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类癌症治疗新突破,科学家发现增加干细胞数量物质

据《海峡时报》消息,5月21日,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新加坡国立大学、努斯医学院和新加坡综合医院的研究团队在媒体发布会上宣布,发现一种实验室合成的化学物质C7,可增加脐带血干细胞数量,由此更有效地用于白血病之类的血液类癌症治疗。

“使用C7增加脐带血(干细胞)将成为拯救生命的方式。” 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副教授威廉·黄称。目前,在老鼠身上的实验结果很让人振奋:干细胞数量随时间得到增长,而且成功存活了下来。而临床实验将在2019年中开始。

干细胞治疗血液类癌症原理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弹性”的细胞,能在人体内再生和分化为不同类型细胞,形成血液、骨头、筋腱等。而形成新细胞的这一特性让干细胞治疗成为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

不过,人体内的干细胞也有区别,一些相对更具“弹性”。当干细胞分化成为原细胞后,更“专业”,生命周期也更短。骨髓和外周血中的原细胞被称为造血细胞,形成那些构成血液的红细胞、血小板等血液细胞,及免疫系统细胞。

在治疗血液类癌症时,干细胞和造血原细胞都至关重要。为了恢复健康的骨髓,需要将干细胞和造血原细胞注射进患者体内。这些细胞进入血液后,会进入骨髓,并开始制造新的血液细胞,刺激新的骨髓生长,恢复人体免疫系统。

血液类癌症治疗新突破,科学家发现增加干细胞数量物质

研究团队,来源海峡时报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的好处

用作移植的干细胞和造血原细胞通常是从脐带、外周血或骨髓中获得。但各种途径获取的细胞各有其限制。从骨髓获取干细胞是一种侵入性治疗,因而捐献者少。外周血更容易获得,但因其含有更多免疫细胞,会对患者产生排异,造成副作用。脐带血所含的未分化干细胞数量最高,更适合用作治疗。

“有些病人没法找到完全匹配的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黄教授称:“对他们来说,脐带血就是唯一的移植来源。”

但脐带血移植的问题在于,所含干细胞数量通常不够高,导致成年患者恢复速度慢。外周血移植恢复期需14天,骨髓移植恢复期为18天,做脐带血移植的患者需要最长的恢复时间——25天以上。

“快速复原才能最小化患者受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的风险。”黄教授称,相关的医疗花费也会随复原时间而增减。

新发现C7的促进作用

新加坡研究团队发现, 通过细胞培养,这种实验室合成的化学物质C7能有效增加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数量,从而解决脐带血移植恢复期长的问题。让含未分化干细胞数量最高,最适合用作移植的脐带血移植,克服了其局限。对那些只能做脐带血移植的患者来说,更是福音。仅在新加坡一地,每年都有200多人因血液类癌症接受干细胞治疗。

黄教授表示,在行业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有C7加持的干细胞治疗将在未来五年内造福病人。

红星新闻记者 林容 编译

编辑 巫梦琦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