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

听到这首《橄榄树》,你是否和我一样想起年少时的梦,年少的心是否也曾想跟随齐豫那飘渺的歌声一起去寻找“诗和远方”?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1979年,齐豫首张个人专辑《橄榄树》

长大后再听这首歌,回首来时路时,才明白流浪并非易事,这也是三毛原诗里想要表达的情感。当年,三毛是用英文写的原诗,诗里的主角是她在西班牙草原看到的小毛驴,后由民歌手杨祖珺译成中文。当李泰祥把诗入歌时,觉得唱“为了小毛驴流浪”很奇怪,便以“橄榄树”代替了“小毛驴”,这一改,改出了歌曲空灵的意象和纯美的意境,但却与三毛的表达产生分歧。三毛曾回应说:“如果流浪是为了去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宽阔的草原,那就不必去流浪!”

台湾民歌运动元年

《橄榄树》《被遗忘的时光》《恰似你的温柔》《兰花草》《蜗牛与黄鹂鸟》《外婆的澎湖湾》《龙的传人》……这些歌你一定都听过,它们是很多人童年的记忆,青春的印象,但你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金曲背后,都有同一个源流:台湾民歌运动吗?

习惯上,人们将1975年的6月6日认定为台湾现代民歌的诞生日。当天,年轻的学生兼民歌手杨弦发起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他将诗人余光中的八首诗作入歌,拉开了台湾民歌运动序幕。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杨弦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1974年,杨弦得到余光中的授权,为这首诗谱曲,发表后得到余光中的鼓励,遂继续用以诗入歌的方式进行创作

但另一位台湾民歌代表人物李双泽关于“唱自己的歌”的追问一直持续到1976年的12月3日,当晚在“西洋民谣演唱会”上发生了著名的“可口可乐事件”。在台湾民歌运动“三驾马车”之一的胡德夫的回忆中,当天要代他上台的李双泽对大家一直唱西洋音乐很窝火,拿着一瓶可口可乐,上台质问道:

“我们在菲律宾,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西班牙,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在美国,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现在,在台湾,我们还是喝可口可乐,听这些歌,”

李双泽把可口可乐猛地砸在地上,

“我们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歌?”

台下愕然。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尽管在台湾“民歌之母”陶晓清的记忆里,没有李双泽拿着可乐瓶并将其砸掉的举动,但历史的进程还是被推动了。第二天,台湾大学校园爆发了“唱自己的歌”的大规模讨论,大家开始暗地笔战,自己写歌。于是“唱自己的歌”成为这群弹着吉他自己写歌自己唱的年轻人向时代的大声宣言。之后,节奏鲜明、旋律轻快,又带有浓厚书卷和人文气质的音乐很快成为台湾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一个标准。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从那以后,台湾民歌创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佳作不断。陶晓清通过《热门音乐》将一大批优秀的民歌创作者和民歌手推向前台:杨弦、李双泽、胡德夫、韩正皓、洪小乔、李泰祥、齐豫、小虫、李建复、杨祖珺、黄大城、王梦麟、王海玲、施孝荣、杨芳仪、李宗盛、罗大佑、潘安邦、蔡琴、旅行者三重唱、罗吉镇、苏来、侯德健、吴楚楚、潘越云、郑怡、李丽芬、邰肇玫、施碧梧……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有些名字你熟悉,有些你可能没有听过,但不可否认,那是一个众星熠熠的时代。民歌运动所表达的,不仅有《童年》《光阴的故事》《乡间小路》这样淳朴无瑕的清新小品,有《恰似你的温柔》《读你》《野百合也有春天》这样深情款款的爱意表达,也有《月琴》《橄榄树》这样对时代使命和自我存在的哲学追问,更有《龙的传人》《乡愁四韵》《少年中国》这样感伤时事的家国情怀。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陶晓清说,“只要唱歌的人是发自真心地唱自己的歌,走下舞台的歌者又能和台下的人坐在一起享受音乐,他们唱的就是民歌。”从1974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共产生了300多首校园民歌。

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今年是台湾民歌运动45周年,《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简体中文版发行。这本《民歌40》就像是一把叩醒回忆的钥匙,拨动你脑海中的青春旋律,把你带回青葱的年少时代。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简体中文版封面

《橄榄树》的来龙去脉,藏在《阿里山的姑娘》里的感人爱情,《告别》与《不要告别》两首歌背后的曲折故事;李宗盛生平创作的第一首歌,齐豫天籁之音的培养过程,蔡琴校园歌手时期的青葱往事……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歌,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都在这本《民歌40》中。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它是一部台湾民谣百科全书式珍藏档案,按照时间顺序详尽收录了百余张经典民歌唱片,收藏了500余份珍贵历史资料,老照片、演唱会海报、专辑封面、报道文件、书信手稿等等,详实描绘了台湾民歌运动的缘起、发展和转变,是民歌40年最详尽完整的典藏记录。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翻开这本时光纪念册,你可以自由穿梭在那个民歌时代,与超过100位民歌手、词曲作者、乐手、幕后推手对话。那些熟悉的旋律会再次触动你的心灵深处,掀开那些最美的回忆。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书中还再现了19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下次再游台北,你可以空出一天,专门做一次“民歌寻访”,因为此后的华语音乐人,多多少少都受到民歌的影响。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华语流行音乐教父李宗盛说,“回头看民歌,我觉得民歌是一种信心的表现,年轻人借由自己去写歌,确定自己可以做这件事情,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自我肯定。”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方文山说:“我是听着这些歌长大的一代人。它们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是开启过去的钥匙。长大以后,我写的那些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很多都是受这些民歌的影响。

王力宏说:“民歌运动中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风气,直到现在都深深影响着我。”

陈绮贞说:“民歌是陪伴我成长的声音,民歌是情书。当乐器比较少的时候,堆叠的情绪就多,就更能听得出歌手在表达这首歌的时候每一个字,很细腻地在述说他心里面的话。”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短暂而辉煌的民歌时代,涌现了一批现代华语乐坛的重要人物,留下了无数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受到台湾民歌运动的影响,新加坡在1982年左右也兴起创作“新谣”的风潮香港“城市民歌”兴起,并成为粤语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支派;“校园民歌”与部分演唱者进入大陆市场后,推动了大陆校园民谣的发展,对华语歌曲的发展也留下深刻影响。

再唱一段思想起

《民歌40年》副标题为“再唱一段思想起”。《思想起》是流传于台湾最南端恒春半岛的民谣,最初只用月琴伴奏。弹唱《思想起》最有名的是台湾念歌先驱陈达,他被认为是台湾最后一个传统说唱艺人,以融合弹奏月琴及故事叙说并具个人特色的民谣演出著称。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尽管1975被认为是“民歌元年”,但在那这前就已有学术界的“民歌采集运动”,由音乐家与学者许常惠与史惟亮于1964年共同倡导。他们搜集了近三千首台湾山地与平地原住民歌谣,并发掘出包括陈达在内的多位民间艺人。

1967年,当他们看到贫病交加的陈达拨弄着一把老旧的月琴,用沧桑的歌声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恒春民谣时,为之惊艳不已。于是,他们试着将陈达和他的歌介绍给台湾的大众,果然广受欢迎。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陈达

60岁以前,陈达曾经走遍高、屏一带的南台湾农村,演唱了40年的台湾念歌,所唱内容都是由他自己编成,以传统曲调《五孔仔调》与民歌曲牌《思想起》《四季春》用的最多。但他的演唱又不拘于任何曲牌,而以节奏自由、似吟似唱的方式进行,所以,许常惠誉之为“未经人工改造的游吟诗人”、是“作曲家兼演唱家”。史惟亮曾说:“他是一个作曲家,因为他要适应歌词,而能自由修改一个既有的曲调。他是诗人,因为他能即景生情,创造活生生的歌词来描写感情、讲故事或说道理。他也是自弹自唱的演唱家。”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插页

陈达在生前最常说的一句话:“你爱听什么歌,我唱给你听。” 陈达的出现点燃了很多人延续民俗歌谣的火花,后来,《思想起》又有凤飞飞、邓丽君、陈淑桦等等多个歌词不同的版本,内容也从最初的思想演变为婚嫁、抒情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80年代民歌运动中,郑怡的一首《月琴》唱响台湾,第一句便是“再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思想起 唱一段唐山谣

走不尽的坎坷路 恰如祖先的步履

抱一支老月琴 三两声不成调

老歌手琴音犹在 独不见恒春的传奇

落山风 向海洋

感伤 会消逝

接续你的休止符

词作者赖西安这样说:“创作这首歌并不是直接指涉陈达这个人,而是借陈达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民间曲艺是否应该受到重视,尤其是陈达所代表的民间艺人身上具有的勇猛与创意在工业化的进程中还能否流传下来?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郑怡的第一张专辑《郑怡/王新莲/马宜中》

随着商业元素的介入,原本文学气质浓厚、有家国情怀的“现代民歌”,渐渐被曲风清纯、旋律简单的“校园民歌”所取代。民歌走向衰落,李双泽早逝,杨弦出国留学,胡德夫后来转向“原住民”权益保护,作为领军人物的“民歌运动三驾马车”淡出歌坛。经过民歌运动洗礼、积淀的罗大佑等开启了全新的音乐路线与营销模式,台湾流行音乐进入商业化大发展的时代,民歌渐渐成为历史名词,但民歌运动对台湾乃至华语流行音乐的养成作用毋庸置疑。

民歌40,曾记否那些未央歌

《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简体中文版封底

今天,《民歌40年》借用“再唱一段思想起”为副标题,有对台湾唸歌先驱陈达的致敬,有对民歌时期的音乐品格和创作精神的追忆,更有对民歌复兴的企盼。

余光中说,

沒有歌的時代,是寂寞的。

只有噪音的時代,更寂寞。

要压倒噪音,安慰寂寞,唯有歌。

岁月流转,世事沧桑,那些清新、朝气又隽永的民歌依旧闪耀迷人的光彩。

民歌时代还会复兴吗?

“我觉得民歌是随时都可以复兴的,只要有真情实感。”杨弦说。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简介:游小鱼漫漫游,传递阅读,手留书香,用文字与您分享阅读心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