日常交流。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后来,教育部门推出因材施教,主张在小学阶段广泛普及双语教育,筛选出能够适应和不能适应的两类学生,在其升入初中后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这一举措无疑细分了新加坡的教育体系,能够为国家有针对性地培养栋梁人才,精准投放”、“人尽其才

在实行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学校的老师们不仅会在英语课堂使用英语,还会逐渐将英语运用到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非语言学科,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作“浸濡计划”,让学生长期浸润在英语语境中,逐渐习惯这种语言,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

到了后来,双语教育体系渐趋成熟,学校又加快了学生从母语向英语过渡的速度,在中高等教育环节实行强制性英语教育,即英语为主、母语为辅,如果你不会说英语,上课的时候就什么都听不懂,新加坡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小国崛起的法宝,教育改革的典范——“双语教育”成就了新加坡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占到了惊人的81%,而使用母语的时间则只有可怜的19%。随之而来的就是母语学校的逐渐没落:1976年淡米尔文小学就已经招不到新生了,而马来文小学则在1982年面临了同样的困境。哪怕是华文小学,1984年的一年级新生也只有260名,在全国小学中仅占0.7%,与英语小学的99.3%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长期坚持的“双语教育”收获了卓著的成效。

21世纪以来,新加坡的教育水平已经达到了亚洲第一的水平,且一直遥遥领先。学校中优等生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而差等生则非常之少,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结语

2018年,新加坡跻身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其高度发达的外贸经济令周边国家赞叹不已。新加坡小国崛起的历史过程与其教育兴国”、“知识经济的英明决策息息相关,它首创双语教育所获得的成功有效地促进了新加坡的国际化,使得这个小国在21世纪初的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新加坡的华语与方言》

《新加坡华文教育的演变》

《新加坡的社会语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