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路边矗立的大花伞,一溜散开的红蓝胶凳,冰啤毛豆先上,烤串龙虾一盘接一盘,滋拉着热气的海鲜小炒压轴上桌,油烟的氤氲里,这是多少人关于“地摊”的味蕾记忆。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就在最近,我们看到了“地摊经济”复苏的曙光。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地摊经济,正在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关键词之一。

政策松绑,为地摊经济开“绿灯”

5月27日,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而允许临时占道经营这项政策的“发源地”,正是成都。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3月15日,成都市城管委出台《成都市城市管理五允许一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助力经济发展措施》:

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不侵害他人利益,做好疫情防控和清洁卫生工作等前提下,允许在居民居住集中区开辟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成都地摊经济救市成绩斐然。截至5月22日,成都全市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点位17748个,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82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20891个,增加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临时投放点位6103个,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继成都之后,多省市陆续出台指导意见为摆地摊“松绑”:

4月29日,河南郑州健康路夜市复市,商户实行单双号出摊,单号日子出单号摊位,双号日子出双号摊位,两个摊位间间隔两米左右。

4月30日,浙江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鼓励合理设定无固定经营场所摊贩管理模式,预留自由市场、摊点群等经营网点。

5月27日,陕西省发布《促进市场消费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在不影响行人的情况下,允许开辟临时摊点摊区,允许摊贩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经营。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6月3日,“地摊经济”再次登上微博热搜榜

据58商铺写字楼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日,全国已有19省市针对地摊经济出台了实施意见。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还有青岛、贵阳、西宁等多地表示,已正在研究制定“助力地摊经济”的相关政策。

除此之外,电商巨头也开始身体力行支持“地摊经济”。5月29日,阿里1688发布“地摊经济”扶持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通过源头好货、数据智能、金融扶持、客户保障四大维度赋能,为超3000万“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地摊经济的复兴,已是势不可挡。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长沙网红文和友龙虾馆

地摊烟火气带旺就业与民生

“一夜之间有10万人就业”……发生在成都的真实成果让人振奋,10万个就业岗位,以三口之家计算,牵涉了30万人口的生计。

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更关系到社会民生和国家经济发展。而短期来看,疫情冲击加大了“稳就业”压力。当“9亿劳动力”、“6亿人月收入1000元”这两组真实数据公布后,引发网友热议,足以可见“保就业”已成为最大的民生话题

“地摊经济”的特点是起步易、影响大。地摊小,不需要靠店铺,也不需要很多资金,适合小家小户“糊口”。因为起步容易,所以很多人都可以从事,从事的人多了,聚沙成塔,就显现出“地摊经济”不一般的力量,对就业、民生影响广泛。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地摊经济,可以称得上历史悠久

在清明上河图长卷中,桥面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由于人气旺盛,商贩不失时机的占道经营,有的摆地摊,有的卖食品,挑担的、支摊的、吆喝的……地摊经济成为北宋商贸繁荣的一部分。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清代曾朴在《孽海花》中用“贩夫走卒”形容社会底层老百姓,其中“贩夫”就是指往来经商摆地摊的小商小贩们。对于那些没有固定职业和稳定收入的人们来说,地摊经济无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谋生渠道。

地摊经济也并非我国独有,放眼全球,从泰国清迈的周末集市,到美国百老汇跳蚤市场,再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世界各地都有“地摊经济”。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巴扎

在合理的管控下,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得以保留,不仅造福本土居民,还能吸引外来游客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泰国曼谷夜市摊位

时空距离再拉近一些,“地摊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少企业家成长的“摇篮”。不少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企业家正是从地摊起步,成长为造就了数万就业机会的一方富甲。

在“保就业”外,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设置流动商贩摊位,极大活跃了城市消费。

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的复苏,唤回了武汉的人间烟火。根据阿里巴巴提供的数据,在武汉解封两个月后,15万小店和路边摊实现5月收入同比增长。近2个月来,在武汉 “过早”经济活跃度再创新高,早6点-10点交易笔数激增180%。放眼全国,已有1200万多家小店每周收入超过去年同期,他们不仅从疫情影响中恢复,还出现收入增长。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武汉保成路夜市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各城市在开展柔性管理,允许有秩序的增加店外摊位,不少小店经营面积加倍,天气转暖夜市摆摊的氛围复苏,平均每天十几万人新开通收钱码做生意,烟火气真正闻到了。”

地摊经济热度升温,也引爆了零售概念。相关概念股已在二级市场作出反应,截至6月3日9:44,地摊经济概念股攻势再起,茂业商业、银都股份、小商品城、广百股份等一字涨停,浙江东日大涨超8%。

地摊经济的复兴,是民心所向。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商铺VS地摊:冲击还是机遇?

地摊经济松绑,对拥有门面的实体商铺会造成冲击吗?

前段时间,有成都网友拍下春熙路摊位现场,并发出这样的质疑:“这样让一年几万甚至几十万房租的老板怎么做!”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这条视频在抖音上已获赞10万,在1万6千多条网友评论中,不乏理性观点:有网友指出,地摊与商铺定位不同,所售商品有很大的差异性,消费客群不同,两者并非对立面;还有人认为,疫情后原来的大街冷冷清清,地摊的出现,其实为商铺也带来了人气……

据58商铺写字楼梳理发现,在已出台的地摊经济松绑政策中,大多包含允许商铺外摆外展的指导意见,如成都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南京允许符合条件的商家临时外摆摊位、陕西省允许城区临街店铺出店经营等。

能够越门经营意味着门店范围的延伸,在餐厅外多摆几张桌子,招揽的顾客量随之提升。同时,街边的顾客就是最鲜活的招牌,有了这份人气在,店铺自己就能揽客。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商业本身具有群聚效应,越热闹的地方越能吸引人流光顾。地摊文化如果能够兴起,将吸引消费者频繁外出活动,原本受线上电商冲击的实体商业氛围将被重新带动,实体店的客流量就会有所增长。

在成都、大冶等地,很多市集、夜市摊位分布在商场外围,据大冶雨润中央商场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述,地摊夜市和商场主打的商品不一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错位发展。同时,夜市摆摊吸引来的人流,一定程度上也为商场带来了更多客流

解读 | 当商铺迎来“地摊经济”,冲击还是机遇?

针对地摊经济对中国零售市场的影响,我们采访了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市场研究部高级董事及主管简可(James Macdonald)先生,他认为:

若法规和健康安全标准能给予正向引导,地摊经济会呈现极大的发展动力与活力。正如新加坡有小贩中心,西班牙的许多城市有集市,这些充满活力的市场让个人或小型企业也有能力进行市场竞争,新加坡的一些小贩摊位甚至获得了米其林星级的认可。

中国拥有非常丰富的美食种类,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均地位显著,因此保留摆摊经营这一传统能帮助受COVID-19严重影响的小企业更好地恢复生产,但后续政府措施对规范市场十分重要。

地摊经济是“市井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激活“地摊经济”,规范室外经营,考验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智慧。我们期待各地持续探索“柔性管理”模式,推出更加精准、周详的规划和服务,为“地摊经济”保驾护航,释放“蝴蝶效应”。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